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理智講理的孩子
中國人總是把“聽話”當作一個孩子的優(yōu)點。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聽話的孩子,我要他們成為講理的孩子。聽話的孩子可能只是盲從,而不見得懂道理。講理的孩子會在你有理時聽話。那不就是我們所要的嗎?
雖然我相信啟發(fā)式教育,但是我也相信孩子需要管教,需要規(guī)矩。孩子的成長需要啟發(fā),也需要管教。孩子需要培養(yǎng)自信,也需要學習自省。
我對“規(guī)矩”的定律有四個:(1)定好規(guī)矩,但是首先把規(guī)矩的道理講清楚,不是盲目地服從;(2)在規(guī)矩內(nèi)孩子有完全的自由;(3)違背了規(guī)矩孩子將受講好的懲罰;(4)規(guī)矩越少越好,才能做到啟發(fā)的作用。
另外,抓住每一個“機會教育”的機會,但是多用正面的例子,少用負面的例子。如果你想教孩子“見到長輩要主動起立招呼“,那你就自己必須每次都做到。做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很嚴厲,自己卻沒有首先做到,是不能贏得孩子信服的。
尤其在人格塑造方面,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比如誠信教育,獨立人格和思想的培養(yǎng),這些家長個人的表現(xiàn)直接影響孩子。所以除了用例子或故事(不要用說教!)來教導孩子,還要提醒自己不要做了負面的作法。
在人格的塑造方面,有的家長本身就很迷茫。比如誠信、正義等等,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堅持這些往往會吃虧,許多學生走向社會后也慢慢放棄了這些。所以,我覺得要提醒中國的家長,眼光要放長遠,中國已經(jīng)走向國際的舞臺,要以國際化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判斷生活中的現(xiàn)象,不要做負面的事情,更不要向孩子灌輸負面的思想。
父母能多給孩子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只是在孩子碰到困惑時,給以建議,多引導孩子,多和他們溝通,而不是強加給孩子某種愿望。
培養(yǎng)成功學習的孩子
在今天這應試的學習環(huán)境里,我們很難對課業(yè)成績不在乎。但是,孩子在這環(huán)境里的壓力很大,我們要盡量體諒他們。不要對孩子希望太高,更不要自己沒有實現(xiàn)的理想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實現(xiàn),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或者有沒有天賦。太高的,不合理的期望都只會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和對不起父母的罪惡感。不要把成績看太重,只要盡了力就好。不必要求老是考第一,只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就可以了。扎好基礎和真的理解為什么遠遠比成績重要。
盡量然你的期望合理化。你可以要求他慢慢地做得比現(xiàn)在好一點,讓他慢慢進步。如果看到不合理的或不可能的目標,孩子可能會根本放棄了。
盡量把自己對孩子的要求轉(zhuǎn)成對孩子的建議。當然這不是說要放任孩子自己去闖不去履行適當?shù)募s束權,而是盡量正確的引導。
盡量不要把孩子和別人比。這樣會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心理,有礙于以后步入社會需要的團隊合作。
學習時不要只重視書本里的死知識。在我的《做最好的你自己》一書中,我曾解釋四個學習的境界:
境界一、熟能生巧:在老師指導下學習,掌握課本上的內(nèi)容,知道問題的答案;
境界二、舉一反三:具備了思考的能力,掌握了學習的方法,能夠舉一反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境界三、無師自通:掌握了自學、自修的方法,可以在沒有老師輔導的情況下主動學習;
境界四、融會貫通:可以將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于生活和工作實踐,懂得做事與做人的道理。
作為父母,希望你能夠把握每一個機會,幫助孩子提升學習的境界,從死背升華到融會貫通。
鼓勵孩子去圖書館和網(wǎng)絡學習和獲取知識。網(wǎng)絡雖龐大精深,有最好的學習英語的互動工具,有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所有課程,有“開復學生網(wǎng)”的學生互助社區(qū),但是也有很多負面的誘惑,所以最好家長幫助誘導孩子在網(wǎng)絡上的學習。
鼓勵孩子為了學習而學習,不只是為了分數(shù)。比如有一次我女兒考試時,有一題她認為對了一半但是被算全錯。我要她去問老師,但是他說老師不會給她加分。我就用這個機會解釋給她聽去問老師的目的是學習,不是加分。
鼓勵孩子自己動手,而不是只要考試成績好就可以了,要鼓勵他馬上用到學過的知識,讓他知道學這些知識對他自己的生活是有用的,而不是為了考高分才學。你應該記得,死背歷史年代、數(shù)學公式,是多么地枯燥呀!如果沒有使用,那些我們當年死背的東西早就還給老師了。我建議你再不影響學業(yè)的前提下,和你的孩子一起做一些“實踐”的學習。例如,在我的孩子學指數(shù)的概念時,我們就拿她的銀行存折,一年一年的復利累計下,她將來多么富有呀!當我的孩子在學美國歷史時,我教她了一個生動的作業(yè),用電腦動畫和我們倆“生動”的配音,重現(xiàn)了美國歷史的一個片斷。有一句格言說:“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本褪沁@個意思。
最重要的是要啟發(fā)孩子主動地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我會和老師配合幫助孩子自己立定學習的目標,自動自發(fā)地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我大女兒上的中學,每半年會要求學生立定一個學習的目標,半年后衡量有沒有達到。以前我女兒比較害羞,有些問題上可是沒有聽懂但是也不發(fā)問。所以他就訂了一個目標,每天上課時一定要發(fā)問,把不懂得問題問懂,每天下課時衡量自己有否做到。后來達到了這個目標,但是除了發(fā)問,她上課不參加討論。在下一個目標,她就訂了要自己每天至少一次舉手參加討論。
培養(yǎng)自主獨立的孩子
在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特別的深,生怕孩子受一點傷害。所以他們對孩子更多的是保護。放不開手腳。這樣導致了孩子有很大的依賴性。也有些父母會幫助孩子設計人生規(guī)劃,但是這通常會使很多人忽視了自己真正的興趣和選擇的能力。
但是,二十一世紀將是“自主選擇”的世紀。著名的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Peter Druker)指出:因為信息時代取代工業(yè)時代、世界無邊的競爭、放權自由的管理模式,“ 未來的歷史學家會說,這個世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術或網(wǎng)絡的革新,而是人類生存狀況的重大改變。在這個世紀里,人將擁有更多的選擇,他們必須積極地管理自己。”進入了社會后,孩子必須自己決定自己的行業(yè),自己的老師,自己的老板,自己的公司,創(chuàng)業(yè)還是加入公司,學工還是學商,。。。每一天面臨的都是選擇。孩子需要獨立性、責任性、選擇能力、判斷力。一個孩子如果長大了還是只會背誦知識,聽話被動,等著別人幫他作決定或做事情,那他進入社會就算不被欺負,也不會被重視。你的孩子要在這樣的社會里生存、競爭、成功。所以他必須學會自主選擇的能力。
當Google的創(chuàng)始人賽吉·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在電視上被訪問時,記者問他們的成功應該歸功于哪一所學校,他們并沒有回答斯坦福大學或密西根大學,而回答的是“蒙臺梭利小學”自由自在的學習沒有任一消極輸入的方式。在蒙臺梭利教育的環(huán)境下,他們學會了“自己的事,自己負責,自己解決”是這樣的積極教育方式賦予了他們鼓勵嘗試,積極自主,自我驅(qū)動的習慣,因而帶來了他們的成功。
如何培養(yǎng)獨立自主選擇的能力呢?我下面提出五個“要”和五個“不要”:
要教孩子“自己想辦法”的習慣。從小讓孩子自己去解決自己的事務,讓他們明白,任何人都別想推卸責任,讓別人替他們收拾殘局。讓他們經(jīng)過失敗學習,不要什么都想幫孩子做。可以幫助分析自省,可以告訴他你會怎么做,以幫助增加孩子的判斷力。
要把選擇權給孩子,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雖然你很確定該怎么做,但是你應該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學習獨立決定。他從自己錯誤的學習得比從你正確的指導還要多。讓孩子知道有些事情父母提供意見,但是最后決定在于你,而且隨著你的長大,這些事情會越來越多。我記得我5歲時,父母要我讀幼兒園,但是我想讀小學,于是他們把選擇權給了我:“考上了就讓你讀?!边@件事我回終身記得,因為那時我的一次理解我一個5歲的小孩居然有選擇。我特別珍惜這個選擇,于是我自主地讀書,真的考上了。
要培養(yǎng)孩子的負責心。多指導,少批評。劉墉說:“以前我也對兒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但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其實培養(yǎng)了他做事不負責任的習慣。而且父母的過度包辦,也讓孩子變得沒有禮貌、不懂得珍惜。”不要事事指使孩子,最好有大方面的溝通和同意(例如:“你的責任是把自己的房間整理干凈”,而不是“你房間又亂七八糟樂”)。當孩子沒做到時,讓他自己理解自己負責的重要性。
要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們。讓他自己去試,失敗也沒關系。
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懲罰更能夠激起責任心。童欣在微軟亞洲研究院中以負責著名。他小時在學校犯錯后,媽媽甚至沒有一句責備。“這件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彼粗鴥鹤芋@恐的眼睛,語氣溫和:“你過去是一個好孩子,以后還會是一個好孩子。” 童欣說:“那個晚上,媽媽給了我最好的禮物。讓我一輩子都受用不盡。”
不要用太多規(guī)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讓自己的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讓自己有一片發(fā)揮的天地。如果你有顧慮,用“共同決定”的方法誘導他:例如孩子喜歡玩電腦,不要說“不準玩”,告訴他,如果你的成績夠好了,或是功課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至能玩兩個小時。把每一個“否定”變成“機會”,把自主權從你身上轉(zhuǎn)移到孩子身上。這樣不但能培養(yǎng)獨立能力,而且孩子還會為了自己的興趣更努力做那些“必須做”的事。
不要懲罰失敗??梢詰土P懶惰、依賴、逃避、不負責任等不良行為,但是不要懲罰失敗,失敗是讓人進步的學習過程,懲罰失敗可能會挫傷孩子創(chuàng)造的動力,要鼓勵孩子在失敗中成長、堅強。
不要說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說教,他可能失去判斷力,如果孩子不相信說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你。
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辦代替,放手讓孩子自己做。除了培養(yǎng)獨立能力,也可以增加責任感和自信。
不要過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務,剝奪孩子自己的選擇權,覺得自己為孩子安排的路是通向成功最直的路,孩子只有服從。不要什么事情都說“不”,給孩子一個機會。
培養(yǎng)自信積極的孩子
自信心是孩子的潛力的“放大鏡”。正如范德比爾特所說:“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yè)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yè)的門檻?!?/span>
成長在一個期望高,只有批評沒有夸獎的環(huán)境的孩子很難得到自信。相對來說,一個積極夸獎、正面回饋的環(huán)境會激發(fā)孩子的自信。我剛來美國時,因為背數(shù)學公式的能力讓老實說我是“數(shù)學天才”。雖然我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什么數(shù)學天才,只是把以前死記硬背的東西搬了出來,但自信的力量是無窮的,我開始在自信心的驅(qū)動下努力學習英文和數(shù)學,并真的在全州數(shù)學競賽中拿到了冠軍。
給孩子正面的回饋。讓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做的每一件好的事情。我小女兒小時常跟我說“我好笨”,其實她一點都不笨,只是惡意的同學中傷。于是,我慢慢培養(yǎng)她的自信。我看她的日記寫得很好,就夸獎她,鼓勵她再多寫一點。她寫出興趣后,居然自己寫了一本“自傳”,到處給人看,還放到了我的網(wǎng)站上的《個人背景》里。(這個時候我覺得她該學點謙虛了!)
自信是需要逐步培養(yǎng)的,所以你可以幫助你的孩子做一個長期的可衡量的計劃。就像我前面提到女兒發(fā)言的例子。我和她制定了一個可衡量的、實際的目標:她每天舉一次手,如果堅持一個月就有獎勵。然后,我們慢慢增加舉手的次數(shù)。一年后,老師注意到,她對課堂發(fā)言有了足夠的自信。
首先,你要先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在美國小學做過一個針對18個學生的試驗,讓老師先入為主地認為一個孩子是有“最佳發(fā)展前途”的(雖然孩子是隨機挑的)。因為相信孩子出色,老師常給孩子正面評價。結果真的激發(fā)了他的自信,讓這18個學生表現(xiàn)得比原來的期望高。所以,你如果希望孩子有自信,首先你要相信他的能力。
如果你想培養(yǎng)自信的孩子,最好留意你用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多做肯定性評價:“我相信你做得到的”、“我對你有信心”、“你做得真出色”。。??突谒娜穗H交流課程中曾提過這樣的一個例子。。。如果要改變一個孩子讀書不專心的態(tài)度,我們可能會這么說:“約翰,我們真以你為榮,你這學期成績進步了。‘但是’假如你在代數(shù)上再努力點兒的話就更好了?!痹谶@個例子里,約翰可能在聽到“但是”之前,感覺很高興。馬上,他會懷疑這個贊許的可信度。對他而言,這個贊許只是要批評他失敗的一條設計好的引線而已。可信度遭到曲解,我們也許就無法實現(xiàn)我們要改變他學習態(tài)度的目標了。解決這個問題并不困難,只要把“但是”改成“而且”,就能達到我們的目標了:“我們真以你為榮,約翰,你這學期成績進步了,而且,只要你下學期繼續(xù)用功,你的代數(shù)成績也會很出色?!?/span>
培養(yǎng)快樂感性的孩子
有位學生問我“是不是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我的接班人?”我對這個問題很訝異。我的回答是:“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快樂,能夠發(fā)揮他們的潛力?!?/span>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要找到自己的興趣,發(fā)揮自己的潛力,才能夠成為“最好的自給”。成績不是很突出但是進入哈佛的湯玫捷說:“不要相信成才公式,因為我們是野生植物,不是園林植物。每個人獨特的優(yōu)點就是自信的源泉?!比椭愕暮⒆影l(fā)覺他的獨特的優(yōu)點吧!
一個人的快樂和他是否能做他有興趣的事是有相當大的關系的。根據(jù)美國對1500名商學院的學生長達20年的追蹤研究發(fā)現(xiàn):追逐興趣并發(fā)掘自身潛力的人不但更快樂,而且更容易得到財富和名利的眷顧,因為他們所從事的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他們更加有動力、有激情將事情做到完美的狀態(tài)——即便他們不能從這件事中獲取財富和名利,他們也會得到終生的快樂和幸福。
作為家長,我們會鼓勵孩子花更多的時間在她的興趣上。比如,我大女兒喜歡看小說,我們就每周挑一本有意思的但是也有教育意義的書給她看,這些年她已經(jīng)看了上千本書,而且她的英語總是靠滿分。我二女兒喜歡寫作和畫圖,我們就教她用計算機寫他喜歡寫的東西,然后加上圖片、照片,變成一本書,印成漂亮的彩色版,送給親友。
對孩子沒有興趣的課,我們只要求盡力地準備,盡力地學習,對成績沒有特別的要求。
很多家長讓孩子去學鋼琴,練跳舞。我認為有一些嗜好是很好的,可以幫助全面發(fā)展孩子,但是要適量。有些學習是很苦的,所以我都會用“讓孩子有選擇”的方和孩子約法三章。當我的兩個孩子都對音樂表示興趣時,我們對他們說:盡力學三個月,三個月后,他們?nèi)绻M了力,他們可以決定要不要再學。結果,他們對音樂都沒有興趣,但是一個畫畫有興趣,一個對戲劇有興趣。于是,我讓他們朝他們的興趣發(fā)展。
多讓孩子有與人相處的機會。戴爾·卡耐基(Dale Carnegie)說:“一個人事業(yè)的成功只有15%取決于他的專業(yè)技能,另外的85%要依靠人際關系和處世技巧?!睆男【筒粫c人相處的小孩,長大很難成功也很難快樂。
不要壓抑孩子的情緒。除了喜與樂,怒和哀也是正常的反應。讓孩子有機會散發(fā)他們的感情。如果孩子一哭,你不分青紅皂白就是喝斥他:”不要哭!再哭、處罰就來了!”孩子表面會變聽話,內(nèi)心其實是掩藏了更多的恐懼──他怕他哭了,會失去父母的愛、會被處罰。成長的經(jīng)驗一再以壓抑、否定自我的情感出現(xiàn)時,你可能可以教出一個聽話的孩子,卻很遺憾的,也是一個缺乏自信、無法體諒別人情緒的孩子。所以,接受人世間的一切吧──正面的、負面的;生、死;哭或笑。因為,這些體會對我們的生命都一樣是有于優(yōu)勢地位的孩子,也不會從這種片面強調(diào)競爭的教育方式中獲益,因為在學習過程中,他們作為天之驕子處處受到褒獎,這很容易讓他們產(chǎn)生異乎尋常的優(yōu)越感,并因此忽視了人際交往和團隊合作方面的鍛煉。
做孩子的朋友
如果你問我的孩子:“你最喜歡你父親的什么地方?”她們會說:“風趣甚至瘋狂、沒架子,就像我的朋友,讓我許多話都愿意和他說。”
雖然我的為人處世很多是學自我父親,但是父親在世時,他沒有和我很親近。在他過世之后,我只能從我的母親、兄姐出來理解他的想法或為人。我想這是中國常見的父子關系。因為這份遺憾,我盡量花時間陪我的小孩,而且盡力做一個可以和她們說心里話的父親。
在你心里你的孩子可能永遠長不大,但是很多孩子在15歲或更早的時候就愿意把自己當作大人來考慮,這時家長完全可以用成人的談話方式和孩子討論問題,而不再是完全的“家長”作風。比如理想、學習動力、玩耍、事業(yè)心、為人處事、愛情、交友、處理家庭問題。
在這方面,我有四個建議:
(1)和孩子打成一片,甚至和他一起胡說八道。不要擺起架子,做個“高高在上”的長輩。我的孩子小時每天聽了我的“胡謅”的故事后才愿意睡的。
(2)對孩子說心里話,不要把話悶在肚子里,也希望他也這么做。做一個好的聆聽者。
(3)讓孩子知道他對你多重要,告訴他你多么愛他,慷慨地把你的時間分享給他,但是對物質(zhì)上不要“有求必應”。
(4)花些時間理解那些流行的東西。無論是歌星、青少年偶像、新電腦游戲,我都會花一些時間理解。這樣一方面可以給你更多的話題,另一方面告訴孩子你“在乎”。而且還可以讓你覺得年輕些!
把孩子當作朋友,和他談心??梢愿嬖V他你每天經(jīng)歷的事,也可以問他他一天經(jīng)歷的事。如果他告訴他做了什么“不該做”的事情,不要訓話,不要生氣,多聽少講。當他認為和你聊天沒有“被懲罰的威脅”時,他才會無所不談。剛開始時,如果他有點不敢講時,先對他保證不要生他的氣。
如果你要做孩子的朋友,那只有你學習他的語言,而不是要求他學習你的語言。如果你 不學新知識,不接觸新的思想觀念,知識匱乏,思想陳舊,你就不能理解現(xiàn)在孩子的所思所想。家長應該盡量多接觸點流行的東西。比如流行的思想,流行的服飾,流行的技術,流行的音樂,以減小代溝,創(chuàng)造彼此信任溝通的渠道。
中國的家長:多陪陪孩子,無論多么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的談心。不要以為把孩子送到學校了,一切都是老師的事情,然后回家了就督促做作業(yè)。當孩子做了不和自己期望的事情的時候,不要馬上發(fā)火,先聽聽孩子的理由。
http://www.jiaj.org/?action-viewnews-itemid-152203【曉巖轉(zhuǎn)】
相鄰博客
- 好爸爸別讓父愛匱乏 [2014-01-06 19:25:44]
- 爸爸參與育兒有助婚姻穩(wěn)定 [2014-01-06 19:27:53]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