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會都必須關注這一問題
在任何社會,孩子們之間都會互相攀比。問題的關鍵在于他們在比什么,以及該比什么。這不是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責任,它牽涉到素質教育改革中深層的矛盾和影響,是全社會都必須關注和重視的一個問題。
比誰家父母官大比誰家電腦高級
在市內某重點小學五年級的小杰這幾天高興著呢,因為剛從媽媽手里接過自己“掙”來的50塊錢,終于可以在同學面前“威”一把了!他說,在班里,誰請同學吃東西最多,誰就最“威”。
由于媽媽不會隨便給零用錢,小杰只能跟媽媽達成“協(xié)議”:洗一次碗給5毛錢,作文得個A給5塊錢,測驗得A給10塊……
記者發(fā)現(xiàn)除請同學吃東西外,這些才上小學的孩子之間還有許多讓人吃驚的“較量”:放學后有沒有小轎車接?父母的官有多大?家住某樓盤?
“當這些小孩子告訴同齡人自己家庭的狀況時,他們可以從同學羨慕的眼光中得到滿足?!币晃恍W班主任說。
拿父母的職位、職業(yè)進行比較,是孩子在同學中樹立威信的“保障”。
一個才上小學一年級的男孩子跟記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他的一位同學對他說“我爸是警察!你要不聽我的話,我就讓他來抓你!”這個孩子馬上反唇相譏:“我爸是公安局長,管你爸的!你爸根本不敢來抓我!”從那以后,這個同學再也不敢欺負我了。男孩子說。
當然,家庭條件很優(yōu)越的孩子畢竟是少數(shù),對于一般家庭的孩子來說,他們也試圖找出自己能與別人比較的地方。例如在郊游時帶很多食品與眾人分享,這個時候,誰帶的食物最多,誰最有面子;或者纏著媽媽買電腦,并不斷給電腦升級,因為同學之間會攀比誰家有電腦,而誰的電腦又最高級。
此外,誰玩電腦游戲的技藝最高超,誰收藏的卡通貼紙最多等等,也是可以參與的競爭。
有些家長和老師反映,過去教育孩子不要攀比,大人會說“不要跟人比吃比穿,要跟人比學習”??墒?,學校取消了百分制和升學考試,不再公開張榜貼出考試的成績排名,學習成績沒得比,孩子學習也不怎么努力了。在這種學校刻意營造的“大同”環(huán)境下,部分孩子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勵而逐步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把注意力轉向別的方面。文/佚名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