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剛進門,就聽到兒子佳為的哭聲。“佳為怎么哭啦?”我問老公。原來佳為在寫生字,可寫得不好,爺爺讓他重寫,他不依。爺爺假裝生氣地說:“象你這種樣子,今后老師會批評你的!”就這么一句話,惹得佳為邊哭邊喊:“我這么優(yōu)秀,老師會批評我嗎?”哈哈,小小年紀倒蠻自信的!回過頭來想想,給孩子隨便貼這樣的“標簽”確實不餒。“爺爺說錯啦,對不起不要哭了。”我邊走過去邊說:“我家佳為這么聰明好學(xué),是老師不會為此批評你的!媽媽小時候到一年級也寫不好字,后來經(jīng)過努力地練習(xí)現(xiàn)在你看媽媽的字寫得怎么樣呀?”“媽媽的字寫得挺好的呀,原來你以前也寫不好呀?!薄笆茄?,誰也不是天生就能寫好的,就看你是不是努力地想寫好了,你想寫好嗎?”他含著眼淚點點頭。幫他擦干了眼淚,佳為停止了哭泣,心情平靜了。“佳為,你的字寫得其實也不錯,但如果這個字的‘木’底再大一點就更漂亮了。”我邊說邊 寫了一下,“你想不想再來寫一下?”“好啊,我來寫吧!”佳為寫完之后自豪地說,“現(xiàn)在寫得不錯了吧!”一場小小的風(fēng)波終于結(jié)束了。
我曾經(jīng)認識一位相當值得信任、很誠懇的人,她是一位心理咨詢師。有一次在一起吃飯時,她告訴我,她學(xué)得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則:“不是孩子頑皮,孩子是好孩子,他不過做了一件頑皮的事。”
后來我才知道 ,這是心理學(xué)里著名的效應(yīng),叫“皮格瑪麗翁”效應(yīng)。傳說一個叫皮格瑪利翁的國王一次上山打獵時,在一個石洞里發(fā)現(xiàn)了一尊少女的雕像。國王很為它著迷,他把雕像搬回王宮,每天守著它,和它說話,他相信少女有一天一定會從雕像里走出來。日復(fù)一日,雕像真的變成了少女。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但這種效應(yīng)卻是真實存在的,皮格瑪利翁效應(yīng)又稱為標簽效 應(yīng)。就是你給孩子貼上一個什么樣的標簽,對孩子怎么看待,那么孩子就會真的按照你的標簽來成長。所以,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負面的標簽。更不要試圖通過打罵 這種負面強化來讓孩子“改掉”身上的毛病。
想想我們平時,不是一次次告訴孩子,他們頑皮、自私、懶惰、磨蹭、愚蠢、粗魯、好管閑事、粗心大意等等,這就是給孩子貼上了負面的標簽。如果他們認同這種標簽(他們?yōu)槭裁床恍拍?nbsp;——我們訓(xùn)練孩子要相信父母的話),他們的行為也會如此反應(yīng)。他們會認為,“我根本不需要努力,我知道我很懶惰。”或者,“我有什么好在乎的,反正他們認定我頑皮搗蛋。”當然這不是一種有意識的思考過程,至少在孩子小的時候還不會,但是如果父母替兒女貼標簽,他們會照這樣去做。
長輩的言行舉止對孩子傳遞著愛與信任,也會傳遞著失望與鄙視。我們是否注意到這種現(xiàn)象,在進小學(xué)一年級之前的孩子,個個都是聰明伶俐,活潑可愛,沒有多少家長會說自己的孩子笨。就連孩子也總認為自己聰明,“我會寫字,我會畫畫,我會背兒歌……”也可能這是孩子一生中最自信的階段。原因何在?僅僅用“初生牛犢不怕虎”來解釋還不夠,家長只是把孩子的今天與昨天比較,也沒有多少橫向比較。即使進了幼兒園,個個都是不同類型的“好孩子”??梢哉f,這個時期孩子臉 上貼的都是正能量的“標簽”!
孩子們跨進一年級大門之后,情況就不同了,教師、家長就會不知不覺把孩子作橫向比較了,孩子臉上負面“標簽”就會多起來了。近日,我作了一個小調(diào)查,了解一下孩子們的自信情況。一年級某班共計49名學(xué)生,我向他們提出了一個關(guān)于“聰明”的話題。為了客觀一點,我們首先討論了“聰明”的含義,明確了聰明并不 單指學(xué)習(xí)成績好。“你認為自己是聰明的同學(xué),請舉手!”經(jīng)過一番你看我,我看你之后,有27人舉起了小手。“那么爸爸、媽媽認為你聰明的呢?”21人舉起 了手;“你覺得老師認為你聰明的呢?”孩子們面面相覷,可能是受“要謙虛不要驕傲”教育的影響吧,開始只有8人舉手,后來又增加了7人。隨著年級的升高,孩子們的自信心會怎樣呢?值得深思!
看來我們父母應(yīng)該做的是,譴責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孩子本身。你可以告訴孩子:“那樣做是自私的行為。”或者,“強行進入別人房間的行為很粗魯。”這樣的做法不是針對個人,而只是對孩子的行為表示意見。如果你現(xiàn)在覺得很想大喊:“可是他真的很懶惰!”我不會說你錯了。我只是要告訴你,父母絕對、絕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這種話,也不要在別人面前這樣說,以免萬一話又傳回兒女耳中。
不過正面的標簽就截然不同了。只要這些標簽是正面的(不要給孩子壓力去做他辦不到的事),他們能夠鼓勵孩子,表現(xiàn)出與此名副其實的行為——思慮周密、事事謹慎、勇敢等等。
甚至,父母有時候可以利用這些正面的標簽,在孩子行為即將脫軌時,強化孩子的好行為:“看見你行為這么粗魯,還真是讓我嚇一跳,因為我一直都認定 你是個特別有禮貌的人。”這讓孩子覺得安心,父母沒有放棄對他們的正面看法,所以要做個“有禮貌”的人,孩子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我們不能改變大環(huán)境,但能從教育自己的孩子入手,多給他們一點自信、鼓勵吧!希望你的孩子怎么樣,就打心里先認定他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吧。就像一位作家說過的“對孩子放心,對自己放心”,更不要給孩子貼上負面的“標簽”!相鄰博客
- 關(guān)于“出軌” [2014-01-25 20:26:49]
- 在孩子面前也示“弱” [2014-01-25 20:29:17]
-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2014-01-25 20:38:55]
- 心動不如行動! [2014-01-25 21:17:18]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