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四十歲以后,內(nèi)心決定你的臉
有一件往事:一次,美國總統(tǒng)林肯親自面試一位非常有才華的應(yīng)聘者,卻沒有錄用那個人。幕僚問他原因,他竟然堂而皇之地宣稱:“我不喜歡他的長相!”幕僚非常不解地問道:“難道一個人天生長得不好看,也是他的過錯嗎?”林肯回答:“一個人40歲以前的臉是父母決定的,但40歲以后的臉卻是自己決定的。一個人要為自己40歲以后的長相負(fù)責(zé)?!?/span>
相貌的美丑有時候是一層面紗,往往會掩蓋人們許多內(nèi)在的特質(zhì),所以,以貌取人是很多人不齒的做事準(zhǔn)則。但是,作為美國總統(tǒng)的林肯為什么會“以貌取人”呢?還說:“一個人要為自己40歲以后的長相負(fù)責(zé)。”其中的道理耐人尋味。
中國有句古話:“相由心生”。如留意現(xiàn)實中的人和事,包括自己,會覺得此說不謬。現(xiàn)實生活中,人到中年后,就顯現(xiàn)出受性格和品格影響所致的面貌:寬厚仁慈的人多半一臉福相;性情柔順的人面相柔和善美;性格粗暴的人總是一臉兇相;心胸狹隘的人大多尖嘴猴腮、雙眉緊蹙;單純善良的人則顯得特別的年輕秀美,這都是長期的心靈與行為的修為在臉上的投影,因而相貌也預(yù)示著該人未來的命運。比如,一個人生氣的時候,臉會很難看;兩人吵架時,當(dāng)事者緊張煩躁的心理反映到臉上,臉部的肌肉扭曲抽縮,呈“猙獰”相;心平氣和時的臉相一定是自然平和;戀愛中的人會變得漂亮、精神、氣色好。翻開字典,由“心”開頭的成語中類似的表述,如:心安神泰、心慈面軟、心曠神怡、心煩意亂、心驚膽戰(zhàn)、心神恍惚等等,說的都是一個人的心境和神態(tài)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若時常保持心境平和,與人為善,笑口常開,那么“由心及面”,對容貌的影響是肯定的。
從生理學(xué)的角度來看,心念即生,必然影響身體。比如達(dá)觀寬厚之人,一般心情愉快,神清氣爽,便有助于氣血調(diào)和,五臟得安,身體健康。這些又反過來影響心態(tài),形成良性循環(huán)。因此會一團(tuán)和氣,滿面光華,雙目炯炯,神彩飛揚,自然受人歡迎。反之,若工于心計,郁郁不舒,六神無主,自然會氣不順,血不暢,讓人看見也郁悶。像《紅樓夢》里的林黛玉,心生多疑,多湊善感,因而面黃蠟廋,雙目無神。
從心理學(xué)的層面來說,每個人的面相都反應(yīng)著其相對應(yīng)的身體和心理的狀態(tài),比如一個身體健康、身心愉悅的人,其通常在相學(xué)中都天庭飽滿、紅光滿面、神采奕奕。相反,一個身體有病,或者苦惱憂愁的人通常愁云密布、眉頭緊鎖,其多半是很難有順心的事。眼界即是心界,而面相即為心相,相由心生就是這個道理。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