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完第一堂課,看著留給我的作業(yè)題。不自覺地讓我默背著三字經(jīng)--“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xí)相遠。.......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yán),師之惰。......”我再一次被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而折服。古人訓(xùn),人無差別,有差別的是所受的教育。而接受的教育不同,則會形成不同個性的人。重讀這一段,猛然驚醒,這不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談的家庭教育嗎?最初的啟蒙老師,往往是我們的父母。身傳言教,在我們的身上終會有父母的影子。而我們的孩子,終究也會受到我們的影響。
家庭是社會組成的最小單位。在這個小單位里,每位成員都擔(dān)當(dāng)?shù)闹煌慕巧?。成員的個性不一,行為就會有偏差,如何協(xié)調(diào)?如何處理矛盾?如何獲得幸福的家庭生活?一系列問題的涌現(xiàn),最終落到了"家庭教育問題"。假設(shè)家庭成員接受的是相同的教育,那么沖突會減少,生活會更和諧,孩子的幸福感會提升。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人格健全的孩子。反之,由于家庭成員之間的分歧與矛盾的不斷激化,讓孩子生活在支離破碎的家庭中,我們就會制造一個問題孩子。不難看出,在孩子踏入學(xué)校之前,我們必須通過自身的努力,不斷提升家庭教養(yǎng),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建立自信。這既是我們對孩子負責(zé),也是對我們自己負責(zé)。同時,也是對學(xué)校和社會負責(zé)。
上述的一點反思,是今天一天學(xué)習(xí)的心得?;蛟S還只是停留在表層的剖析。但是,我非常認(rèn)同“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礎(chǔ)"。在今后的生活和教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醒自己,檢視自己,并影響身邊的家人,共同當(dāng)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