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其實是對日子的一種刻寫,美好、高質(zhì)量的日子,與金錢富庶基本無關(guān),與歡聚一堂天倫之樂最多關(guān)聯(lián);與節(jié)日生日假日如何度過有關(guān),與平常過日子更多關(guān)聯(lián)。
浙江麗水有個青瓷工藝大師,叫陳少青。我認識她緣起于數(shù)年前她的三件套“子鼠”青瓷小件。慕名前往龍泉求購,在滿是塵土泥漿的作坊里見到了她。三十出頭的她,除了一雙亮麗的眸子,勞作的年輪鮮明地刻在圓圓的臉上。一問一答之間,她笑著說出“子鼠”套件設計的初衷,女兒12歲的生日將至,而手頭的活計繁忙,為了祝福女兒也彌補母親的歉疚,就做了出來。這個充滿母愛的設計是她當年收成最好的作品。后來,我見到過那個俏麗羞澀屬相子鼠的女兒,她笑顏如花,時常依偎在滿是塵土的媽媽的懷抱里,趕也趕不走。這樣做,很難嗎?
解讀二:孩子愿意向你輕松傾訴
愿意,就是主動來找父母;傾訴,就是有一搭沒一搭地跟父母說話;輕松,就是無論快樂與悲傷,不構(gòu)成傾訴的障礙。
先前,不少父母的厭煩,就是孩子圍繞在身邊的雀噪;后來,不少父母的苦惱,卻是孩子掩實了房門。
孩子不愿意輕松傾訴,也許不是因為他遭遇的事情太過困苦,而是因為你聽到麻煩時的不在意、多責備,甚至厭煩。他一旦覺得說給你聽是一種比事情更大的困苦,傾訴的大門就此關(guān)閉。
我有3個女同事,與我共一個辦公室10余年,她們的女兒分別在美國、加拿大讀書。每天中午,這些母女們就視頻半小時左右,就是尋常聊天,吃了什么,去了哪里,看見什么,想到什么,好像一首總也唱不完的戀曲。這樣做,容易嗎?
道理是:并非有人講,才有人聽;從來都是有人聽,才有人講。在孩子傾訴父母傾聽是否順當這件事情上,我們只相信日常習慣的積累,不相信某一天某一個時刻的突變。
孩子不愿意向家長傾訴,也許不是因為他遭遇的事情太過困苦,而是因為你聽時的不在意、多責備,甚至厭煩。他一旦覺得說給你聽是一種比事情更大的困苦,傾訴的大門就此關(guān)閉。
解讀三:孩子犯錯誤時能讓他了解因果
對和錯原本是一種人為的劃分,“對”是合乎愿望,“錯”是違背愿望。由于大人、大眾的愿望是優(yōu)先的,所以大人和大眾就獲得了判定對錯的權(quán)力。然而,探索與嘗試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探索與嘗試越多,犯錯就越多。心理學家桑代克的“嘗試與錯誤學習理論”解釋的就是這個現(xiàn)象。
養(yǎng)育孩子的難點就是:一方面,要鼓勵孩子探索與嘗試;另一方面,要讓孩子明白對錯是非。原則只有一個:愛孩子,對人不對事;罰孩子,對事不對人。方法只有一個,無論對錯,能讓孩子了解因果。更好的辦法是:讓孩子承擔錯誤的后果。
一個爸爸帶兒子乘坐公交車,快要到站的時候,兒子提出要繼續(xù)乘坐一站,爸爸不同意,兒子就抗議。后來爸爸妥協(xié)說,既然你的愿望與我的愿望不一樣,那我們就石頭剪刀布。我若勝出,你就下車;你若勝出,我們就下一站下車,但必須步行回家。雙方達成約定。結(jié)果孩子勝了,爸爸就順從了兒子。誰知,孩子高興過了頭,公交車又駛過了一站。爸爸主張向回走兩站,兒子主張乘車。兩個人再次約定:石頭剪刀布,勝出一方?jīng)Q定。結(jié)果,這一次爸爸勝出,兒子就嘟嘟囔囔地跟著爸爸步行回家去。這樣做,難嗎?
解讀四:對孩子的世界知根知底
知道孩子喜歡什么,悲傷什么,恐懼什么;知道孩子跟誰在一起和在一起做什么;知道孩子的生理特點與發(fā)育狀況。這一切,絕不是無視和偵查孩子的隱私。
很多家長與我討教家教之道,可是他們幾乎沒有一個能夠熬得住不看孩子的日記、手機信息、聊天記錄;很少有家長不因此惹上不必要的麻煩。
先說一個淺顯的道理。你是孩子的監(jiān)護人,但他不是你的專屬物,他屬于他自己。“啃老”的一個心理根源,就是孩子沒有得到大人的幫助,完成與成人父母的心理上的分開,所以,既然他就是你的,那么你的一切也就是他的。
再說一個訣竅。當孩子到了擁有秘密的年齡,他必須擁有自己的秘密。這會使孩子擁有更強烈的自我感。有趣的是,孩子一方面渴望對家長擁有秘密,一方面忍不住要家長分享自己的秘密,前提是孩子做主。
家長為什么不信任自己的孩子?最難堪的答案是:家長不信任自己!做一個信任自己也信任孩子的家長,真的好難!當孩子感覺到被信任,秘密仍然在,但謊言就成為沒有必要。
解讀五:能指導孩子過上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就是有規(guī)律的生活,能自主的生活。有規(guī)律、能自主的生活一定是快樂幸福的生活。
大體來講,幼兒階段的孩子,享受父母好的安排;小學階段的孩子,父母做決定,孩子有機會進行選擇;初中階段的孩子,父母和孩子共同商議,孩子有主張;高中階段的孩子,父母給建議和支持,孩子自己做決定。
解讀六:自己也要有夢想,并為實現(xiàn)它而努力
第一,是父母也要有自己的夢想,也在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這個夢想可大可小,重點在努力!第二,忌諱父母的夢想替代、剝奪孩子的夢想。
一個賣菜戶的孩子告訴我:他們家每個人都有夢想,爸爸的夢想是明年能買一輛王寶強做廣告的汽車,可以裝菜,還可以開車回老家安徽過年;媽媽的夢想是今年能幸運抽到8號或18號或28號攤位;哥哥的夢想是順利考出廚師證;自己的夢想是考試還能門門分數(shù)80分以上,爸爸答應她玩一次摩天輪。
真的6條標準就能做好父母嗎?是的!但是,也別那么死心眼。最重要的標準也許是寫不出來的,只因為父母們來自不同的家庭,養(yǎng)育不同的孩子,但是,在孩子成人的問題上,殊途可以同歸;在孩子成才的問題上,殊途可以不同歸。
最后,說一個“兒?!钡墓适隆?1月10日,我回揚州看望住院的媽媽。同病床的是一個年屆80歲的老太。老太來自泰州農(nóng)村。醫(yī)生問她是否有醫(yī)保,她回答說自己有兒保,一屋子人就笑了。重新一字一句地問她有沒有醫(yī)保,她笑著,一字一句地回應“我有兒保”。隨后眾人便聽見她說,她有4個兒子,老大是一個局長,老二是一個高工,老三是一個講師,老小也是一個局長。原來,她的“兒?!本褪怯?個兒子保養(yǎng)她。問她:“你是怎么教育出4個有出息的兒子的?”回答是:“就像種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管別人的閑事?!?/span>
養(yǎng)育孩子,大局觀有了,合格就不是問題;大方向?qū)α耍菀拙筒皇菃栴}。
當孩子到了擁有秘密的年齡,他必須擁有自己的秘密。這會使孩子擁有更強的自我感。有趣的是,孩子一方面渴望對家長擁有秘密,一方面忍不住讓家長分享自己的秘密,前提是孩子做主。
http://www.wangjinzhan.com/show/19508.html【曉巖轉(zhuǎn)】
本博客轉(zhuǎn)自中華家庭教育網(wǎng),原文地址
相鄰博客
- [轉(zhuǎn)]批評孩子的原則-就事論事 [2014-05-09 15:28:04]
- [轉(zhuǎn)]父母是孩子逆反的源頭 [2014-05-09 15:28:14]
- [轉(zhuǎn)]與孩子交流最有用的四句話 [2014-05-09 15:29:20]
- [轉(zhuǎn)]5種父親角色影響孩子一生 [2014-05-09 15:29:3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