2011年11月17日上午八點半,古田縣首期志愿者提升班第三次培訓暨2013初一公益學校第二次集中培訓在古田縣實驗小學多功能教室如期舉行。
首先是主題為《家庭教育無處不在》的講座,吳明團長通過分析“行車路程中的糾紛和小倉鼠死亡”兩個親身經(jīng)歷的案例,在互動、對照、分析與交流中讓家長們深刻地體會到“家長的言談舉止無時不刻地影響著我們的孩子,家庭教育無處不在”。
接著是堅持學習了三個月的志愿者提升班的學員宣誓、發(fā)放中華家庭志愿者證書、填寫中華家庭志愿者團隊報名表,并且發(fā)放了《志愿者課程》下冊。面授培訓雖然結(jié)束,但圍繞課程和自己的學習所獲而開展的每周三Q群集中討論交流的學習將無限延伸。
最讓人興奮的是第三個環(huán)節(jié)——2013初一新生家長的交流:
曾琪媽分享了自己在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后大膽放手培養(yǎng)了一個自覺、自立的孩子的經(jīng)驗 ;
彥伶媽媽交流自己學習了家庭教育,更經(jīng)常反省自己,改變自己,母女每天對話——
媽媽問:“你是不是好孩子???”
孩子答:“是的,我是。”
孩子問:”你是不是好媽媽嗎?”
媽媽答:“是的,我是。”
一個爸爸提出了教子困惑:孩子課內(nèi)外表現(xiàn)不一樣,父子會因為背單詞等問題而起沖突 (大家建議:當與孩子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要與孩子站在同一頻道,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流。)
一個自稱“失敗”的爸爸討教教子良方:他有一個很特別的孩子:半期考最高分政治成績72,最低分地理28,孩子不想做作業(yè),但誠實、聰明和獨立……(大家的評價:好爸爸,會欣賞孩子、關(guān)注孩子的興趣、建議嘗試著理解孩子內(nèi)心真實想法,找一個切入口,為孩子量身定做一個適合孩子發(fā)展的平臺)
在交流中,大家暢所欲言,大家都認識到: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是正常的,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堅持學習,提高家庭教育素養(yǎng),努力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才有可能勝任“做孩子的引路人”這一角色。
欣喜著家長們的認識與變化,我們團隊的每個成員似乎又看到更多的孩子臉上綻放著燦爛的笑容,前行的動力車上又蓄滿了足足的能量。
本博客轉(zhuǎn)自中華家庭教育網(wǎng),原文地址
相鄰博客
- 寫給兒子的信 [2013-11-20 15:02:38]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