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是情感也是智慧
孩子的作業(yè)很多,英語學習又生出煩躁,不愿意學習。作為家長會怎么辦?一般的做法是劈頭蓋臉的一頓指責,或是一桶大道理想獲取一個醍醐灌頂之效。卻往往是得到陽奉陰違的結果,躲貓貓會成為常態(tài)。學會接納和共情的方式,正面的引導才會發(fā)生作用。這是今天最大的感觸。
假如我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想問題,并嘗試了解孩子的心聲,進而思考解決的辦法。我會說:我以前學英語也會感到煩躁,中國孩子學習外語都會遇到這樣的障礙,我認為你不用害怕與自責。
他若問:“可以不寫英語嗎?”
我會說:“在不寫可以,但你自己安排時間,在明天交作業(yè)之前,希望能看到你的作業(yè)?!?
我開始拿起英語書認真的讀并認真的寫,特別投入地進入到學習的情景當中,以便影響到他。
假如他仍煩躁不安,我會嘗試撫摸著他,并說英語書和英語老師的不是,都是英語書不好,影響到我孩子的情緒,學英語有什么用,老師少布置些作業(yè),多好。他也許會贊同。我會問“多少人煩英語,真的放棄英語學習嗎?”
當他的情緒緩和下來,再幫助找到煩的原因。是學習方法的問題,還是自信心不足。因勢利導,一定會轉變他的認識,重新點燃學習和興趣與信心。
共情是從孩子學習特點和身心成長規(guī)律出發(fā),允許犯錯,并允許鬧情緒。從過程入手和孩子一起難受,一起困惑。以平等的視角看待成長的各類問題,不以過來人自居。這是從愛的方式上更理性,更人性。共情同時是智慧的表現。四兩撥千斤,用一個巧字。欲擒故縱,頗有謀略。從最終的目的上,將成長的體驗和過程緩緩引到孩子的面前,能入心入腦,入情入理。
本博客轉自中華家庭教育網,原文地址
相鄰博客
- [轉]成長心理:把孩子當客人般對待 [2014-10-15 05:53:14]
- [轉][轉]孩子犯錯時,家長要八問 [2014-10-15 05:53:29]
- [轉]親子溝通:孩子有27句心里話最想你懂 [2014-10-15 05:54:04]
- [轉][轉]一點感悟 [2014-10-15 05:54:24]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