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博客被推薦閱讀](http://ajm-engineering.com/images/recommended.gif)
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從家庭教育細節(jié)開始
作者:邵玉萍
今天的獨生子女,多數(shù)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從小在溺愛中長大,在父母眼中變得脾氣大,缺乏愛心,自私、缺乏耐心,這幾乎是個不爭的事實。我的女兒也是如此,三歲前全由爺爺奶奶寵大,很少在我身邊,現(xiàn)在雖然六歲多,上了一年級了,但與小朋友的交往中我感覺到她也是一個比較自私、愛心不足的孩子。作為她的母親,我也為此心焦,也想過不少辦法。雖然現(xiàn)實生活中我也是個教師,但我明白我是她的第一老師,最親近的人,我負有教育她的完全責任,孩子成了這樣,是我不懂得家庭教育知識,在她幼年時缺乏對她的教養(yǎng)。
或許是參加家庭教育的這個契機,使我重新認識自己,審視自己教子的失誤,真正意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人格成長的重要性,從某個角度上講,家庭教育是奠定孩子一生人格、習慣、思維的基石,更是非智力因素成長的操練場。英國的教育思想家洛克很早就提到過,家庭教育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不可以掉以輕心,他說:"教育上的錯誤和配錯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生清洗不掉的。"我也非常贊同這個觀點。所以對于孩子身上的這些問題,我首先從自身家庭去反省,做到從細節(jié)處入手。
不可否認,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折射出家庭的影子。我冷靜分析了女兒給人的冷漠感和缺乏愛心的表現(xiàn)。首先是我們家長在營造家庭氛圍時忽視了從細處著手熏陶孩子的目標。由于我是高三教師,工作繁重,在家陪女兒的時間極少。孩子的爸爸是公務(wù)員,也少有時間顧得上女兒。每天回到家我們吃完晚飯,我就到書房去備課改作業(yè),老公在臥室要忙于寫他工作上的材料,女兒則在客廳里她的小書桌上做作業(yè),或在房間里和爺爺奶奶玩。我意識到和女兒相處的時間交流的時間真的太少,這是造成她冷漠的原因之一。于是我和丈夫商量要改變這種狀況。家庭環(huán)境是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一個孩子應(yīng)先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有健康人格,繼而才能發(fā)展成高素質(zhì)人才,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我把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設(shè)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放在首位。
一、一張書桌的故事
首先我們做出了一個決定,買一張大的桌子,這樣一家三口都可以在上面學習。關(guān)鍵是營造一種和諧的共學氛圍。事實證明,書桌上的快樂真的是說不完。我們一家三口就像是同桌,女兒在中間,爸爸媽媽各坐一側(cè),我們即相互獨立又親密聯(lián)系。每每女兒寫作業(yè)有問題時會及時問我或爸爸,常常我們?nèi)齻€人一起想辦法,問題解決時我們一起分享這快樂。女兒的笑聲多了,我們也更親密了。而且,對于她的學習我們不需要任何督促,女兒只要看看爸爸媽媽就會認真的去做好。這就是教育上的“不教而教”。此外我特別注意了和丈夫與女兒的溫馨交流,規(guī)定了家庭一起游戲的時間。那時候我們就是三個孩子,下跳棋,踢qq秀舞,做健身操,打羽毛球等別提多高興了。女兒常常出去一定要左手拉爸爸的手,右手牽媽媽的手,一個都不能少??梢愿杏X到她在這個愛的氛圍里是多么的依戀父母。我也深深感到,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首先要從一個有愛的依戀的地方開始,家庭是第一站,父母是孩子最直觀的愛的教育范本。父母對孩子的態(tài)度以及父母之間的關(guān)系,都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覺地影響著孩子未來,培育著孩子小小愛心的成
二、幫助別人真開心
我們在每一次上街時,遇見乞丐都會掏出零錢,讓她送到乞丐的盒子中。女兒起初會問為什么要給他們錢,這個時候我就會告訴她,世界上有很多很可憐的人,他們沒有錢買衣服、上學、甚至吃飯,只能跪在那里乞討。有些人失去了爸爸媽媽,特別可憐,所以我們要幫助他們,給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女兒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這個意識了,每每遠遠看見乞丐她都會提前問我“媽媽,你有零錢嗎?”每當看見她把錢放到乞丐手中回來時高興的樣子,我都很欣慰。我問她“幫助別人是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啊”她點點頭。
女兒七歲時,春節(jié)奶奶給她壓歲錢,問她將來怎么花。她的回答是“我要給那些需要我?guī)椭娜恕?,那時我聽到這個答案,心里非常激動。
今年年終我們在晨報上看見一則新聞,一個打工女,丈夫離家出走,三個孩子和妻子在寒冷的小屋苦苦等待。照片上刊登了這家的一對一歲多的雙胞胎男孩,看了真令人心碎,我讀完新聞,讓女兒看了一遍。女兒竟說“媽媽我們幫幫她吧”。我一口答應(yīng),正好是周六,我開始聯(lián)系晨報記者,幾經(jīng)周折終于要到了女子的住處。我問女兒怎么幫他們啊?女兒茫然了,我說你看小弟弟穿的好單,他家很窮的。要不我們把你不用的玩具和小時候的棉衣棉褲送給他們吧。
女兒非常樂意,她負責將她的玩具和棉衣褲找出來裝進袋子。我在一旁提醒她送給別人的就要送好的,不能小氣的。女兒又選了她最好的棉衣褲,那個時候我突然覺得當一個人樂意去幫助別人時,她是多么慷慨,在我眼里她其實一點都不自私,只要家長給她創(chuàng)造這個機會,讓她體驗到一種積極的慷慨的快樂的情緒,我們的孩子在那一刻是多么真摯啊。
我們又買了些羊肉,找了另外兩個叔叔阿姨,一同去了。當她第一次走入貧民窟一樣又小又黑的租住房時。她驚奇的看著一切,她把自己的玩具一件件塞到兩個小弟弟手中,看著小男孩快樂的樣子,她也笑了。那天回來很晚,我什么也沒問她。她自己把這一切寫到了她的日記里。一個月過去了,她還會提起那個小弟弟的事。
我想每一個孩子天生都是有愛心的,只是父母要找到契機讓她的愛心煥發(fā)出來。讓她從中體驗到一種高尚的愉悅情懷時,我們的教育目的就已經(jīng)達到了。
三、和小狗交朋友
雖然女兒已經(jīng)做得不錯了,但我依然感到她不太會與別的孩子和諧相處,往往個人意志很強,該怎么辦那?
有一次,女兒特別想養(yǎng)一只狗。由于考慮到衛(wèi)生原因我們在她六歲前,一直沒有答應(yīng)。直到今年年底,我決定答應(yīng)她。但是要求她必須答應(yīng)兩個條件:一、負責小狗的衛(wèi)生。二、做小狗的好朋友。女兒高興的跳了起來,她當然一口答應(yīng)了。多年的愿望就要實現(xiàn)了。
我?guī)煌ベI狗,小狗真是給她帶來了許多快樂,她很快和小狗成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然而我強化她最初答應(yīng)的條件,告訴她上一年級了,要懂得責任了。養(yǎng)狗就要接受它的一切。起初女兒也很樂意,可孩子畢竟缺乏耐心。一周后,她也開始討厭狗狗的不講衛(wèi)生,甚至為此對狗狗發(fā)起了脾氣,時刻盯著狗兒的行蹤,不允許它到處亂跑,甚至把狗關(guān)進了廁所,致使小狗狂吠不止。女兒煩躁的甚至想不要這只不聽話的狗了,她開始不樂意給小狗打掃衛(wèi)生。
每當我回到家里,小狗都愛跟著我而不愿再跟著她。她有一種失落感,這時我和她父親都對她說,你要想想小狗為什么不愿意跟你啊。你看看媽媽怎么做的。媽媽從不過度的要求它,不過分訓斥它,給它足夠的自由,它弄臟了地,我們快快擦干凈就好了,要和善的教育小狗,習慣不可能一下子就養(yǎng)成的,所以小狗樂意跟媽媽做朋友,它覺得安全可靠啊。小狗就像你的朋友,給你帶來快樂,你也要接受它的缺點。和好朋友相處不也這樣嗎?有好幾天,我都有意做給女兒看。好勝心強的女兒沒有反駁,我知道她一定也在想。畢竟她每天和狗呆的時間比我們長,更何況她還是打心眼里喜歡這個朋友哩。
幾天過后,女兒又自覺的打掃起小狗的衛(wèi)生了,而且當她的小朋友到家里來時,她居然也向小朋友介紹起“養(yǎng)狗經(jīng)”那!“葉子,你不要老管小狗,不然它會煩你的,讓它自己跑”我在一邊聽著她的話,內(nèi)心真是很開心。學會和一條狗相處,其實不也是在學和人的相處之道嗎?這幾天我感覺她和小朋友相處融洽多了,不再像以前那樣愛爭愛搶了。也可以說是一條小狗讓她切實思考和別人的相處該怎么做。
以上三個片段,是我自己的家庭教育細節(jié),我由此體會到了教育的靈動性也體會到了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快樂。感謝這半年多來,各位老師們的講座,特別是顧老師所講的盤點錯誤對照法,使我通過家庭教育的學習不斷反思自己的不足,改變自己的教子方式。或許在學習的路上,我依然會遇見各種預(yù)想不到的情況,但我堅信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這場教育過程中,每一個家長也是學生之一,孩子在成長,我們也在收獲心靈的成長,這是雙贏的學習。讓我們挽著孩子的手,用家庭教育的智慧,在人生的路上走的更踏實、更溫暖、更快樂!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