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對于孩子來說更是如此。眾所周知,大多數(shù)的藥品在代謝過程中要經(jīng)過肝臟的解毒和腎臟的排泄。然而3歲前的孩子,各臟器的功能都尚處在需要完善之中,用藥不當,對孩子健康的影響是可想而知的。
給孩子用藥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劑量 劑量不足會收不到良好的治療效果,還易產(chǎn)生抗藥性,而劑量過大又會增加不良反應甚至使孩子中毒。
在藥物的吸收、體內循環(huán)及排泄諸方面,兒童通常要較成人為快。加之不同的年齡其組織器官的發(fā)育分化程度不同,兒童體內的生化反應與成人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劑量問題更應引起父母注意。在考慮劑量時,還應考慮給藥途徑不同,劑量也應有所調整。例如,肛門給藥,用藥劑量往往是口服給藥的2倍;皮下注射可為口服給藥的二分之一,如果是靜脈給藥,用量還可酌減。
有些家長求愈心切,以為只要給孩子多吃一點,孩子就會好得快,結果加大劑量導致中毒。孩子用藥通常按年齡或體重 公斤 來計算的,如孩子發(fā)育差,較之同齡兒瘦小許多,用量應酌減;如果孩子身高體重都明顯超過同齡兒,可由醫(yī)生決定適當增加用藥量。
用藥時間 由于藥物在體內代謝的情況不同,所以,用藥的時間也有差異。例如,有的藥品要求4小時一次,如果超過4小時再用藥,體內的有效濃度會下降,治療將無保證。特別是應用一些抗生素時,體內有效濃度下降還會給病原微生物喘息時機,易使疾病反復或讓微生物產(chǎn)生抗藥性。有些藥是不需連續(xù)服用的,最多只用一次或二次,如止痛劑等。有些藥物應空腹服,如打蟲藥;有些藥物飯前服,如苦味健胃藥;有的藥物飯后服,如對胃有刺激的藥等等。
貴重藥、新藥并不一定就是好藥 孩子生病,父母自然會心急如焚,不少家長在孩子生病后,都希望醫(yī)生給孩子開些“好藥”。其實,治療效果與價錢是不成正比的,便宜而對癥就是好藥,貴若不對癥,或即使對癥也未必就比便宜藥強。
不要自行用藥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家庭都備有一些常用藥品,小傷小病用起來方便。但是,當孩子患病后,有些家長在沒有搞明孩子患了什么病的情況下,僅根據(jù)自己對藥物的一知半解的知識自行給孩子用藥,這是很危險的。除了會引起不良反應外,還會掩蓋病情、延誤治療。此外,家庭自備藥品還存在失效、存放不當?shù)纫蛩亍?
不要“要求”醫(yī)生開藥 醫(yī)生用藥是要根據(jù)孩子病情選用的,但一些家長卻常常拿從廣告上來的知識要求醫(yī)生給孩子開藥。其治療效果就可能會打折扣,更多的時候是孩子用了不必用的藥。如,不少家長一見孩子發(fā)燒就要求醫(yī)生給孩子用抗生素,這是由于家長不知道孩子發(fā)燒多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感染的發(fā)燒有規(guī)律性,發(fā)燒一段時間自然會下降,用抗生素并不能使孩子燒退。除非有合并感染或為防止并發(fā)癥,一般是不必用抗生素的。
如果父母為孩子購藥,一定要去正當途徑進藥的地方購買,以防假冒偽劣。
家中的藥品一定要擺放好,不要讓孩子拿了誤服。
給孩子喂藥應注意方法,千萬不要捏住鼻子硬灌,以防嗆著孩子。 (張洪軍/文)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抗生素會傷了孩子的聽力 [2006-04-21 07:13:00]
- 一種成才的動力:孝順 [2006-04-21 07:16:00]
- 戚繼光從小儉樸 [2006-04-24 21:56:00]
- 游戲產(chǎn)生興趣 [2006-04-24 21:5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