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隨著學前教育理論和實踐研究的不斷深入,幼兒早期閱讀教育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對幼兒早期閱讀教育的研究已從討論其重要性發(fā)展為研究如何指導幼兒閱讀。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早期閱讀教育不但能為幼兒所接受,而且能促進其在不同水平上的發(fā)展。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傳統(tǒng)的幼兒語言教育注重的是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而忽視書面語言的教育,進行的不是完整語言的教育,使幼兒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少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通道。而我們開展的早期閱讀教育是幼兒文學活動的充實和整合,不是把識字作為唯一的內容和方式,而是在培養(yǎng)幼兒欣賞、講述和朗誦等多種能力的文學活動中,讓幼兒了解一些有關書面語言的信息,增長對閱讀活動的興趣,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實現(xiàn)文學活動的多元價值功能。
早期閱讀可以幫助幼兒早一些打開認識世界的窗口,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目前,國際幼兒語言教育研究提倡“完整語言”的教育。這種觀點認為,盡管幼兒以發(fā)展口頭語言為主,但應當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定的接觸讀和寫的機會。已有研究提出,2歲是口頭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4——5歲是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若能抓住關鍵期的有利時機及時進行適當的培養(yǎng),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研究已經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閱讀經驗的兒童入學后會有學習適應上的困難,缺乏閱讀興趣,閱讀理解能力差等。因此我們應適時地培養(yǎng)幼兒對閱讀的興趣和習慣,使之成為孩子一生取之不盡的財富。
怎樣才能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時機呢?首先我們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實施方案:
一、構建早期閱讀教育的目標體系
目標是教育行為的指南,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在教育過程中有的放矢地對幼兒進行教育,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早期閱讀教育必須有明確的目標。
按美國課程專家瑞夫·泰勒的觀點,教育目標的構建應從孩子的興趣、認知、能力、習慣、態(tài)度等方面考慮。
從早期閱讀教育的特點看,它是幼兒園語言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早期閱讀教育在語言教育中又有其獨特的價值,在構建目標時,應體現(xiàn)其特殊性,同時必須遵循幼兒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需求。
基于以上認識,我們結合趙寄石、樓必生教授主編的《學前兒童語言教育》中有關早期閱讀教育的目標及本園幼兒實際,確立了幼兒早期閱讀教育目標:激發(fā)幼兒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對書面語言的敏感性,幫助幼兒認識語言符號和圖畫符號的對應轉換關系,掌握早期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將早期閱讀經驗遷移到其他活動中去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習慣,提高幼兒觀察、想象和語言思維等綜合能力。據此,我們再確定分解目標及各年齡班的層次目標。
早期閱讀教育目標體系的構建和確立,使教師明確了幼兒早期閱讀教育所要達到的要求,使早期閱讀教育更具有針對性。
二、培養(yǎng)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途徑
(一)教師根據早期閱讀教育目標,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幼兒的閱讀能力進行系統(tǒng)培養(yǎng),使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獲得發(fā)展。
1.閱讀活動(按早期閱讀教育目標開展的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內容較為集中的教育活動)
(1)大圖書閱讀活動:教師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教育目標、教育內容自制大型圖畫故事書,并利用這種圖畫故事書幫助幼兒學習和掌握按序仔細觀察畫面和將前后畫頁聯(lián)系起來理解的閱讀技能。(適合集體活動、分組活動。)
(2)小圖書閱讀活動:同一內容的圖畫故事書幼兒人手一冊,獨立閱讀,主要幫助幼兒掌握翻圖書的方法, 讓幼兒在看書過程中自己感受、體會,不斷獲得獨立閱讀的經驗。(適合分組活動、個別指導。)
(3)聽賞活動:以聽賞圖畫故事或其他文學作品為主要內容的活動,主要讓幼兒反復傾聽老師的講述,不斷體驗品味,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提高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適合集體活動、分組活動、個別指導。)
(4)排圖活動:教師為每個幼兒提供一套打亂順序的圖片,幼兒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根據故事內在的邏輯規(guī)律將圖片按順序排列起來,并表述排圖理由,這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有序思維能力。(適合分組活動、個別指導。)
2.以閱讀為主的綜合活動
(1)自編圖畫故事書活動、詩配畫活動:在教師指導下,幼兒運用已有閱讀經驗和繪畫技能,將自己創(chuàng)編的故事、詩歌配上與其情節(jié)、內容相符的畫面,編成圖畫故事書,培養(yǎng)幼兒將語言符號轉化能力并發(fā)展其創(chuàng)造性 思維能力。
(2)聽音樂編構故事:這是閱讀經驗與音樂感受相結合的活動。幼兒通過感受理解音樂,將它轉化成語言符號,進行講述,并配上畫面組成音樂圖畫故事書,培養(yǎng)幼兒將音樂符號轉化為語言符號和繪畫符號的能力并發(fā)展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二)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閱讀材料,能動建構、積累和同化閱讀經驗。教師給予適當指導,鼓勵幼兒開展自主閱讀活動。
1.區(qū)域活動中提供閱讀材料
閱讀活動前,教師在活動區(qū)、圖書角提供相應新圖書、新圖片,并向幼兒介紹圖書、圖片的名稱,讓幼兒自愿選擇閱讀材料,自主地進行感知、體驗、探索。教師主要觀察了解幼兒感知、體驗的水平,為專門性的閱讀活動打下基礎。閱讀活動結束后,教師繼續(xù)為幼兒創(chuàng)設各種活動情境或條件,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活動材料。根據我們的觀察和實踐,幼兒往往挑選自己最喜歡的角色進行表演,或畫出自己最喜歡的一段故事情節(jié),這有利于發(fā)展幼兒的再造想象力。
2.開設幼兒閱覽室
我們開辟了幼兒閱覽室,根據大、中、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有的放矢地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幼兒讀物,讀物每月更換一次,每天保證一定時間讓幼兒自由閱讀,使幼兒將已有的閱讀經驗同化于自主閱讀之中。
3.在日常生活中滲透閱讀教育內容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將季節(jié)的變化、生活的特點、動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等與閱讀教育相結合,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通過不斷的感知內化,積累閱讀經驗。同時,教師提供一定時間讓幼兒自主選擇交流對象、交流內容、 交流地點,進行閱讀交流活動。根據我們的觀察和實踐,幼兒會自由選擇合作辦報;幼兒會興高采烈地來到漢字角,挑選自己喜歡的字寶寶,說上幾句與之有關的小廣告、小故事;幼兒會戴上自己喜愛的小動物頭飾,與墻面上的小動物、植物“交往”;有的幼兒還會把最新的消息告訴同伴、老師、阿姨。幼兒的閱讀經驗在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日前交往中得到遷移,語言能力得到發(fā)展。
三、實施早期閱讀教育的方法
為保證幼兒早期閱讀順利進行,我們遵循感受理解、體驗遷移、想象創(chuàng)造的規(guī)律和幼兒年齡特點,采用六種方法。
1.自我感受
教師創(chuàng)設幼兒自己閱讀的機會,讓幼兒自己觀察感受閱讀內容,并獲得有關信息。如讓幼兒掌握有序地翻看圖書這一方法時,教師先講故事,然后為幼兒提供5~6冊圖書,請幼兒找出教師所講故事的那本圖書,最后請幼兒自己根據故事內容一頁一頁翻看圖書。幼兒通過自己的感受,獲得了有序翻看圖書的經驗。
2.符號轉譯
引導幼兒將美術符號轉譯成語言符號,初步了解美術符號與文字符號的對應關系。教師在指導幼兒閱讀圖書時,幫助幼兒通過觀察把握畫面內容,并將畫面內容用語言表達出來。幼兒會講述圖畫故事后,往往會興趣盎然地認讀圖畫故事,明白了圖畫符號與文字符合的對應關系。
3.開放式提問
即所提問題“大”、“活”、“深”?!按蟆奔刺釂柗秶螅勺層變焊鶕约旱恼J識,從各個角度作出不同回答;“活”即提問從幼兒思維現(xiàn)狀出發(fā),順著幼兒思路啟發(fā)引導而不是按教師的意圖要求幼兒回答;“ 深”指的是提問不局限于一幅畫,而是著眼于對整個故事的理解。
4.體驗表現(xiàn)
在對故事重點情節(jié)或細節(jié)的把握中,教師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動作、表情、言語等外顯行為進一步理解作品,將靜態(tài)畫面與動態(tài)體驗結合起來。實踐中,我們?yōu)橛變簞?chuàng)設圖畫故事的情景,讓幼兒在動態(tài)的情景中體驗故事內容,并在情景中講述故事、表演故事,讓幼兒將接收到的語言信息再現(xiàn)到相應的動態(tài)情景中。
5.假設想象
教師引導幼兒跳出常態(tài)下故事進展程序,讓幼兒根據圖畫故事中提供的各種線索,通過思考、想象,假設出不同條件下故事進展順序,為故事添上新的色彩。
6.經驗遷移
教師創(chuàng)設或利用各種環(huán)境,為幼兒提供各種條件,讓幼兒將已獲得的閱讀經驗運用于新的情景之中。如春天到了,教師帶幼兒到公園、校園欣賞春景,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用規(guī)范、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感受,將這些感受用圖畫故事書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以達到經驗遷移的目的。
以上方法宜互相結合、互相滲透,以使每一次早期閱讀教育活動生動、愉快、高效,使幼兒獲得更大發(fā)展 。(河南省開封市開封縣縣直幼兒園 徐玉霞)
http://baby.sina.com.cn/news/2005-07-28/073817540.shtml【曉巖轉】
相鄰博客
- 該為低齡孩子選擇什么書? [2014-11-20 19:21:24]
- 淺談培養(yǎng)幼兒早期閱讀能力 [2014-11-20 19:26:46]
- 什么是早期閱讀 1歲寶寶圖書選購要點 [2014-11-20 19:29:03]
- 解讀培養(yǎng)幼兒早期閱讀興趣的方法 [2014-11-20 19:30:08]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