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肉伦伦在线观看,亚洲系列一区A久久,色老头在线精品线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在线

  • <ul id="q2cmq"></ul>
  • <rt id="q2cmq"><acronym id="q2cmq"></acronym></rt>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 <delect id="q2cmq"></delect>
  • <strike id="q2cmq"><source id="q2cmq"></source></strike>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tr id="q2cmq"></tr><menu id="q2cmq"></menu>
    登錄    注冊
    loading...
    loading...
    最新博客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正文

    習慣培養(yǎng)與矯正的六大黃金準則(轉)

    (2014-02-18 22:37:16)   [編輯]
                                                                       時間:2013-12-08 19:48 來源:好家長網  作者:陳峰 
            黃金準則之一 抓早抓小,事半功倍

            抓早的含義包括兩層:第一層是打預防針,把問題想在前面;第二層是抓住培養(yǎng)的關鍵期。我們先從第一層意思談起,先看一個故事:一天,魏文王問名醫(y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哪一位最善于醫(yī)術?”扁鵲答道:“大兄最佳,二兄其次,我最差。”魏文王頗感奇怪:“既然你最差,可為什么你卻最有名氣?”扁鵲回答說:“我的大兄弟治病是治病癥于未發(fā)之前。別人根本覺察不到病癥,所以他的名氣只有我們家里人才知道,沒有傳出去。我的二兄弟治病,是治病癥于初起之時,一般人都以為這只是小病很容易治,所以他的名氣也不大。至于我治病,是治病癥于嚴重之后,別人看到我時而割肉切骨,時而又敷上毒藥等一系列大動作,自然以為我醫(yī)術精湛,因此,我聞名于天下。其實,比起我大兄和二兄,我的醫(yī)術是最差的。”魏文王恍然大悟。 

           被譽為管理大師中的大師的彼德?杜拉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說:“管理好的企業(yè),總是單調無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那是因為凡是可能發(fā)生的危機早已被預見,并已將它們轉化為例行作業(yè)了?!?/span>
           主動預防,防患于未然,達到無為而治,在某程度上而言,這可能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提前輸入有益信息,主動預防各種缺憾、毛病和災難,就像孩子剛出生就接種卡介苗預防結核病一樣。主動預防比治病救人代價要小得多,難度也低得多。雖說教育者要多花些心思未雨綢繆,但比起后來的補教、矯正要輕松得多。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兒童將成為怎樣的一個人,主要決定于你們在他5歲以前把他造成一種什么樣子。假如你們在5歲以前沒有按照需要的那樣去進行教育,那么,以后就得去進行‘再教育’?!?/span>可這個“再教育”是相當困難的,“如果你們不能夠合理地教育自己的兒女,如果你們稍有疏失,對兒童關心不夠,或者有時候偷懶起來,放松了對兒童的教育,那時候,要加以改造或矯正,就必須下許多工夫了……再教育需要更大的力量,更多的知識,更大的忍耐……這樣的工作即使獲得完全的成功,對父母也會造成經常的苦痛,會使他們傷盡腦筋,又往往能損害父母的性格?!薄坝械母改父?/span>做不好‘再教育’工作,只好把孩子送到工學團去;有的工學團對這樣的兒童也沒有什么辦法,到社會上,這些兒童仍然不能變成社會真正需要的人?!?nbsp;
           我們現(xiàn)在很多教育家都是在做這種再教育工作,甚至與其說他們是教育家,不如說他們是再教育家。  教育者不要把事半功倍的教育變?yōu)槭卤豆Π氲脑俳逃?,預防教育是比補救教育更高的層次。那么教育者怎樣才能有效地做到預防教育,達到無為而治呢?
           第一,先學習,再做父母。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應當在中學時代就給未來的父親和母親以教育學的知識。教育學,應當成為對一切人都有用的學科。沒有研究過教育學基本知識的青年公民不應當有成立家庭的權利?!苯逃叩慕逃刭|高低就決定了自己的教育層次的高低。任何教育者都不可能教會孩子連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東西。比如,優(yōu)秀學生的基本素質是什么?一個人獲得成功幸福的人生需要哪些基本素質,哪些良好的習慣?自己都不知道,連這種意識都沒有,在教育孩子時就不會內化進去,孩子也就很難具備這些良好的素質、能力和習慣。通過學習能提高教育者的教育預防意識和能力。
           第二,教育者要通過各種方法手段培養(yǎng)孩子一些重要的好習慣及良好的個性品質。在一定程度上,這就是最好的預防措施。比如,教育者在平時教育實踐中一直致力于培養(yǎng)孩子時間管理能力、獨立能力、思考能力、反省習慣、目標計劃習慣、良好學習習慣及自信心、自制力、勤奮、進取心、責任感、意志力、愛心、誠信等品質,孩子就不會出現(xiàn)與之相對應的弱點、缺點或不良習慣及品質。當然,教育者亦可通過情景模擬訓練等方式培養(yǎng)孩子主動預防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能力。
           第三,間接輸入法。抄錄一些有針對性的格言、警句,立有針對性的座右銘,貼在墻上或桌子上,讓孩子每天回來獨自看看、想想這些充滿人生哲理的話,內容可以定期更換,效果非常好。
            第四,讓孩子閱讀教育者挑選的一些社會新聞,好的文章、好的作品或與孩子成長相關的一些文章、作品、新聞;然后找時間一起和孩子分析討論。這也是常用的提前輸入法。
           第五,隨機進行。只要教育者有此意識,就能見縫插針,遇到什么點撥什么,看到什么引導什么。
            抓早的另一層意思是抓住培養(yǎng)的關鍵期。所謂教育的關鍵期又稱敏感期,是指人生學習最佳時期,效果最好時期,投入最小、收益最大時期。在這個年齡段培養(yǎng)孩子的智力、能力,習慣成效最大。
           如果在這個年齡段對孩子實施某種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錯過了這個年齡階段,再進行這種教育,效果明顯差多了,有時不只是事倍功半的問題,甚至終身難以彌補。經長期調查研究證實,3~12歲是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因為這個時期,孩子求知的欲望強烈,容易接受成人的引導和訓練。12歲以后,孩子已經形成的習慣再去矯正,就困難得多,訓練的強度也要更高一些??涿兰~斯說過:“一切存在美的東西其本性都是在軟弱的時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到了長硬以后就不容易改變了?!焙⒆幽挲g小,如同煉好的鐵水,可以鑄成各式各樣的形狀,但是等鐵水涼了變成了大鐵塊,再想改變形狀就難得多了。如果孩子小時養(yǎng)成了壞習慣再來改造,將付出太多的代價。因此,養(yǎng)成教育要抓住關鍵期,確定規(guī)范,反復提醒,嚴格要求,強化訓練。 
           抓小的含義是防微杜漸,把問題扼殺于萌芽狀態(tài),注意第一次,狠抓初犯。
           注意第一次,狠抓初犯,這要求教育者抓住萌發(fā)狀態(tài)的事物,好事一萌芽抓住培養(yǎng)它;問題一露頭,抓住解決它,防患于未然,不讓它再發(fā)展。善于抓住苗頭,主動工作,而不是等問題成難成災之后,再去被動地解決。對于孩子來說,第一動作很重要,第一次做對了,第二次,第三次就容易做好;第一次做錯了,第二、第三次就容易錯,慢慢養(yǎng)成不良的習慣,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改正過來。所以,教育者教給孩子的東西必須是正確的。
            對待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或矯正要抓好“第一次”。對于好習慣的培養(yǎng)哪怕僅是一點點的進步,也要及時給予適當的肯定、贊許、表揚,使之受到激勵,取得再進步的動力。如果教育者對孩子的進步漠不關心,不以為然,或是忽略了,沒有給予及時的必要的肯定,就不能促使其進一步得到鞏固,也會使孩子喪失繼續(xù)進步的動力。 無論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孩子的種種習慣都是由于開始學的時候,教育者沒有留意去指導他們的緣故,以致后來一誤再誤,成為第二天性。所以,要想教小孩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時候教得好,對于第一次的動作,教育者要格外留意指導,以免錯誤。比如,以寫字為例,要求孩子一筆一畫,一絲不茍,不要潦草,就要從第一篇作業(yè)做起,有違規(guī)就要重做,直到達到要求為止。
            一個孩子在幼兒園上學,開始握筆用四個指頭,他的老師沒有留意,也就沒有矯正他。過了一段時間,這種握筆的姿勢成了這個孩子的習慣。后來,他換了一家幼兒園,那兒的老師發(fā)覺了他的這種不正確的姿勢,費了4個月的工夫才把他矯正過來。 對于孩子不良習慣的矯正更需要注意第一次。洛克認為:“假如兒童在剛剛表現(xiàn)出任何一點邪惡的傾向時就能得到正確的處理。開始時向他表示驚愕,再出現(xiàn)時教育者及一切左右親近的人都給他一點嚴厲的眼色,直至他明白自己的過失并為此感到羞愧。這樣一來,其他處罰就都用不著了,也不再會有責打的機會了。棍棒懲罰,通常都是以往過于縱容疏于管教的結果?!北热?,孩子第一次撒謊,是要體驗撒謊能不能掩蓋過失、錯誤,能不能逃避教育者的批評、懲罰。如果教育者大意了,輕易放過了這“第一次”,使之嘗到了“甜頭”,那么,緊接著還會有第二、第三次撒謊。教育者要特別重視孩子第一次錯誤和過失的處理,抓住不放,謹慎處理,嚴加管教。孩子承認了錯誤和過失,可以原諒;若是撒謊掩蓋,是錯上加錯,絕不容許。這樣態(tài)度明確地嚴肅處理“第一次”,會給孩子以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印象極深。當然,對“第一次”處理不當,也會造成很不好的后果。因此,對“第一次”的處理,尤其要慎重。并且教育者要特別留意孩子方方面面的“第一次”,特別是影響重大品格及習慣形成的“第一次”,要出狠招,讓孩子銘記于心。
           在孩子大約3歲時,有一次媽媽帶她出去,看見路邊有賣椰子的,10元錢一個。她特想要,但媽媽覺得不值。媽媽對她講:一聽耶汁才兩元錢,而且也比這個好喝,椰子就別買了。但女兒不聽,小販也在一旁極力推銷。媽媽一看說女兒不聽,就告訴她:那我走了。女兒站在那里不動,媽媽就真的走了。走了好遠,女兒還在賣椰子的地方站著。媽媽也猶豫:要不就給她買了吧,不就10元錢嗎?可又一想:不能慣孩子這個壞習慣,第一次如果依了她,以后就不好教育了。所以,媽媽一直往前走,走得快看不見了,孩子才追過來。就這一次,孩子就記住了。從這以后,孩子再也不為要東西而不聽父母的話了。
           另一位母親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孩子小時候,有一次我發(fā)現(xiàn)她把玩具摔到地上,我當即很嚴厲地教育了她一頓,并且讓她撿起來。孩子一開始很犟,堅持不去撿,我就讓她伸出小手,并且警告說:“玩具是媽媽用辛辛苦苦掙來的錢買的,你要好好愛護,不能隨便亂摔,對任何一樣東西都要好好珍惜,不珍惜就是浪費,浪費是不是該打?”看著孩子點了點頭,我便松開了她的小手。她把玩具撿起來。從此,孩子牢記任何東西都不能浪費的道理,處處注意節(jié)儉,把用過的作業(yè)本反面再當草稿紙,用壞的文具修理再用。 
             大量事實證明,孩子養(yǎng)成不良習慣往往與第一次發(fā)生不良行為未能及時得到指正密不可分。第一次的錯誤行為沒有得到及時糾正,甚至得到默許,等到想糾正時,就難上加難了?!岸髿⒃诿妊繝顟B(tài)”永遠是不讓任何行為演變成習慣的最成功的方法。
            孩子難以忘懷的學習體驗,往往來自于許許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得到了激勵,獲得了滿足,從而成為促進兒童成長的契機;第一次不良行為受到批評懲罰糾正,產生羞愧感,以后就會多加注意。
           如何抓好第一次,應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
          黃金準則之二嚴字當頭,反復訓練

        人是需要必要的行為約束的,沒有受過約束的人是難以長大的,也不會有好習慣,人格也不會太健全。沒有嚴格要求和刻苦訓練就沒有好習慣。研究表明:少年兒童習慣養(yǎng)成靠兩“嚴”,即嚴格要求和嚴格訓練。 
        習慣的培養(yǎng)或矯正要從點滴抓起,嚴格要求。有了要求就要讓孩子反復按要求去做,甚至“逼迫”孩子這樣做,時間長了,孩子習慣了,就會變成愉快的行動了。嚴格訓練最忌諱的就是溺愛,溺愛嬌慣肯定訓練不出好習慣來。這一點父母一定要下得了“狠心”,沒有狠勁是不行的。訓練就要有個“狠勁”,不見實效不收兵。練習的過程是痛苦的過程,孩子不愿意,教育者就得咬著牙讓孩子堅持下去。只有經過痛苦的磨煉,才能養(yǎng)成好習慣,一旦養(yǎng)成習慣,痛苦就變成愉快了。然而,有些家長對孩子溺愛,總下不了狠心,孩子一求饒,一掉眼淚,家長的心就軟了,結果什么好習慣也養(yǎng)不成。培養(yǎng)或矯正孩子的習慣要把“嚴”與“愛”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寓愛于嚴,嚴愛結合,做到嚴中有愛,愛中有“嚴”,達到“愛”與“嚴”的統(tǒng)一。

            “嚴格”應該是孩子習慣培養(yǎng)和矯正中的兩個關鍵字眼。美國洛克菲勒家族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xiàn)億萬家財的家庭。聯(lián)合國的地皮就是老洛克菲勒捐贈的。老洛克菲勒在訓練孩子時是非常嚴格的。他讓孩子獨立騎馬、劃船、打靶、登山,盡管孩子不小心把腳扭傷了,他還是堅持讓孩子練習,最后孩子終于成為一個獨立、堅強、勇敢的接班人。日本人訓練孩子節(jié)約糧食也非常嚴格,孩子吃多少盛多少,盛多少吃多少,如果孩子盛多了也不準剩,必須吃光,撐得慌也得把飯吃下去,一粒都不準剩。下次就記住了,不能多盛飯,不能剩飯,好習慣才養(yǎng)成。我們的孩子就不是這樣,一方面教育孩子要節(jié)約,一方面又幫助孩子吃剩飯,孩子節(jié)約的習慣總也形成不了。因此,要訓練就必須嚴格,沒有嚴格就不叫訓練,而沒有訓練也就很難養(yǎng)成或矯正孩子的習慣。 
           有一名少兒體校的學生,每次上乒乓球訓練課時,總是怕苦怕累,慢慢地養(yǎng)成了應付訓練、上課后盼下課的習慣。一位新的女教練接手后,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一次訓練課上,這個學生練得氣喘吁吁,不時地朝大廳的時鐘上看,一心盼著下課,球總是接飛,離五點鐘放學還有一刻鐘,他已很不耐煩。下課鈴一響,他立即收起球拍,準備回家,不料教練卻要求他單獨留下,補練一百個球,接飛的球要倒扣。他無可奈何地取出球拍,走回臺桌前,重新訓練,可是手腳總是不靈活,動作偏慢,球老是打飛?!柏撘?、負二、負三……”幾個要好的小伙伴在旁邊急了,“加油啊,加油,唉,怎么搞的!”“拿出勇氣來,加油,頑強一點。”教練停下,對他進行指導點撥,這時,教練的貧血頭暈的老毛病又犯了,大家趕緊將她扶坐下來,大家一起指責這個學生:“都怪你,平時不認真練,看把老師累的?!边@個學生心里也很內疚,對教練說:“老師,今天你休息吧,明天再讓我補練多少球我都愿意?!笨蛇@位教練卻說:“不行,這是今天的任務,明天有明天的任務,明日復明日,怎么能練好球呢?當天的事要當天做,來,我們接著練?!彼f罷,要支撐著站起來,所有的學生都被感動了,這個學生也深受教育和震撼。班上乒乓球打得最好的一個學生說:“老師,你在旁邊指導,我來陪他練。”就這樣,這個學生堅持補練完了一百個球。也就從這一天起,這名學生逐漸改變了練球不認真的壞習慣,從而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現(xiàn)代控制論創(chuàng)始人、美國著名數學家維納,在回憶父親對他早期學習習慣的嚴格訓練時說:“代數對我來說沒有什么困難,可父親的教育方法,使人精神不得安寧,每個錯誤必須糾正。他對我無意
    中犯的錯誤,第一次是警告,是一聲尖銳而響亮的‘什么’,如果我不馬上糾正,他會嚴厲地訓斥我一頓,令我‘再做一遍’。我曾遇到不止一個能干的人,可是他們到后來一事無成。因為這些人學習松懈,得不到嚴格紀律的約束。我從父親那里得到的正是這種嚴厲的紀律和訓練?!备赣H嚴格的訓練,終于使維納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譽滿全球的科學巨人。
              嚴字當頭體現(xiàn)在從小處著手。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小善小而不為?!币馑际钦f,不要以為是小的壞事就去做,不要以為是小的善事就不做。這句話說明壞的和好的品質都是一點一點形成的,所以不要輕視細微的事物?!扒Ю镏?,始于足下?!辟|的飛躍源于量的積累。習慣養(yǎng)成無小事,千萬不要忽視小事。習慣養(yǎng)成的根基就源于生活、學習、成長中的點滴小事的積累。習慣培養(yǎng)就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落實到點滴的具體的行為小事中去,要抓小,抓點,抓每次。這樣日積月累才能培養(yǎng)出良好的習慣和優(yōu)秀的品質。

        “一次也不能例外”是嚴字當頭的另一重要體現(xiàn)。兒子上一年級后,爸爸媽媽給他定了一條規(guī)矩,就是回家馬上做作業(yè),作業(yè)沒做完之前,全家誰也不許開飯。剛開始,兒子自然有點不適應,但還是遵守照辦。有一次放學后,兒子禁不住小伙伴的勸說,先到樓下玩去了。等媽媽下班回家趕緊跑回去做作業(yè)。那天,他寫作業(yè)媽媽故意在旁邊陪著,就是不進廚房做飯,也不讓爸爸動手。晚上7點多,兒子忍不住催媽媽:“我的作業(yè)快寫完了,您快點做飯呀?!眿寢屝钠綒夂偷馗嬖V他:“制定的規(guī)則就要遵守,一次也不能例外,媽媽等你做完作業(yè)再做飯?!苯Y果全家8點才吃上飯。媽媽對吃得狼吞虎咽的兒子說,因為你沒有及時做作業(yè),耽誤了全家人開飯,而且我們飯后的散步、講故事都不能進行了。這一次,兒子領教了遵守規(guī)則的重要性。從此,放學進家就做作業(yè)成了兒子的自覺習慣。 

        在孩子習慣未養(yǎng)成之時,不應有例外;就是習慣形成之后,也不應該發(fā)生與習慣相沖突的事情。  陳鶴琴在《家庭教育》一書中,曾經談起小女兒的習慣培養(yǎng)問題。 我的小女兒現(xiàn)在已有一歲零兩個月了。她晚間睡后素來不再醒來吃奶的。這種好習慣是從小在醫(yī)院里養(yǎng)成的,她的母親就因此省了無數的精力,她也能安安穩(wěn)穩(wěn)地睡眠,這樣相處已非一日。不料到一歲零三個月大的時候,她忽生起寒熱病來了,飲食起居遂為之顛倒,有一次晚間醒來要吃,她母親以為她睡前沒有吃飽,就喂她了;豈知一載來晚間睡后不吃奶的好習慣,竟因此破壞。那天晚上喂后,她就再入睡鄉(xiāng),但第二天晚上醒來又要吃了;不給她吃,她就大哭。她母親固然不得安眠,別人也被她哭得難以熟睡了。第三夜又如此,如是者五六夜。一個小小的例外,就破壞已成之習慣。 

            好習慣只有在嚴格要求下才能養(yǎng)成。因為破壞舊的動力定型和建立新的動力定型,都是相當艱苦的斗爭歷程。不經長期的艱苦磨煉,不可能建立起好的習慣。這就需要嚴格要求,嚴加控制,防止“規(guī)范變通”、“規(guī)范軟化”、“規(guī)范扭曲”,要堅持原則,持之以恒,尤其要注意對孩子的要求不能朝令夕改,不能無故出現(xiàn)例外。如開始寫日記那就要天天寫,情況特殊,一句也行,但必須要寫。制訂好的計劃就要執(zhí)行,再晚也要完成。在孩子的好習慣沒有形成之前,不準孩子有例外的動作,一個小小的例外,就可能是失敗的開始。因為有一次例外,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許多孩子之所以不能
    徹底克服不良習慣,往往在于“例外”太多。殊不知每一次例外,都會使本來已經減弱的不良習慣,獲得一次額外的強化。就像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的那樣:“每一回破例,就像讓你辛辛苦苦繞起來的一團線掉下地一樣,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線,比你許多回才能繞上去的還要多。”結果,前功盡棄,不良習慣又會得以恢復,良好的習慣更難建立。 
           在培養(yǎng)和矯正孩子習慣時,一定要狠抓行為的訓練過程。因為只要涉及習慣問題,光說教是沒有用的,只有通過嚴格、反復的訓練才行。葉圣陶先生說:“習慣在于教師的訓練和指導?!别B(yǎng)成教育尤其要重視行為習慣的訓練,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由正確行為向良好習慣轉化需要訓練,由不良習慣向正確行為轉化更需要訓練。洛克曾說:“兒童不是用規(guī)則教育可以教育好的,規(guī)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你覺得什么是他們必須做的,你便應該利用一切的時機,甚至在可能的時候創(chuàng)造機會,給他們一種不可缺少的練習,使它在他們的行為中固定起來?!边@就可能使他們養(yǎng)成一種習慣,一旦養(yǎng)成
    后,不用借助記憶就會很容易地、很自然地發(fā)生作用。習慣的培養(yǎng)或矯正不但要強調“訓練”這兩個字,還要強調“反復”這兩個字,不反復是難以培養(yǎng)或矯正習慣的。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有一個重要管理思想,那就是“抓反復,反復抓”。狠抓基礎管理,將例行工作做好,用常規(guī)的制度來解決經常出現(xiàn)的問題,防止出現(xiàn)將問題積攢到成堆,乃至發(fā)生嚴重后果時才去重視、才去解決的現(xiàn)象。而習慣培養(yǎng)和矯正的核心原則就是:“抓反復,反復抓”。孩子習慣形成的規(guī)律是:“在前進中反復,在反復中前進?!弊シ磸秃头磸陀柧殤撌橇晳T培養(yǎng)與矯正的根本之道。

          黃金準則之三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習慣的培養(yǎng)或矯正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這是一條最基本的原則。

          1.首次慢動。開動大腦機器也像開車一樣,啟動時,車速一定要慢。第一次行動要慢,動量要小。如,培養(yǎng)孩子寫日記的習慣,第一次切莫要求高,只寫一兩句就行;培養(yǎng)孩子學英語的習慣,第一次只記兩個單詞即可;培養(yǎng)孩子長跑的習慣,第一次跑200米就不錯了;培養(yǎng)孩子做俯臥撐或仰臥起坐的習慣,第一次做三四個就行。凡事不要一開始就急于求成,想一口吃成胖子,這樣孩子便學得難而

    又難,從而失去了興趣。 

        2.逐漸加速。有了首次慢動,尊重了大腦的始動原則,運轉起來了,慢慢地像汽車一樣開了幾十米,這時就可逐漸加速了。日記長到了每篇寫兩三句話,英語單詞每天背會三四個,跑步長到每天跑300米,俯臥撐或仰臥起坐增加到五六個。孩子覺得在慢動的基礎上,增加這點訓練量,可以接受,不知不覺間,大腦這部汽車比前幾天運轉快了。

        3.不怕慢,只怕站。遇到特殊情況,如意外的任務啦,身體有點小病啦,有不順心的事啦,心情不好啦,也要鼓勵孩子不要輕易停止,只要能站直了,就別趴下,只要還能行動就別停下。身體有小病時,跑不了1000米了,那就一步一步地走下來。寫日記心情不好,寫不出太好的文章,但也不要中斷日記,可以隨隨便便地東一句西一句記下自己當時的心情,可以少寫,但不要停下來。要克服一件事不做則已,做就要做得盡善盡美的想法;建立起行動就比空想強,只要做,就比不做強的觀念。許多人沒能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都跟想盡善盡美有關。 

        4.控制時空,制訂計劃。有了一點行動,逐漸增加了行動的速度,孩子會品嘗到一點做事的快樂。進一步培養(yǎng)習慣,就要制訂比較全面的計劃,增強孩子對自我行動的時間和空間的控制能力。從時間上,和孩子商定從早到晚的行動計劃,什么時間鍛煉、上學、作業(yè)、看課外書、看電視、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繪畫,各項活動,用多少分鐘都要有明確的計劃和安排,使孩子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事情做。不但如此,還要有周計劃、月計劃、年計劃,使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的時間安排有序化、有益化。并且,要注意計劃表后要有個考評表,才更有利于執(zhí)行。從空間上,使孩子處于能夠把握自己的環(huán)境,什么游戲廳、網吧這些地方,一旦進去,孩子便容易失去控制,不由自主地放棄好習慣?!安灰娍捎?,使民心不亂?!笨刂瓶臻g不去接近那種環(huán)境,就能很好地控制自我,有助于習慣的培養(yǎng)和矯正。注意訂計劃的時候,任務指標不要訂得過高,要使孩子覺得,稍加努力便可達到,稍稍一跳,便可把果子摘下來。
           5.進入軌道。孩子按計劃行動起來,逐漸提高了效率,每天定時定量地鍛煉、預習、做題、背單詞、寫日記、唱歌、繪畫,到了某段時間就做某件事。遇到特殊情況少做一點,做慢一點兒,但不要停下。按照這樣的計劃做事,慣性就會越來越大,就像列車在軌道上行駛,就再也不會走走停停了。
          
     進入軌道之后,當然也需要檢修。一是外部干擾,對外界不良人的引誘要及時切斷;二是內部故障,如情緒不佳、舊病復發(fā)、猶豫拖拉等,最好的辦法,不是批評,不是訓斥,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注意力引導到做當時力所能及的實事、小事上來。
          習慣培養(yǎng)或矯正關鍵在前7天,重在一個月。根據行為學家研究,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平均天數為連續(xù)21天,若要長期固定尚需不斷強化,大概要90天可固定。所以習慣的培養(yǎng)或矯正必須持之以恒,克服浮躁情緒。萬事開頭難,一個新習慣的培養(yǎng)必然會沖擊相應的舊習慣,而舊習慣不會輕易退出,所以要不斷重復新建立的好習慣,需要不斷強化它。頭7天要準備吃點苦,要多一點自制,多一點提醒、暗
    示,下一點工夫,要特別認真,過了這7天,再堅持一段時間,坦途就在眼前。
          6.世上的事情,怕就怕認真,怕就怕堅持。如果你真的凡事認真,堅持去做就一定會有所成。習慣在于堅持,堅持才有習慣。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過程是精神教育和意志品質的磨煉過程,不良習慣的矯正過程是戰(zhàn)勝自我的過程,靠的是自制力和堅持到底的毅力。不論是習慣的培養(yǎng)或矯正都需要孩子堅強的意志品質來支持。所以要培養(yǎng)或矯正孩子的習慣就必須要對孩子進行意志品質的磨煉。在此提供幾種簡單易行的操作方法以供使用(若要詳細學習請參照拙作《孩子成功個性品質培養(yǎng)》意志力和自制培養(yǎng)的相關專題):
           1.每天用3種方式,即最大聲、最快速及最清晰方式讀成功勵志性書籍或名人傳記
    等相關精彩片段。如《世界上最偉大推銷員》或《人人都能成功》,特別是《世界上最偉大推銷員》一書,最好按要求去讀羊皮卷及成功誓言的相關章節(jié)。2.采用自我暗示:“我是一位成功者,我有堅強的自信,我一定能戰(zhàn)勝自我,我有明確的目標,我有非凡的自制力和堅持到底的毅力,我有嚴格的生活、學習計劃,每分每秒做最有生產力的事情”等。自我暗示的內容可以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弱點及不良習慣提出相應自我激勵的語言。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自我暗示時,一定要以正面行為來暗示,如“想改掉粗心”,暗示時就要代之以“細心”,如我很細心,不論學習或做事我都非常認真,非常細心。因為潛意識,它不分真假,并且沒有“不”字概念。如果你暗示:“我不粗心,粗心不好,我再也不會粗心了”,結果你腦海里只有粗心這個概念,今后在學習或做事上就會不由自主地表現(xiàn)出粗心。再比如,考試緊張,不要暗示“我不緊張”而應暗示“我很放松,很平和”,然后再作出放松的樣子:深呼吸幾次,多微笑幾次。3.每天堅持做仰臥起坐和俯臥撐(以原有能力為基礎,慢慢增加,小學畢業(yè)時以50個為目標),及跳繩或慢跑。跳繩或慢跑時可以采用自我暗示如:“行動堅持一,行動堅持二;控制自我一,控制自我二;戰(zhàn)勝自我一,戰(zhàn)勝自我二……戰(zhàn)勝自我一二○?!钡?。每次跳繩或跑步時,最少要自我暗示120次。只要把這三項變成修煉自我的必修課,孩子的毅力、自制力必將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和提升。這不但對培養(yǎng)和矯正孩子習慣起支持保障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鍛造了孩子成功的個性品質。以上三個方面是我個人成長每天自我操練的內容之一,現(xiàn)在我每天都在進行,效果相當顯著。講述出來望能給教育界同仁及孩子帶來一些啟示。 
          在演講咨詢中,家長們經常問:“好習慣怎么培養(yǎng),壞習慣該怎么矯正?”我們回答: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用“+”法,即遞增法。壞習慣的矯正要用“-”法,即遞減法。目的也就是循序漸進,遵循“
          
          最近發(fā)展區(qū)”原則,讓孩子跳一跳,夠得著。


        娟娟是個二年級的小學生,作業(yè)馬虎,字跡潦草。老師和媽媽多次叮嚀她認真寫作業(yè),可總是無效。
        一天,娟娟還像往常一樣寫語文作業(yè),媽媽在一邊看著,發(fā)現(xiàn)她把“鴨”字寫得還算工整,順口就說:“娟娟,這個字寫得不錯,你再寫一個我看看?!本昃晔艿焦膭?,又寫了一個漂亮的“鴨”字。這時媽媽尋機一動,說:“娟娟,你要能寫一行工整的字,我就送給你兩個小貼士?!本昃暧X得這樣做很容易,愉快地寫了一行好字并獲得了獎品。第二天,老師也發(fā)現(xiàn)娟娟的作業(yè),有一行字寫得很整齊、漂亮,便在全班表揚了她。并說:“娟娟的作業(yè)進步很大,有行字寫得特別好,希望下次繼續(xù)努力。”娟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媽媽趁熱打鐵:“如果你把3行作業(yè)寫得工整,我就給你兩個小貼士,6行作業(yè)寫得工整,給你3個小貼士,10行作業(yè)寫得工整給你4個小貼士,整個作業(yè)都寫工整,我就給你5個小貼士。攢夠100張小貼士,我就帶你去一次游樂場。”娟娟非常高興地答應了。她很努力地認真寫作業(yè),每次都爭取拿更多的小貼士,每天都在數,盼望第100張的到來。第三周她如愿以償了。經過3個月這樣的訓練與積累,娟娟的作業(yè)已經舊貌換新顏了。 
           孩子有馬虎習慣,一下子讓她改過來不太現(xiàn)實,在矯正時代之以正面習慣培養(yǎng)。教育者應采用遞增法循序漸進,從寫好一個字開始,到寫好一行字、兩行字……所有字,這樣孩子才會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起好習慣,矯正壞習慣。亦可直接采用遞減法,使馬虎習慣逐漸減少直至消失。
     黃金準則之四 教育一致,合力最大

        一個人只有一只表時,可以知道現(xiàn)在是幾點鐘,而當這個人同時擁有兩只走時不一的表時卻無法確定時間。手表并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時間的信心,這就是著名的“手表效應”。 

        “手表效應”給我們的啟示是,教育要有一致性,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長。習慣培養(yǎng)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不僅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還包括家庭內部的一致性;也不僅僅指父母之間的相互配合,而是整個家庭之間的密切合作,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形成良好習慣。因此,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一個人不是由于部分因素的拼湊培養(yǎng)起來的,而是由他所受過的一切影響的總和綜合地造就成功的?!?/span>

        現(xiàn)在,家庭內部教育不一致的情況很多。爸爸要嚴管,母親要溺愛;父母要嚴教,爺爺奶奶要嬌慣。這樣做使孩子無所適從,有些孩子學會了鉆空子,甚至制造矛盾,誰的話對自己有利就聽誰的。時間長了不僅學會“見機行事”的本領,而且成了“兩面派”,形成了“雙重人格”,對孩子成長極為不利。 
    首先父親與母親教育要一致。切不可對孩子說:“你爸說了也沒用,得聽我的,我讓你怎樣你就得怎樣!”“聽我的還是聽你媽的?!甭聽她的,咱倆一頭?!薄皠e聽你爸爸的,他懂什么!”或者說,“你爸盡瞎說”等。這些做法不僅無益于教育孩子,反而會增加孩子的有恃無恐心理。一位父親曾為此苦惱不已:

        我的孩子上小學三年級,學習上沒什么問題,可是比較任性,前些日子因為我工作比較忙,對孩子的事過問的就比較少了,由我愛人負責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但是最近,我發(fā)現(xiàn)孩子的任性程度達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他喜歡什么,我愛人就給他買什么,得不到就不高興,發(fā)脾氣。有一次,竟然欺負鄰居小磊,我訓斥他為什么要欺負小磊,他站在那里申辯說,小磊也打了他,而且對我的問話不是認真回答,并不時地望著他母親,我生氣地打了他一巴掌。這一下可不要緊,不僅孩子哭鬧,我愛人對我也反目。當著孩子的面指責我,不該打孩子,并說,“孩子懂什么”,我不滿地說:“都是你嬌慣他,才成了這樣子?!币院鬄楹⒆拥氖挛覀儌z又吵了幾次,可這總不是個辦法…… #本文內容來自好家長網(www.hjzcn.com) 

        一位女士也談到和先生教育不一致,致使孩子肆無忌憚地堅持自己的錯誤,導致更為嚴重的后果。

        我規(guī)定孩子放學后先寫作業(yè),然后再玩,先生立刻口沒遮攔地來上一句:“哎呀,孩子上了一天的課了,你就讓他玩一會兒吧?!苯Y果有好多次,玩得得意忘形,忘了時間,不得不飯后補做,使晚間散步、閱讀等活動不能進行,使計劃流于形式。

        有段時間孩子迷戀電腦游戲,一回到家就往電腦跟前湊。問他作業(yè)寫了沒有,他拍胸脯自我保證說,他早在學校就把作業(yè)寫完了。然而,過了不久,老師打來電話,反映兒子好幾天沒有交家庭作業(yè)了。趁著這個不交作業(yè)事件,我理直氣壯地取消了孩子玩電腦游戲的資格。孩子自知理虧,果然老實了幾天。但是好景不長,沒過幾天,兒子就開始在我面前左磨右磨,試圖恢復玩游戲的資格。 

        那天,我從網上下載了很多因為迷戀游戲導致孩子出現(xiàn)各種問題的文章,正抓著兒子一起看,做他思想工作呢。先生冷不丁從背后冒出一句:“只要不過分迷戀電腦游戲,適當玩玩游戲,還是有好處的?!毕壬倪@句話自然深得兒子的心,于是,我作出的一切努力全部白費。兒子更加大膽地玩開了電腦游戲,每次與同學聊天,打電話,他的話題也全是有關電腦游戲。直到這時,先生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后來我和先生經過多次促膝長談,才達成共識,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態(tài)度。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也慢慢改變了統(tǒng)一聯(lián)盟遏制孩子的做法,改為和孩子共同討論,一起商量,甚至可以辯論的方式來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問題。而孩子在我們統(tǒng)一認識,改變了教育方式之后變得空前地懂事起來。

        兒童的想法很單純,好壞的評判也很簡單。如果他做了一件事,可能得到媽媽的肯定,但會遭到爸爸的否定,結果他會變得無所適從,時間長了他就學會了鉆空子。一旦有不良行為出現(xiàn),他會尋找他認為能為自己開脫責任的爸爸或媽媽做“靠山”。 

        其次,父輩與祖輩教育要一致。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各方面的協(xié)調統(tǒng)一。比方對于孩子只愛吃零食不吃飯的習慣,姥姥、姥爺、爺爺、奶奶都呵護孩子,任其所以,而爸爸、媽媽堅持讓孩子吃飯而不允許其大吃特吃零食。在這種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下孩子的好習慣最終是難以養(yǎng)成的。因為一方是這樣要求,一方是那樣要求,他當然逃回自己覺得舒適的一方。

        父輩與祖輩教育不一致時,既使老人做法不當,也不要當面批評,要保留長輩的面子,照顧老人的尊嚴,可以采取迂回的方式把正確的教育方法滲透給長輩。例如,選擇有針對性的家教文章送給他們看,有合適的電視節(jié)目鼓勵老人看,念一段家教的故事給老人聽,讓老人一起去聽專家講座……與長輩協(xié)調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性急,要講究藝術,不要強求老人承認錯誤,只要行動上有轉變就可以了。 

        只要年輕的家長尊重老人,和老人多交流、溝通,就能化解矛盾,取得一致,達成共識。有位年輕媽媽就是采用這種方法,取得老人支持的。 
    孩子每天都要喝杯奶才肯睡覺,而且必須有甜味,否則,就罷吃。為此事,我和我父親有了分歧:我父親認為,只要孩子想喝就證明他身體需要,就應該按他的要求給他,否則,他不喝奶對身體發(fā)育會有影響。我覺得晚上睡覺前吃東西本身就不好,再加糖,肯定會長蛀牙,長此以往,對孩子的身體發(fā)育更不利。兒子發(fā)現(xiàn)了我們的分歧,一要喝奶,便總是叫姥爺,父親總是悄悄地給孩子的奶里放點蜂蜜什么的。我提醒父親好幾次,他也不理,我覺得不管不行了。我對兒子說:“從明天開始如果你不喝有糖的牛奶,媽媽就在你的‘表現(xiàn)表’上加五星好嗎?”“好吧!”第二天,在兒子洗臉上床睡覺前我就讓兒子喝了杯高鈣奶,并主動在他的“表現(xiàn)表”上加了五星。兒子上床后又想喝奶,我說:“你已經喝過了,還加了五星?!眱鹤酉肓讼胝f:“我差點忘了?!本退チ?。幾天下來,兒子睡前非喝甜奶的習慣終于有所改觀。隨后我和父親也談了好幾次。首先我肯定他對兒子的關心,說:“您含辛茹苦地養(yǎng)大了兒女,本該安享晚年,現(xiàn)在又開始為第三代操勞。沒有您的參與,孩子不可能如此健康快樂地成長。所以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如果我有不妥的言行,請您多多原諒?,F(xiàn)在就喝奶這一問題,孩子已經開始接受了我的做法,希望您能支持我?!备赣H見用我的辦法兒子好幾天沒喝甜味奶,沒有罷吃,也認為我的辦法行之有效。第二天就開始支持我的做法。兒子一有反復,父親也堅持只給原味奶喝,使兒子改掉了一個不好的習慣。 

        如果出現(xiàn)難以調和,統(tǒng)一不了思想認識和做法,那就各教育一段時間,看效果,以事實和結果說話,一切以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為基準。

        家庭內部教育保持一致,首先,家庭成員要注意共同學習教育理論,統(tǒng)一教育思想,這樣才能形成一致的做法。其次,家庭成員之間要主動配合,加強溝通和交流,不能感情用事;再次,出現(xiàn)矛盾時家庭成員要背著孩子協(xié)調,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認識,統(tǒng)一要求,建立家族聯(lián)盟。只有這樣才能產生家庭內部教育合力最大化。

        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持家庭內部的教育一致性,家庭成員之間不必爺爺說什么,奶奶也說什么,爸爸說什么,媽媽就趕緊說什么,只要大家在教育孩子的目標上是一致的,在親情上是和諧的,對孩子的習慣養(yǎng)成就會有很大好處。

        教育一致一個重要的含義是:不是說爸爸打、罵、訓斥孩子,媽媽也要跟著打、罵、訓斥孩子,而是要求雙方在教育孩子時一定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發(fā)生沖突,并不是“助紂為虐”。如爸爸打、罵孩子時,媽媽為了一致可以保持沉默,做自己的事,也可以在安慰孩子時,說明爸爸的用意,說明爸爸為什么生氣,為什么要打、罵他,以后要注意什么。 

        一位蘇州的家長來電話咨詢時就談了這樣一件事:

        原來孩子很好,很樂意上學,而現(xiàn)在孩子變得很固執(zhí)、很犟。要么不想上學,就是不去;要么放學不想回家,就想在學校玩,無論怎么說,怎么勸就是不回,在家其他事情也大致是這種情況。孩子為什么變得如此固執(zhí)、如此犟呢?原來孩子爸爸最近工作比較忙,經常出差,回到家也要忙工作,孩子調皮、淘氣,經常影響他,一影響他,他就打罵孩子。一開始媽媽就護孩子,后來又聽人說,教育要保持一致,否則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她又從“護孩子”變?yōu)榱硪粯O端“助紂為虐”,與爸爸結成統(tǒng)一聯(lián)盟,爸爸打罵孩子,她也打罵孩子。結果孩子在家一點安全感都沒有,心靈變得脆弱,所以脾氣變得很暴躁、很犟、很固執(zhí)。

        曾經看過這樣一則寓言:一天,梭子魚、蝦和天鵝,出去把一輛小車從大路上拖下來。三個家伙一起負起了沉重的擔子,它們用足勁兒,身上青筋暴起,但是無論它們怎么拖呀拽呀,小車還是在老地方一點兒也沒有移動。并不是因為小車重得動不了,而是另有緣故:天鵝使勁往上向天空提升,蝦一步一步向后倒退,梭子魚又朝著池塘拉去。這個寓言說明,家庭與學校、社會如果不協(xié)同對孩子進行教育,那么孩子就會像這個小車一樣,一動也不會動。人們常說:“5+2=0”的負效應,就是這個意思。孩子在學校里進行了5天的教育,回家以后,也許父母的幾句話,就把孩子在學校里接受的教育全部抵消了。 

    一個學校過中秋節(jié),班上發(fā)蘋果之前,老師給孩子講《孔融讓梨》的故事。分蘋果時,孩子們主動謙讓,一個孩子拿了一個最小的蘋果,老師表揚他“先人后己”。這孩子受了表揚很高興,回家對爸爸說:“老師表揚我了!”爸爸問:“表揚你什么?”孩子高興地說:“分蘋果的時候,我挑了一個最小的?!睕]想到爸爸卻喝道:“傻帽兒!咱們跟人家交一樣的錢,你干嗎拿那個最小的?告訴你,下次再分蘋果,你把最大的給我挑來,把這次損失給我補回來?!?/span>

        學校老師利用星期天帶孩子們去學雷鋒做好事,孩子剛一出門,家長就喊:“上哪兒野去?”孩子說:“老師讓我們去學雷鋒?!奔议L張嘴就說:“學雷鋒?你也不好好看看你那德行,就你這樣還學雷鋒,你學馬蜂去吧?!?nbsp;

        能否與學校配合好,關鍵是家長有沒有主動配合的意識。有了這種意識,在家里說話、辦事就會注意與學校同步;沒有這個意識,就有可能背離學校的教育宗旨,甚至起相反的作用。

        德國科學家赫爾曼?哈肯創(chuàng)立了“協(xié)同論”。該理論認為,任何一種事物都是由許多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的要素組成的系統(tǒng);當各種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關聯(lián)要素彼此協(xié)調、合作、同步一致,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地向同一目標運動時,就會形成整體合力,就會產生大于各個要素孤立相加的力量,這就是所謂協(xié)調效應。

        學校、家庭與社會要齊心協(xié)力,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目前,社會上還有一些不利因素對我們孩子產生不利影響。正因為如此,這個配合問題就顯得更為重要,家長和老師不但要利用社會上的有利因素教育孩子,還要自覺地,主動地抵制不利影響,防止這種影響腐蝕孩子的心靈。要提高孩子的道德選擇能力,如辨別能力、抵制能力、批判能力,尤其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學會篩選信息、處理信息。否則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就會被抵消。 #本文內容來自好家長網(www.hjzcn.com) 

        教師和家長要關心孩子的成長,就要關心社會,要把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還是很具有影響力的,教育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教育也不是無能的。我們不但要培養(yǎng)適應社會的人,還要培養(yǎng)改造社會的人。要發(fā)揮教育的作用,就要研究社會,樹立大教育觀,要研究市場經濟對人思想、行動的影響,要研究社會現(xiàn)實,幫助孩子識別美丑、善惡,抵制社會上的不良影響,利用社會上的有利因素,如正面宣傳先進典型及優(yōu)秀作品教育孩子,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黃金準則之五 尊重差異,講究策略

        習慣的養(yǎng)成受個體遺傳、環(huán)境、教育和各種偶然因素的綜合影響。每個人的個性特征和其生活發(fā)展的環(huán)境完全不同,再加上各種偶然事件的因素,每個人的習慣形成既是一個個體社會化的過程,又是一個個體個性化的過程。因此習慣培養(yǎng)或矯正必須尊重差異,講究策略。 #本文內容來自好家長網(www.hjzcn.com) 

        盧梭在《愛彌兒》中指出:“每個人的心靈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須按它的形式去指導他;必須通過它這種形式而不能通過其他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對他花費的苦心取得成效?!碧K霍姆林斯基也強調:“教育的基本態(tài)度應是選擇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對待每個孩子都需要一把特制的鑰匙,如果用相同的鑰匙去開啟每個孩子的心靈之鎖,那么,不是鑰匙會壞,就是鎖打不開。

        教育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一般而言,每個孩子都具有完整的智能光譜,但又有著各自獨特的智能組合方式和潛能優(yōu)勢領域。孩子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芎洼^大的個性差異。不承認這一點,教育就會失去根基。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忽視人的多樣性和硬把教育的任務問題放進對所有的人都適用的一句話里面,那會是不可思議的粗枝大葉。” 

        孩子生理上有差異,認知風格上有差異,認知水平上有差異,智力上有差異,性格上有差異,能力不同,氣質類型不同,個性心理不同,所處環(huán)境亦不同,所以教育者對孩子進行習慣養(yǎng)成或矯正必須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才行。也就是教育者必須要做到長善救失和因材施教。我們書中給出的很多方法只能起到示范和啟示的作用。運用時教育者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研究孩子的生命,讀孩子生命的無字天書,通過不斷嘗試、反思、總結,再調整行動,只有這樣才能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最好的培養(yǎng)方法在教育者和孩子那里,只要教育者有一顆愛心和恒心就一定能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而尋找的過程,就是教育者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黃金法則之六:整體培養(yǎng),相互促進
        習慣不是彼此孤立的,它們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當孩子培養(yǎng)了一個好習慣,其他的方面也會隨之進步,當孩子戒除了一個壞習慣,下一個也容易對付多了。要想效果最大化,習慣培養(yǎng)或矯正必須要遵循整體培養(yǎng)、相互促進的原則。

        首先,任何成長或改變都伴隨知、情、意、行四個方面,即從知、情、意、行四個方面著手建立立體培養(yǎng)或矯正體系。比如,品德不良兒童在認識上往往是道德無知、行為盲目;在情感上往往與教育者對立,情緒也較易外露;在意志方面則意志薄弱,缺乏自制力;在行為上則形成了不少不良習慣。因此,教育者對其進行教育時,既要重視行為習慣的訓練,又要重視對行為習慣的認知和情感的培養(yǎng),更要加強對意志品質的訓練,把知、情、意、行統(tǒng)一協(xié)調起來,具有較高的動機水平和自我意識水平,形成一個高層次自我調節(jié)與控制系統(tǒng),達到效能最優(yōu)化。 #本文內容來自好家長網(www.hjzcn.com) 

        其次,把德、智、體、美、勞、心、合等結合起來。也就是要把對兒童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放在正常的兒童生活、學習中。習慣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該是立體地、全面地去思考,而不能只是片面地培養(yǎng)孩子某幾個好習慣。
        一般來說,學習上有問題的孩子及有迷戀游戲機等惡習的孩子,生活習慣、道德習慣、心理習慣等都有許多問題。所以,在孩子習慣培養(yǎng)和矯正中,要整體進行,綜合治理,相互促進,這樣才能產生合力作用。

        除了學習習慣外,對孩子來說,要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還頗多,諸如生活習慣、運動習慣、衛(wèi)生習慣、交往習慣、文明習慣、勞動習慣等。但在上述諸多習慣中,最重要的是生活習慣,因為一旦孩子養(yǎng)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為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運動習慣、交往習慣、衛(wèi)生習慣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為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例如,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是“馬大哈”的話,那么,要培養(yǎng)他形成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就比較困難。因此,為了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決不能單槍匹馬孤軍作戰(zhàn),而要與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等結合起來進行。 #本文內容來自好家長網(www.hjzcn.com) 

        再次,把良好習慣培養(yǎng)和不良習慣矯正結合起來。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肯定已經養(yǎng)成了一些良好習慣,同時,也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習慣。教育者既要重視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也要重視兒童不良習慣的矯正,這樣才能讓每個兒童健康地成長。

        最后,整合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問題。在解決孩子成長中出現(xiàn)的問題時,有時單一方法很難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教育者針對一個問題要運用多種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綜合處理,進行“圍攻殲滅”,這樣才能更有效地解決問題。(文章轉自范紅娥空間日志)

    0
    寫得好

    ●我要參加家庭教育的學習培訓

    最近訪客

    2005~2025 家庭教育網·家庭教育顧問·家庭教育指導師 Copyright by ajm-engineering.com

    本網投訴信箱:gwzds@zhjtjyw.com
    手機版
    滬ICP備13036094號 家庭教育網

    推薦博客↑返回頂部x

    【真情傳遞】石宣家庭教育書院

    【父母手記】不發(fā)脾氣日

    【家教誤區(qū)】教子感悟

    【】讀書沙龍的人文關懷

    【家教論壇】《每日分享》105(2019年6月)

    【】父親節(jié)

    【】寫給女兒的信

    【】分享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