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就等于愛嗎?媽媽時刻要記得找找孩子這面鏡子,時刻記得自己對孩子的愛。不要讓鏡子蒙塵,不要讓愛蒙塵。真正的愛會讓我們的心坦露在陽光下,讓我們的愛沒有死角和灰塵。
【偽愛之二:照顧是為了愛自己而傷害孩子】
照顧就等于愛嗎?媽媽時刻要記得找找孩子這面鏡子,時刻記得自己對孩子的愛。不要讓鏡子蒙塵,不要讓愛蒙塵。真正的愛會讓我們的心坦露在陽光下,讓我們的愛沒有死角和灰塵。
場景回放:
朱朱從4個月開始就一直跟外婆過,現(xiàn)在,已經(jīng)2歲多了,朱朱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跟自己一點兒也不親,希望能重新獲得孩子的親近。本來朱朱已經(jīng)學(xué)會自己吃飯了,朱朱媽媽硬是從朱朱手里拿過飯勺一口口的喂朱朱;朱朱不小心跌倒了,一點事兒也沒有的準備爬起來,朱朱媽媽去趕緊跑過去抱起朱朱,把臉貼在朱朱的小臉上,不住的拍著朱朱的后背說:“寶貝兒,沒事沒事!”,可是朱朱卻掙扎著往姥姥懷里拱……朱朱媽媽埋怨道:“這個小東西,我就不相信不能讓你跟我親,我可是你的親媽??!”
點評:照顧不是愛,而是一種控制
首先我們要區(qū)分的是照顧不是愛。照顧別人和關(guān)懷別人是不同的。照顧別人通常會忽略對方的感受,并沒有試圖幫助或梳理他們。一般說來,人更愿意去照顧別人,因為照顧別人可以紓解自己的痛苦或焦慮。照顧者其實是想得到被照顧者的重視,照顧者可以借由照顧向被照顧者證明自己是有能力照顧他的,并且,這種照顧理應(yīng)獲得被照顧者的重視和肯定。
朱朱媽媽覺得自己是朱朱的媽媽,理應(yīng)得到朱朱的肯定和重視,孰知朱朱已經(jīng)和外婆建立了依戀關(guān)系,對媽媽反而不予承認,孩子的表現(xiàn)是很直接的,這讓朱朱媽媽有被忽視的焦慮和痛苦。因此,朱朱媽媽在照顧朱朱時,會低估對方的經(jīng)驗,感受的重要,試圖將之擺脫;她其實不是照顧別人,而是抗拒自己的存在焦慮。
因此,實質(zhì)上說,朱朱媽媽愛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她關(guān)注的是自己的感受,紓解的是自己的焦慮,所以,她會忽略朱朱的感受,不顧朱朱已經(jīng)會吃飯、會走路的事實,重新將這些嬰兒期的事情在朱朱身上履行一遍。而真誠地關(guān)懷,即使媽媽會因此感到痛苦,也不會忽視孩子的感受或經(jīng)驗。關(guān)懷包含分享對方的感受,不會企圖排除感受。關(guān)懷別人是接納自己和別人,照顧別人則是企圖控制別人和別人的經(jīng)驗。
控制會讓媽媽看不見孩子的內(nèi)心感受
朱朱媽媽用自己的經(jīng)驗去替代了孩子的經(jīng)驗,其實就是在操控孩子。她覺得給予就是愛,但是這種給予對孩子的真實感受視而不見。他們習(xí)慣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卻以為那就是孩子自己的真實感受。朱朱媽媽對朱朱愧疚式的愛,她以為是在補償幾年來對朱朱的愛的缺乏,實質(zhì)上,她的潛意識中是想掌控局面,她覺得自己對朱朱的愛是應(yīng)該有回報的,理應(yīng)受到朱朱的肯定和重視。因此,她的愛忽略了朱朱的感受和發(fā)展需求。
這種給予的實質(zhì)是控制,是用愛的名義去掠奪孩子的世界,控制孩子的世界。
控制投射的是媽媽的焦慮
媽媽總是固執(zhí)的認為,在自己的掌控和調(diào)節(jié)下,孩子的世界會好一些。但是孩子的世界永遠是屬于孩子的,是需要他自己去體驗的。媽媽的控制背后反應(yīng)的是媽媽的焦慮,媽媽的所有照顧都是在控制局面,而控制的唯一目的就是紓解和釋放自己的焦慮和恐懼。很多的擔(dān)心和焦慮都是媽媽想象出來了(比方說,朱朱媽媽覺得朱朱現(xiàn)在不愛自己,和自己不親,那以后就越和自己越來越不親近),而對于局面失控的恐懼和想象不斷強化了媽媽想要控制的愿望(想讓朱朱短時間內(nèi)馬上與自己親近)。媽媽的內(nèi)心就在這樣的狀況下掙扎、糾結(jié),媽媽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孩子是得不到愛的滋養(yǎng)的。
控制孩子的感受
題解:不是自己的真正感受卻要被別人說成是自己的感受,這不是很荒唐嗎?有誰能比我們自己更清楚自己的感受呢?如果我害怕,我自然會感到恐懼,難道會覺得愉悅嗎?
場景回放1:
子然和媽媽一起買冰淇淋?!澳阋姆N冰淇淋?”媽媽問子然。
“我想要香草的?!弊尤徽f。
“有草莓的。”媽媽說。
“不,我要香草的。”
“我覺得草莓的更好一些?!?/span>
“我就要香草的?!?/span>
“不對的,我知道你喜歡吃草莓的。”
“我現(xiàn)在就想吃香草的?!?/span>
“你怎么今天這么倔啊,真是奇怪的孩子?!眿寢屨f。
場景回放2:
小寶3歲時,爸爸媽媽去買衣服。走走停停了一個小時,時間有點晚了,于是他們急急忙忙地從商店里出來吃飯。小寶有點累,結(jié)果一不小心摔倒了,膝蓋很痛,他開始大哭了起來。
爸爸媽媽急忙拉起他,幾乎同時說道:“你又沒有受傷,哭什么。(哭是沒有用的,別浪費時間了,也不怕別人笑話。”
媽媽的堅持己見是另外一種控制 會扭曲孩子對自我的定義
小寶爸爸媽媽的話和子然媽媽的話扭曲了事實,會深深影響了孩子的感受。小寶的經(jīng)歷對他自己產(chǎn)生了負面作用,他的內(nèi)心體驗,被父母從外在的表象所曲解。小寶可以從這次的摔傷中痊愈。但如果小寶不斷面對這樣的遭遇,慢慢的就無法體驗自我、認識自我了。
如果我們“接受”別人對自己的定義,就會相信他們的評價更真實。用別人的觀點來認識自我,這種從外向內(nèi)認識自我的逆向方式,只能使對自我的認識更加模糊。
在那次購物事件中,小寶聽了他父母的話后,開始相信他膝蓋疼痛是不真實的,或是不存在的,“我沒有受傷“,這樣他將漸漸失去知覺認知。他會覺得流淚一錢不值,“我沒什么可哭的”,這樣他將會失去情感認識。
媽媽的控制實質(zhì)上否定了孩子的個性 侵害了孩子的精神邊界
子然媽媽的話讓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對立。媽媽只知道自己的喜好,并不知道孩子對什么感興趣。可媽媽的所作所為,就好像她知道孩子喜歡什么似的。孩子的個性遭到否定,她被迫忽視自我需求。她被明確地告知,她內(nèi)心的想法——她自己的選擇——是錯的,而別人說的——媽媽的臆斷——才是正確的。她還明白,真實的自我想法(想吃香草冰淇淋)并不為自己的媽媽所接受。
媽媽的動機是好的,她想給孩子買好吃的冰淇淋,但她實際上侵害了她女兒的精神邊界。一個孩子的邊界是對一切教育開放的。對孩子來說,父母是神圣的。但是,這些神圣的父母,如果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會把孩子搞得無所適從。隨著一些看似不經(jīng)心、平常的話灌入孩子的耳朵,比如“你沒有受傷”,孩子被教導(dǎo)成不再信任自我。他逐漸學(xué)會與感覺、知覺、甚至直覺分裂開來。如果他完全喪失了自信,他就會放棄思考,不假思索地根據(jù)別人的想法,或聽從別人行事。甚至他可能拒絕思考,完全地感情用事,而根本不理會自己的思想。
強勢的媽媽喜歡控制的感覺,她們好像比孩子自己更了解孩子,好像他們進入了孩子的精神邊界,并且知道他的個性——而事實上并沒有。他們沒有覺得這么做有什么不妥,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注意到,自己的所作所為產(chǎn)生的負面效應(yīng)。
2、照顧是圖省事
題解:她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待孩子像對待一件事物,一個小寵物,照顧寶寶好像是要完成任務(wù)。所以,她們才會認為幫孩子做的多,就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在她們眼里,孩子就是個大麻煩,孩子就是所有問題的根源,孩子的出現(xiàn)意味著問題的出現(xiàn)。
場景回放:
貝貝1歲半了,開飯了,媽媽拿起勺子喂貝貝吃飯,貝貝搖搖頭,嘴里哼哼著,手指指著媽媽手上的飯勺說:“要!要!”媽媽知道貝貝想自己吃飯,可是馬上就要出門了,媽媽趕時間,就把貝貝舉著的手放下去,說:“媽媽趕時間,媽媽喂,寶寶乖?。 必愗愡€憋著勁,小臉鼓鼓的,一個勁兒的別過臉,不讓媽媽喂,盯著媽媽的手上的勺哼唧。媽媽一看表,趕緊啦,掰過貝貝的小臉,結(jié)結(jié)實實喂了幾大口。一小碗總算都喂下去。媽媽舒了口氣,趕緊給貝貝抹抹嘴,進廚房洗碗去了。
點評:照顧為了省事 隱藏的是媽媽的“私心”
貝貝媽媽沒有意識到,其實,很多時候,她在照顧貝貝的過程中,是在減輕自己的負擔(dān),減輕自己的焦慮。媽媽有時間了,可能會多給寶寶一點耐心,媽媽沒有時間,那寶寶只好生活在“無微不至”的照顧中。像貝貝這樣的媽媽很多,只不過她們的出發(fā)點可能不一樣,表現(xiàn)的方式可能不一樣罷了。圓圓媽媽經(jīng)常會為了趕時間,幫圓圓穿鞋,圓圓都4歲了,是幼兒園唯一不會穿鞋的小朋友;晶晶媽媽會為了怕晶晶弄臟衣服,不讓晶晶和別的小朋友在花園里玩兒,說是怕晶晶摔跤……
這些媽媽在照顧的光環(huán)下,掩蓋著這樣的一層意思,也許她們自己都沒有徹底明白過來:我要趕時間,我得讓他趕緊吃完;我要出門了,得幫他穿好鞋,不然耽誤了我的事情;我得讓他待在家里,不然我又有一大堆的衣服要洗;萬一摔了,家里的開支又會無端增長?凡此種種,媽媽考慮問題的出發(fā)點都是自己。從實質(zhì)上來說,其實她們愛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多幫孩子做一些,多照顧孩子一點,意味著她們可以減少很多的麻煩。
照顧是懶惰的愛 實質(zhì)是沒有把孩子看做獨立的個體
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根本上都是在考慮自己的問題,并沒有從寶寶是否適合寶寶發(fā)展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所以,她們雖然給予了寶寶無微不至的照顧,但這個照顧是她們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寶寶的需求,所以,她們并不是真的愛寶寶,而是在愛著寶寶,照顧寶寶的名義下愛自己。這是一種顛倒的愛,是一種最為懶惰的愛,也是最不利于孩子成長的愛。
這樣的媽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待孩子像對待一件事物,一個小寵物,照顧寶寶好像是要完成任務(wù)。所以,她們才會認為幫孩子做的多,就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在她們眼里,孩子就是個大麻煩,孩子就是所有問題的根源,孩子的出現(xiàn)意味著問題的出現(xiàn)。而照顧好孩子,讓孩子吃好穿暖就是她們唯一的目標,她們生活在這種自己營造的母愛氛圍中,自我陶醉,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感受和發(fā)展需要。
懶惰的愛無法給孩子足夠的能量 會剝奪孩子的成長的機會
在這樣的“無微不至的照顧”中,寶寶根本找不到一點點的愛的感覺,找不到愛的連接。在媽媽的照顧中,寶寶沒有學(xué)會愛,他看到的媽媽是一個只愛自己的人。寶寶成長的能量在媽媽的照顧中會一點點消褪。而且,媽媽的照顧只是在剝奪寶寶自由探索的權(quán)利。貝貝這個階段開始有自我意識了,想試著學(xué)習(xí)自己吃飯,而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卻總是在干涉和打斷孩子的探索,影響孩子發(fā)展自我。圓圓想自己穿鞋,也是漸漸有了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之后的一種表現(xiàn)。晶晶跟小伙伴一起玩兒,雖然會有弄臟衣服的風(fēng)險,但是她可以去學(xué)習(xí)和小伙伴相處,學(xué)習(xí)分享、學(xué)習(xí)如何處理伙伴沖突、甚至在地上爬著玩兒也是她身體發(fā)展感統(tǒng)平衡的需要,可是這一切的需要都被媽媽在有意和無意中忽略了。
有心才有真正的愛
星星是母乳寶寶,他經(jīng)常吃著吃著奶,就松了口,側(cè)望著我,嘿兒嘿兒地笑,眼睛彎成美麗的小月牙兒。星星能獨立站立了,能扶著東西走幾步了,就不滿足于躺在媽媽懷里吃奶了。每每站著,把腦袋探進媽媽懷抱,撅著小屁股吃。星星一歲了,周圍的人都說,喂奶多麻煩啊,讓孩子斷掉奶吧!可是星星媽媽覺得星星能從在媽媽懷里吃奶獲得如此多的樂趣和滿足,為什么我要去斷掉呢?星星媽媽覺得喂奶是母親理解和滿足寶寶需求的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徑。
星星媽媽的做法讓我們反思,原來給孩子照顧周全,整天在孩子前前后后的忙碌,不如給孩子一個發(fā)自內(nèi)心微笑,一小段時間的全心全意的陪伴。孩子需要的是媽媽溫暖的關(guān)懷而不是冷冰冰的照顧,關(guān)懷意味著分享,意味著接納,意味著媽媽和孩子關(guān)系的平等。一個真正愛孩子的媽媽不會用照顧去物化愛,不會用自己的想法去限制孩子的發(fā)展,代替孩子的感受,她會從孩子的需求出發(fā),從孩子的心靈和成長出發(fā),給他應(yīng)有的尊重,允許他,等待他,陪伴他,與他同在……有心才有愛。
點評專家:
對孩子的精心照顧背后,實際上是媽媽的控制與自私心理在做怪。表面上是關(guān)心孩子、愛孩子,實際上卻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那么,媽媽如何才能克服控制與自私,給孩子真正的愛。
父母要避免給孩子下定論,否則會使孩子失去自我
正如我們在平滑的鏡子中,才能看清自己一樣,當我們的個性,不加扭曲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時,我們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那些在養(yǎng)育者的培養(yǎng)、支持下,自由地表達自我的孩子,都可以清楚地“看見”自己。
只要一個人給別人下定論時,扭曲現(xiàn)象就出現(xiàn)了。例如,如果我說:“我餓了?!庇腥藚s反過來對我說:“怎么可能呢,你剛吃了沒多久?!彼麄兣で宋业母惺?,我就好像站在一面哈哈鏡前。
在童年,我們依靠別人的反映來了解我們內(nèi)在體驗。當別人確切表達的時候,我們學(xué)會了描述和接受它們。例如,有人很同情地對我們說:“看起來你好像受傷了,讓我瞧瞧?!睂嶋H他是在對我們的體驗下結(jié)論。這樣我們就能清醒地了解內(nèi)心感受。否則我們就不知道如何理解自己的感受,我們甚至?xí)雅按斪髡5氖隆?/span>
“小傻瓜,不要跟我頂嘴!”“你怎么總是這么自私!”“你怎么這么笨,連這么簡單的題目都搞不明白?!薄俺宋覀儯粫腥讼矚g你?!边@樣的話,我們隨處可以聽到,但是這樣的話中傳達出來的意味是:你什么都不知道,我最了解你的需要和感受。很多家庭都有這樣悖論:好像除了孩子自己,別人都知道你是誰,而你自己卻不知道你是誰。媽媽們一味壓制孩子的個性,并一味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卻認為,這么做完全是因為愛孩子的緣故。這真是天下最大的謬誤。
寶寶是最好的禮物 媽媽要有感恩之心
孩子是天使,會讓媽媽伴隨寶寶一起成長,媽媽們實在應(yīng)該對孩子持一顆感謝的心。媽媽要感謝孩子帶給自己的快樂和喜悅,感謝有一個小生命從一開始就對你如此的信任、如此的看重、他如此的重視你們之間的關(guān)系,對你對此的熱愛與摯誠,與你如此的心心相連。那么,一切的生活都是新的,都是你和他的重新開始,你的人生也都煥然一新,是孩子給了你重生的機會。媽媽怎么能不感激呢,一個新的生命與你相依相托,全身心的交付于你,你的一言一行都將對他意義深遠。還有什么可以抱怨的呢?
抱怨是一種非??膳碌男膽B(tài),抱怨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的發(fā)展,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是不可愛的,是不值得愛的,是不受歡迎的,甚至?xí)尯⒆有纬勺员暗男膽B(tài)。高明的媽媽會不怕孩子制造的“麻煩”甚至欣賞孩子制造的“麻煩”來讓引導(dǎo)孩子成長。比如說,還不會走路的孩子要去5米之外拿一個玩具,孩子哼哧哼哧地奮力爬著。媽媽不必為衣服蹭臟了而懊惱,為何不蹲下來仔細觀察一下寶貝兒那專注認真的小模樣。一旦媽媽開始停下腳步去傾聽寶寶,媽媽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變得柔軟而蓬松,原來寶貝也是在滋養(yǎng)媽媽的,這就是享受,這就是禮物。
(大愛網(wǎng))【曉巖轉(zhuǎn)】
本博客轉(zhuǎn)自中華家庭教育網(wǎng),原文地址
相鄰博客
- [轉(zhuǎn)]怎樣培養(yǎng)一個積極向上的孩子 [2014-04-23 16:47:40]
- [轉(zhuǎn)]避免與孩子發(fā)生沖突十大技巧 [2014-04-23 16:47:57]
- [轉(zhuǎn)]給天下母親的一封信---關(guān)于教育孩子 [2014-04-23 16:48:51]
- [轉(zhuǎn)]猶太母親談教子:如何將子女培養(yǎng)成富豪 [2014-04-23 16:49:04]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