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親子關系第一的董進宇博士認為: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學生聚精會神,聚精會神的狀態(tài)比知識還重要。的確,課堂上能否專注地學習,是造成孩子成績差異的重要原因,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往往心無旁騖地去學習,專心致志地去做事。
從幼兒園到小學是專注力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導致孩子不能專注學習的觸發(fā)點盡管多樣,但有一點都是普遍的,那就是孩子在成長的關鍵時期,家長、教師的教育沒有及時跟上。陪伴孩子成長的父母是孩子的首席教育者,身教重于言教,要想孩子養(yǎng)成專注的好習慣,我們家長首先要做好榜樣示范。
有一次,我請一位考上北大的學生為在校學生介紹學習經(jīng)驗。
宣講前,我問他:“你打算講什么內容?”
他說:“我就講上課要認真聽講?!?
我說:“這算什么經(jīng)驗?”
他說:“您觀察一下,在您的課堂上,有多少同學能全神貫注聽講10分鐘,有多少人能認真聽講20分鐘......最后,一節(jié)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一定是個位數(shù),這樣的同學,想學習不好都不可能?!?/span>
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此后的幾年中,我有意每年都帶一個實驗班,再帶一個借讀班。
上課時,我特別注意兩個班的學生的群體性差異:實驗班學生上課,大部分人都很專注。雖然他們專注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同,如有的喜歡自己思考、看書、動手做;有的喜歡和別人一起討論,爭論碰撞中得到啟悟,不管怎樣,他們都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另外一個班,上課的前五分鐘是認真的,安靜的,五分鐘后就狀況百出了,有的聊天,有的玩游戲,有的走神,還有的打瞌睡。經(jīng)教師反復提醒,大部分學生能再收起注意力聽講5分鐘,5分鐘后就又開始出現(xiàn)狀況了。
我還發(fā)現(xiàn),這種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似乎是個頑疾,無論教師怎樣管教,很大一部分同學就是改不了。
長期觀察后董進宇博士發(fā)現(xiàn),能否定心專注于一件事,是造成學生學習差異的重要原因,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大多能專注于某一件事。我與學生家長溝通,了解他們在家的表現(xiàn)。
成績優(yōu)異者在家里做事都目標明確,有條不紊,都有固定的時間完成作業(yè),而且在做作業(yè)時往往能一坐幾個小時不受外界干擾,直至完成。
而學習困難的學生,則無論是家長盯、請家教,也不能讓他們認真地、安靜地做事情。所以,做任何事情,專注都是成功的基礎,不專注都是敗事之主因。
再進一步與家長深入交流,探討上述現(xiàn)象的成因,我發(fā)現(xiàn),專注習慣大部分是從小養(yǎng)成的,如教師的多次激勵,自我亮點受到肯定后逐漸固化為一種優(yōu)良的習慣;再如家長的最初嚴管,他律逐漸轉化為自律;還有從小愛讀書遷移為專注學習等等。
總之從幼兒園到小學是這一習慣養(yǎng)成的最重要的時期。不能專注學習者要么小時候有多動傾向,要么受到過某位教師的負面評價,甚至是一次自尊心嚴重受傷的批評。
孩子好比小樹,什么時候澆水、施肥、剪枝都是有很強的時效性的,過期再補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董進宇博士最后說到,年輕的家長們一定要注意,陪伴孩子成長的父母是孩子的首席教育者,身教重于言教,如果父母做事虎頭蛇尾、言而無信,就不要指望孩子能養(yǎng)成專注的好習慣了。
本文來源于董進宇博士官網(wǎng)http://www.dongjinyu.com/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博客轉自中華家庭教育網(wǎng),原文地址
相鄰博客
- [轉]輕松與初中階段孩子溝通需三步 [2015-02-05 15:26:38]
- [轉]這樣做孩子更聰明 [2015-02-05 15:27:35]
- [轉]媽媽的素質有多高,孩子就能飛多遠! [2015-02-05 15:28:48]
- [轉]孩子11種問題行為,源于家長外行教育 [2015-02-05 15:29:56]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