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家長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
②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缺位。
③單親家庭教育任務更重,父親角色缺位現象更為嚴重。
④家長最關心孩子“學習能力”和“品德修養(yǎng)”,對孩子“身心健康”“人際交往”“興趣特長”關注不夠。
雖然是南海區(qū)的調查,不過窺一斑而見全豹,歡迎所有的家長一一對照,希望可以給所有的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以啟迪。
今年3月14日,南海區(qū)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啟動了“南海區(qū)家庭教育情況調查”。調查對象涵蓋全區(qū)7個鎮(zhèn)街,170所中小學,在調研了3000多個家庭的基礎上,研究團隊研制出家庭教育調查問卷,通過紙質問卷調研了南海區(qū)87000余名家長,再以網絡問卷的方式調研了16000余名家長。
報告顯示,在這超過10萬名的家長中,擁有中專、高中及以下學歷的家長比例占79%。這說明,南海區(qū)家長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而這是否會對家庭教育造成一定影響呢?
通過以4~6年級的調查數據為樣本,研究團隊對本科學歷家長和小學學歷家長所面對的困惑進行對比發(fā)現,學歷較低的家長受到孩子“逆反”“厭學”“沉迷網絡”“學習能力”等問題困擾的比例,明顯高于學歷較高的家長。
“中低水平學歷的家長在教育方法、技巧和理念方面也許會欠缺些,這也讓南海區(qū)家庭教育的基礎相對薄弱。因此,各方應更加重視家庭教育?!蹦虾^(qū)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禹飚說。
在調查樣本中,由父母雙方共同承擔家庭教育責任的比例占61%。在這61%的家庭中,父母雙方在家庭教育中不分主次,同時扮演主要角色。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由母親或父親任一方承擔家庭教育中主要責任的樣本中,母親所占的24%比例明顯高于父親12%的比例。
與此矛盾的是,許多父親對這樣的現實狀況并不自知。報告顯示,約有20%的父親認為,自己才是家庭教育中的主要承擔者,而母親不是。但現實是,只有12%的父親真正單獨承擔主要責任。
“這20%的父親中,大多數以為在外賺錢或接送小孩上學放學等,就是盡到了主要責任,甚至比母親盡的責任多。其實,家庭教育關乎孩子的方方面面,不是這么簡單的?!庇盱f。
此外,報告顯示,許多父親在參與家庭教育時常以“懲罰者”和“滅火者”的角色出現,而非“陪伴者”。“這是不合理的,這樣只能讓孩子口服心不服,父親在‘扮黑臉’之余,也應該多和孩子心平氣和地談談?!?/span>
現象三:單親家庭教育任務更重而在受訪者的家庭結構比例中,單親家庭比例為5%,絕對數為4272人。這其中,除其他親屬承擔家庭責任比例,61.2%的單親家庭由母親承擔家庭教育責任,31%的家庭由父親承擔家庭教育責任。
學歷上,南海的單親家庭中,51.4%的家長受教育程度為中小學學歷,整體學歷水平較低。
禹飚介紹,在單親家庭中,父親角色的缺位現象更為嚴重,且因為家長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父或母在單方承擔全部家庭教育責任的同時,得承受更為嚴峻工作和生活壓力。“單親家庭的孩子往往更脆弱敏感,家庭教育任務更重,是需要特別關注的群體。”
在調查過程中,研究團隊們發(fā)現“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就是一個問題家庭”,父母之間的關系融洽與否,父母是否雙方都盡到教育本分,對孩子的成長將造成十分深遠的影響?!斑@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但卻可能伴隨孩子一生,單親家庭尤其應該警惕?!?/span>
在調查中,研究人員讓家長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品德修養(yǎng)、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與興趣特長五方面進行重要性排序。結果顯示,無論在小學還是中學階段,家長們都表示,孩子的“身心健康”與“品德修養(yǎng)”兩方面是最重要的,也是自己最關心的。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當研究人員讓家長們提出自己最關心的50個具體問題時,前10個問題中,“品德修養(yǎng)”方面問題占4個,“學習能力”也占4個,而“身心健康”問題只占了1項,另外1個為“人際交往”問題,而“興趣特長”問題則一個都沒有。
“很多家長心里清楚地知道,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養(yǎng)應該是最重要的,應排在學習能力前。但一到實際行動時,卻還是不自覺地最關心、最焦慮孩子的學習能力、學業(yè)水平。這表明了意識與行動的不一致。”此外,禹飚認為,“興趣特長”關注最少,說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是最不受關注的,這也是中國當前教育的一個特征。
禹飚表示,在現今充滿競爭的教育氛圍中,家長最關注孩子學習能力可以理解,但同時也該警惕?!安蛔尯⒆虞斣谄鹋芫€上是許多家長的共識,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fā)展,家長能更加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養(yǎng),讓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畢竟這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span>
案例分析如何跟孩子成朋友小葉,女,14歲,初二學生。性格活潑開朗,有許多要好的小伙伴。有時小葉和朋友們在房間里聊天,媽媽突然闖入,她們就會停止講話。父母很關心小葉的一舉一動,經常對小葉問東問西,但小葉覺得很煩。上初中后,她與父母間的話題越來越少。
分析建議:案例中,小葉是剛剛踏入青春期的孩子,共同的愛好、興趣等讓她與伙伴們無話不談。家長要想融進孩子的圈子,成為孩子們的朋友,就應先了解孩子的愛好、興趣是什么,她們的話題是什么,讓孩子感受到家長也可以很“潮”很開明,愿意將心中所想告訴家長。此外,孩子上初中,家長要適當“放權”,尊重孩子隱私,多傾聽少說教。
“拖拉”壞習慣如何戒小明,男,13歲,初一學生,成績較差,是家里的“小皇帝”。作業(yè)從小學開始就要媽媽守在旁邊監(jiān)督,而且作業(yè)能拖就拖,能不寫就不寫;經常答應媽媽玩過之后再寫作業(yè),但最后作業(yè)還是沒寫;一個小時能完成的作業(yè),他總是磨磨蹭蹭到半夜才寫完,家長也要跟著受累。
分析建議:案例中,小明從小就被全家寵著,什么都圍著他轉,因此獨立完成事情的能力較差,依賴性強。在學習上也表現出依賴、疏懶、沒有時間觀念、任性。面對這類小孩,要“獎罰分明,令出必行”。如果孩子規(guī)定時間內獨立完成了某項事情,要給他獎勵,讓他有成就感;相反,如果沒按約定做好,懲罰要嚴厲執(zhí)行,不能心軟。久而久之,好習慣就形成了。
警惕孩子的虛榮心小俊,男,14歲。自從上初中后,買東西經常要買名牌,不在乎家長會花掉多少錢,只要能在班上同學面前有面子就行。有一次,媽媽沒有答應給他買一件衣服,他好幾天都沒有跟媽媽說話。
分析建議:從初中開始,像小俊一樣的孩子開始形成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喜歡做第一,喜歡領頭,喜歡通過物質來展現實力,獲得尊重和羨慕。家長此時一定不能聽之任之,對孩子超出年齡段的要求要堅持理性原則,不能輕易妥協(xié)讓步。在指出孩子價值認識偏差的同時,多陪伴和鼓勵,為孩子找到新的滿足自尊心的方式。
陳蕓(石門中學老師):平時接到學生母親的電話會比父親多,不管是高學歷還是低學歷水平的父親,都會遇到許多家庭教育問題。高學歷父親可能承擔的社會責任和角色較多,所以常以“忙”為理由忽視了家庭教育,而許多低學歷父親有些是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些又苦于家庭教育的復雜性。
10個家長里可能有7個家長抱怨過,不知怎么和孩子溝通;他們說最多的就是“說十句抵不上老師說一句”之類的話?,F今孩子與家長間溝通障礙現象十分普遍。比如很多家長叫孩子去學習去堅持,自己卻從來沒做出表率,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毅力和堅持,孩子自然不會聽。
所以,建議廣大家長,多些“言傳身教”,少些“命令”與說教。
把握自由與約束的平衡點鄧耀華(南海中心小學老師):這些結論都很有代表性,現在家庭教育這塊確實重視不足。不少家長存在誤區(qū),以為孩子只要交給學校和老師管教就可以,這是不對的。
家庭教育中許多東西是學校教育無法替代的。例如,學校教育學生要孝順,但比不上家長用親情來引導孩子,從內心出發(fā)才能真正懂得孝順。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該管的還是要管,該教的還是要教。一方面,不能太放任孩子,不能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什么都滿足他;另一方面,又不能東管西管,每天像監(jiān)工一樣管著他。
家長們可以通過書本學習或實踐經驗,一次次在給孩子的自由與約束間找到平衡點,注意別太溺愛他又不要對他太嚴厲。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UzNzI2MQ==&mid=200925188&idx=1&sn=58eab2f295b5effab27a7da06b2da2aa&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曉巖轉】
相鄰博客
- 家庭教育的三點誤區(qū)及對策 [2014-10-14 20:34:34]
- 【家庭教育】家長介入孩子作業(yè)須避免四大誤區(qū) [2014-10-14 20:37:47]
- 【育兒知識】家庭教育新誤區(qū)之“十戒”。 [2014-10-14 20:38:49]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