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完整的人:素質(zhì)教育要求每一個孩子全面發(fā)展,就是要做一個完整的人。
2.理解“學習”:真正的教育是生活教育,生活即教育。
3.做好“分離”:家長自小應有意訓練孩子獨立自主和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4.給孩子機會:再好的說教,不如讓孩子親身實踐和鍛煉。
5.親子共成長:關注孩子的成長,首先要關注家長自身的成長,不然就會指導有誤,甚至是方向性的錯誤。
學生:孫玉涵 家長:李曉燕
非常有價值的學習與反思,您讀了《拷問:我們教給孩子什么》有收獲嗎?
我認為家務活沒多少,大人也累不著。很少讓她做家務,家長包辦得太多。這產(chǎn)要問題錯在家長對孩子沒有要求,家長理念錯誤,以后會盡量讓孩子做一些事情,去鍛煉孩子,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讓孩子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身心健康。 重心理解孩子學習,原以為知識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真實真正的教育是生活。家長應該從小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獨立自主和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給孩子機會再好的說教不如孩子親身實踐和鍛煉。
學生:韓雨桐 家長:鄭志鑫
非常有價值的學習與反思,您讀了《拷問:我們教給孩子什么》有收獲嗎?
當讀完了這篇文章,我首先想到我對孩子的教育是否也是這樣。文章里專家的五條建議非常好。 1做完整的人:素質(zhì)教育要求每一個孩子全面發(fā)展,就是要做一個完整的人。 2.理解“學習”:真正的教育是生活教育,生活即教育。 3.做好“分離”:家長自小應有意訓練孩子獨立自主和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4.給孩子機會:再好的說教,不如讓孩子親身實踐和鍛煉。 5.親子共成長:關注孩子的成長,首先要關注家長自身的成長,不然就會指導有誤,甚至是方向性的錯誤。如果在生活中,我們家長也能做到這些那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學生:侯約航 家長:姜秀梅
非常有價值的學習與反思,您讀了《拷問:我們教給孩子什么》有收獲嗎?
首先,要教育孩子向全面發(fā)展,要做一個完整的人。如果孩子只知道享受,孩子就會缺乏抗挫能力,自身能力無法提高。如果孩子只知道學習不是片面教育,孩子的求學之路也不會走遠。因此,“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永遠不會過時,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身心健康。 在生活中時處處都是教育的內(nèi)容和機會,我們就用心把握,而且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其實,真正的救生衣是生活教育。孩子的一天天長大,我們應該有意的訓練孩子獨立和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有句話說的好,孩子面對父母不會背離社會;孩子背離父母,才能擁抱社會。我們擁有這樣的教育意識和氣概,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幫助。讓孩子擁有積極人生,父母要先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身先士卒,身體力行,而不只是教育或建議。 關注孩子的成長,首先要關注家長自身的成長,不然就會指導有誤,甚至是方向性的錯誤。當我們自身尋求發(fā)展的時候,孩子就會緊隨其后,真正的教育影響產(chǎn)生了,這是榜樣的力量,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自然教育。
學生:謝玉珠 家長:韓麗榮
非常有價值的學習與反思,您讀了《拷問:我們教給孩子什么》有收獲嗎?
一:家長溺愛孩子有兩點:1.家長給予越多,孩子獲得越多,這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顯而易見的,給孩子買禮物,孩子會高興,不讓他做家務孩子會高興。哪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快樂。如果讓他做些他不喜歡的事,他就會生氣。還會有人說:孩子那么小,讓他干什么呢?又沒多少活,大人又累不著,這樣,做家務就是大人的事,家長做了也是應該的。
二: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做家務就會影響到學習,還是自己做吧。這樣孩子就會多學習,學習成績也會好起來的。而這樣,只能讓孩子養(yǎng)成在生活上懶惰,沒有責任心,學習也不會有所提高,這樣讓他學習主動性,有堅強的意志力很難。
三:素質(zhì)教育能讓每個孩子全面發(fā)展,做一個完整的人。如果孩子只知道享受,孩子會缺乏抗挫能力,自身能力無法提高。如孩子只知道學習就是片面教育,孩子求學路也不會遠。因此“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孩子才會身心健康。
四:要練習孩子的獨立性,因為孩子終究會離開父母的,所以從小就讓他養(yǎng)成獨立性。
五:家長要在孩子完成學業(yè)的基礎上,鼓勵和支持孩子多參與勞動,加入社會實踐,走出家門,走向大自然,感受人生的意義和社會的美好。
學生:吳宇淳 家長:吳洪福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