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接待了一位家長,到學校咨詢短期英語音標的課程。我問她孩子多大了,幾年級,她答六歲,幼兒園大班。沒有英語基礎。我跟她解釋,這個音標短期班只有七天,而且是針對五六年級的孩子,教學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英語詞匯,總言之,她的孩子不適合。如果要學的話,從少兒啟蒙英語開始比較合適,因為我們要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來報班。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培養(yǎng)學習興趣比灌輸文化知識要重要的多。可是這個家長很堅決的要報音標班,而且很自信的說,她家的孩子沒有問題,而且她就是愿意孩子跟高年級的孩子一起學,這樣成長的快。在課程咨詢時我很少語塞,可是當時我真的不知道說什么好,除了用專業(yè)的英語知識和心理學知識跟她解釋外,我的心里一直很堵,這個家長的家庭教育認知有問題,孩子成長會快樂么?這是一直圍繞在我腦海里的問題。后來,她對我說,我交了學費,讓我們跟著六年級的學就行了。我依然拒絕了,這會耽誤了孩子,不行。家長離開的時候有些不高興。
回過頭,我對老師們說,這樣的錢我們不掙也罷,孩子學了會不會放一邊,不能讓孩子因為這七天失去了學習英語的樂趣。
很多的家長總是習慣于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把一些“想當然”的事情強壓給了孩子。從這個家長的身上,我看到了她對孩子的重視,但是也看到了她重視的偏差。在中國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分數(shù)成了一些老師和家長甚至學生們的終極目標。理由很簡單,中考高考甚至大學畢業(yè)考都要幾張試卷上的分數(shù)。甚至到了社會上我們的各種職稱,資格考試也要分數(shù),都是書本上的知識。我們憑一己之力無法改變現(xiàn)狀。但是,我們也要清楚的認識到,人生是馬拉松比賽不是百米賽跑,一些家長堅信不能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但是卻忽略了孩子的競賽路程。起跑越快不是越容易摔跟頭么?
當孩子還是一個幼兒,游戲就是他們最主要的活動,可是又有多少家長恨鐵不成鋼的指著幾歲的孩子說“成天就知道玩,現(xiàn)在就不愛學習,將來了怎么辦?”每個人的成長都有一定的發(fā)展規(guī)律,順應了這個規(guī)律,孩子的身心才能夠健康成長。過早的用知識學習拴住了孩子,那么等到他有能力掙脫的時候就可能恰恰是他正需要和適合學習的時候。揠苗助長而已。
很難想象一個六歲的孩子和一群12歲的孩子在一起學習的樣子,很難想象連26個字母還認不全的孩子和一群學了幾年英語知識的孩子在一起學習是什么樣的心情。也許他已經(jīng)習慣了順從,這個母親肯定是個強勢的媽媽,我問過她要不要把孩子領來讓他體會一下兩種課程,她斬釘截鐵的說,不用,我讓他干什么他就會干什么,語氣里甚至透著得意。
這個母親很自信,可能自信孩子的聰明,可能自信她的“超前”的教育方式,但是即使是一個神童,我們誰也沒有權利剝奪了他的童年應有的快樂和興趣?!爸儆馈笔降暮⒆硬簧?,“傷仲永”的故事也不少。那些鼓吹者三歲識千字,五歲速讀速算的廣告語我一向不屑一顧。這個社會已經(jīng)夠浮躁了,人才向來是要踏踏實實的創(chuàng)業(yè)和奉獻的。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在幼年時期就過早地成熟。
對于孩子的教育,我們可以挖掘他們的潛能,但是不代表著激進。很多家長,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炫耀品,完全忽略了他們的快樂和感受??鞓?,是家長的需要還是孩子的需要?
最近一直忙碌著,沒有時間寫日志,今天,抽空寫下了這些文字,因為這件事情是一個典型,這個媽媽也是一個典型。我們應該從她的身上找一找自己的影子。
不要讓我們的過于自信而耽誤了孩子,包括他的快樂,感受,甚至前程。
本博客轉(zhuǎn)自中華家庭教育網(wǎng),原文地址
相鄰博客
- [轉(zhuǎn)]一次與“問題學生”家長的談話 [2013-12-18 11:36:07]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