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韓玉忠
對于孩子來說,“自信心”是他對自己完成某一活動或者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的自我估計、自我認識,堅信自己能完成任務、達到目標的心態(tài)。
自信心是孩子學習成功的關鍵因素。它能幫助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有比較準確的估計,既充分相信自己,又不盲目樂觀,從而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確定自己為之奮斗的目標。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堅持,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任務;在自己犯了錯誤時,能夠及時糾正;在完成已有任務之后又會追求更大的成功。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在初步誘發(fā)孩子學習興趣成功之后,應該不失時機地進行自信心品質的誘發(fā)和培養(yǎng)。
那么,怎樣幫助孩子確立自信心呢?
其實,這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測的學問。說透了,就是一句話,盡可能設法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因為自信本來就是一種高級心理活動,是孩子對自己完成某一工作任務的能力的自我估計、自我認識。孩子在從事某一工作之后,能自我感到是成功的,就會使他的精神需要得到滿足,產生一種成功的情緒體驗。這種滿足和體驗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興趣,產生再上一層樓的“自我激勵”的心理,自信心也就隨之產生。這樣的心理過程次數(shù)一多,孩子在每一次“成功體驗”的激勵下,自信心就會不斷地得到加強和鞏固。
當然,這里的“成功”是相對于孩子來說的,是孩子的自我認識,并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成功,也不是“成功”的絕對水平如何地高。但是,我們不要小看這些相對的“成功”。
這種“成功”,可能是幼兒園里一次游戲的獲勝;可能是小學三年級時在一次跳繩比賽中得獎;也可能是一次課堂提問時得到老師的表揚;還可能是某次六一兒童節(jié)美術展覽中有自己的作品……
這些“成功”對成人來說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卻非常重要,對于以往在這些方面總是處于落后狀態(tài)的孩子來說,它會使孩子沉浸在“成功的體驗”中,使孩子意識到“原來我也可以干得和別的同學一樣好”,由此起到激發(fā)孩子自信心的重要作用。
一旦孩子建立起自信心,那么這可貴的心理品質就可以幫助他搞好學習,完成學業(yè);長大了能做好工作,取得成就。這是一種心理現(xiàn)象遷移。它告訴我們,自信心的培養(yǎng)是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來實現(xiàn)的。家長們想提高孩子對學習的自信心,可以不必在一開始就直接和學習功課相聯(lián)系,尤其是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應注意到這一點。
相鄰博客
-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 [2014-10-06 20:26:48]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