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山東省青少年研究所所長張華教授日前在哈爾濱為家長們上了生動一課。他說,常聽家長說現(xiàn)在為孩子太操心:吃要講營養(yǎng),學要上重點,穿要講高檔。自己辛苦付出不少,換回的卻常常是孩子的逆反、抱怨。經(jīng)過長期研究,張教授將目前中國家教分為五種類型:權威型社會地位高,經(jīng)濟條件好,有能力為孩子成長提供全程呵護,因此在孩子面前一言九鼎;專制型對孩子低關心、高控制,形成“貓鼠”關系;溺愛型高關心、低控制,家長是仆孩子為主;放任型低關心低控制,不主動與孩子及老師溝通,被動接受孩子失控狀態(tài)下可能發(fā)生的種種問題;民主型有適度關心,適度控制。
五種類型家長可能文化水平、社會地位有差異,但家教中存在著三大共性誤區(qū),那就是重身輕心、重智輕德、重他律輕自律。家長們對孩子身體健康關注格外高,有了頭疼腦熱不惜找名醫(yī)用好藥。但當孩子面對學習或生活中的煩惱、挫折可能產(chǎn)生心理問題時,卻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關心與關注。家長眼中只有分,考得好,全家歡喜,其他諸如意志品質、思想修養(yǎng)等道德層面問題可以“一俊遮百丑”;考不好一無是處,看不到孩子身上存在的其他優(yōu)點,不注意對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保護。家長還尤其愛給孩子立規(guī)矩,不許看電視、不許出去玩等等,強制孩子執(zhí)行家長主觀意志,不給孩子講清或根本沒有能力講清為什么不能這樣做。不給孩子自律的機會,“看管”中長大的孩子還可能沾染撒謊、欺詐等惡習。
鑒于此,專家提醒家長重視家教中的人格教育和健康情感培養(yǎng),通過點滴小事鍛煉孩子頑強意志品質。只要開發(fā)出了孩子潛能,讓他在健康快樂中成長為社會有用之人,這同樣是成功。
http://www.jiaj.org/?action-viewnews-itemid-3721【曉巖轉】
相鄰博客
- 家庭教育誤區(qū):語言暴力——孩子,你的心痛不痛 [2014-01-14 21:47:01]
- “洗腳作業(yè)”一洗即孝 作秀文化導致家庭教育誤區(qū) [2014-01-14 21:48:31]
- 家庭教育誤區(qū)-別讓孩子物質富有 精神貧窮 [2014-01-14 21:50:21]
- 教育誤區(qū):家長重兒童知識獲取 不重個性發(fā)展 [2014-01-14 21:51:21]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