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談家教】俞敏洪:家長最應該給孩子補上哪些課?
感謝您關注中國教育報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教育報”關注我們
就在今年的春節(jié)團拜會上,習大大說,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這一席話可是說到了很多教育者的心坎里。這不,兩會剛剛開幕,家風家教話題就成了熱點。
其實,這并非一個新話題,就在2014年的兩會上,就有委員的提案內(nèi)容是“無家風,不家庭”、“重拾好家風,培育好德行”,莫言也曾建言過家教是“身教重于言傳”。當前,在習大大對家庭、家教、家風的高度重視下,更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家庭教育哦!
代表委員們都是怎么看這個問題呢?他們曾經(jīng)如何談論家教話題呢?今天,咱們先從全國政協(xié)委員俞敏洪開始!
中國家庭教育有四大缺失
第一大缺失是,沒有一個社會系統(tǒng)告訴家長到底應該怎么做一名家長。比如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中國孩子在全世界孩子中是最辛苦的,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學到了一點知識,也得到了高分,但是他們失去了很多能力。比如中國孩子失去了快樂能力,這些孩子整體來說不快樂,他們的快樂非常少,而且有時候快樂的原因是不對的,比如有的孩子在班內(nèi)是前五名,所以很快樂,有些孩子在班內(nèi)得不到名次所以不快樂,快樂和不快樂的原因不對。孩子應該怎樣過一種快樂的生活,這是教育最核心的內(nèi)容之一,但是中國教育,從家庭到學校都把這個內(nèi)容排除在外了。家長要求孩子成鳳成龍,學校要求孩子考高分,但是如何使孩子生命本身有生命力,對生活有激情,對生命本身有熱愛,這是中國所有教育都沒有研究的內(nèi)容。
第二大缺失是,中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間,父母和老師聯(lián)合起來,把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全部殺掉。中國從小學到中學到父母教育,沒有一整套對于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培養(yǎng)機制,在我看來,對中國未來產(chǎn)生重大影響,當一代一代人沒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只有高峰時候就非??膳?,這次美國錢永建又得到了諾貝爾獎,如果把錢永建放在中國長大,他同樣好學,能不能拿到諾貝爾獎真是一個問題,如果把楊振寧、李政道、錢永建放中國,能不能拿到諾貝爾獎也是一個問題。
第三大缺失是什么呢?中國家庭教育嚴重缺乏信仰和信念教育,父母本身就是迷茫一代。我們這一代人是從文化大革命中成長起來的,“80”出生的現(xiàn)在才28歲,中國28歲結(jié)婚的人不多,生孩子的更少,他們是從沒有信念和信仰的時代走向更加沒有信念和信仰的商業(yè)時代。到底讓孩子們相信什么,相信真、善、美,孩子們?yōu)槭裁聪嘈牛议L、老師都說不清,相信艱苦奮斗,還是相信安樂享受,老師說不清,家長說不清,而且家長本身自己的行為跟家長本身認可的理念完全相反。比如一方面認可善良的重要性,另外一方面在商業(yè)時代里,看到的是不斷追逐利益,損害人的聲譽,比如三鹿奶粉事件,給孩子帶來一種感覺,到底我要相信什么,家長沒法告訴孩子,我對我孩子的要求就是你只要做到這一點就可以,你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爸爸不反對,但是你做的事情一定要有一個前提條件,沒有傷害別人,這就夠了,這就是最低境界了。
第四大缺失是孩子的獨立能力和艱苦能力的缺失,中國家長通常有一個毛病,有錢以后不知道怎么讓孩子意識到錢跟你沒關系,你自己要個人奮斗。猶太人有一整套系統(tǒng),沒有一戶猶太人的家庭會因為自己家有錢把孩子毀了的,這也導致了幾千年以來,從耶穌開始,到后來猶太人流離失所,幾千年以來猶太人幾乎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能生根發(fā)芽的根本原因。中國典型的叫富不過三代,我看到現(xiàn)在富絕對不過兩代,從我身上就看出來了,我完全沒有能力告訴孩子這個錢跟你沒關系。當然我跟我女兒、兒子都說了,爸爸已經(jīng)把錢捐完了,跟你一點關系沒有,爸爸只給你留下讀大學結(jié)束的錢,我女兒很知道省錢,但是她依然知道我們家不愁吃穿。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幾件事:人品、心情、鼓勵
我想告訴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沒有教育好,在外惹是生非,別人指責你的孩子時就會說:“這個孩子家教不好!”他們不會說老師沒教好,人家會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你的孩子沒出息,問題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長大后出問題,一定是父母種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與否,與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確息息相關。
我們教孩子教的是人品和道德,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輩子成功與否的關鍵。只要他是被尊重的人物,他的一輩子就會活得特別順利。父母親可以想一下,你們是想做一個倍受歡迎的人,還是一個處處被防范的人?好多家長無形中都在教孩子小家子氣,教孩子占便宜,教孩子怎樣想辦法超過別人,把別人踩在腳下,最后的結(jié)果是,孩子不明白在這個世界上怎樣生存。你給孩子什么東西,孩子未來就是什么樣的人。
第二就是要進行心情教育。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情況,在一個班里,有的孩子永遠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他智商確實高。而我們的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在中間,甚至后面。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們應該怎么辦?孩子是有區(qū)別的,但是只要你的孩子沒到白癡水平,只要孩子能正常的走進教室上課,就能夠做出重要的大事來。比如胡雪巖只上了兩個月的學,但最后變成了最厲害的商人,而且還心懷大志,這就是很好的例子。
我們家長必須有一個本領,在任何情況下,既能督促孩子進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傷害。你要保證孩子得第一名高興,得最后一名也高興,讓孩子覺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養(yǎng)孩子對于生命的熱愛,是家長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你一定要學會怎么鼓勵孩子。這次考倒數(shù)第一,下次我會鼓勵他考倒數(shù)第二,這次他考20分,下次我會鼓勵他考30分。千萬不要說你的孩子,這次考了60分,你告訴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別進家門。你這么說,有的孩子當然會拼命學,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辦呢?難道真的不讓他進家門么?你肯定讓他進家門,你讓他進家門就意味著你說話不算數(shù),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媽媽是說話不算數(shù)的,那我以后就無所謂了,他反正不會不讓我進家門,父母就這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記清楚,絕對不能讓孩子吃住你,絕對不能要什么給什么。孩子的分數(shù)每上去一點,你都要鼓勵他。當分數(shù)考得更低的時候,你要告訴孩子,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誤,爸爸媽媽支持你,千萬不要傷害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中國孩子最該補上這四堂課第一堂課:感謝至愛親人
在全球國民幸福指數(shù)報告里面,中國人的幸福指數(shù)是最低的,甚至低于很多充斥著貧窮、戰(zhàn)亂和疾病的非洲小國。
我覺得:不幸福的根源,是無限的欲望和有限的現(xiàn)實之間的巨大差距。雖然中國人的物質(zhì)現(xiàn)實已經(jīng)逐漸改善,但是遠遠不能企及欲望擴大的速度。這就會產(chǎn)生痛苦,幸福指數(shù)自然很低。
一個人,被給予的物質(zhì)越多就會越痛苦。同樣一個人,要求的越少,給予別人的越多就會越快樂。這是我淺陋的認識。
但是,我認為中國的孩子被給予的過多了,被給予的習慣了,以至于他把“被給予”當做理所當然的事情,當做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當不再“被給予”的時候,就會感受到巨大的痛苦。
我懇請我自己和大家學會感恩,一萬次地懇請自己和大家。當你學會感恩,就會把自己放的非常小,把對別人的關注放的非常大。這時候你會感覺到快樂,無私就是快樂的根源。
感恩,是中國的孩子最應該補上的一課。
第二堂課:勇者無敵
一位朋友曾經(jīng)告訴我一句話,讓我沉浸在思考中半天來緩不過神來,他說到了我的心窩里。他說:“古今中外所有男人的不幸,就是不夠勇敢!”太有道理了,他的語言很樸素,但是說出了一個血淋淋的事實。
你不喜歡現(xiàn)在的婚姻,是因為你不敢追求你真正喜歡的女生;
你不喜歡現(xiàn)在的工作,是因為你不敢承擔巨大成功帶來的巨大風險;
你不喜歡現(xiàn)在的生活,是因為你不敢面對生活改變以后的陣痛和未知;
所有成功者的共同點就是四個字——足夠勇敢。一個人奮斗成功,其實就是他不斷面對恐懼,化解恐懼最后提升膽氣的過程。很多優(yōu)秀人士也許沒有很高的“智商”,但是都有過人的“膽商”。
我覺的,成大事者,女生要像男生一樣勇敢,男生應該像軍人一樣一馬當先。
每個孩子都應該有“我是勇者”的氣魄。大膽地去參加激烈的比賽吧!在驚險、刺激、勝利與挫折的過程當中享受精神和意志的有力鍛煉。以后,你會更加勇敢!
第三堂課:激情是一種理性的瘋狂
“有激情”一直是我在新東方招聘老師的基本原則。原因很簡單:學生非常喜歡“有激情”的老師。學生對“有激情”的老師總是頂禮膜拜,喜歡到瘋狂。
第四堂課:我有一個夢想
周杰倫三歲就要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鋼琴家;
比爾蓋茨三歲半就要成為世界首富,因此他在九歲時就寫下了“我應為王”;
喬丹在小學時夢見自己會飛,立志成為最偉大的球員;
畢加索的媽媽從小就鼓勵他說:“你要參軍就會成為將軍,你要入教就一定成為教皇?!?
所以在孩子以后的成長中要以夢想撬動孩子的言行。在課堂上激發(fā)出了夢想,并寫下了實現(xiàn)夢想的理由。他們因為有了充分的理由,更愿意采取行動。見識、經(jīng)歷的越多,越易激發(fā)夢想。
(節(jié)摘自俞敏洪演講內(nèi)容,中國教育報全媒體中心實習編輯 房文彬整理)
相鄰博客
- 【代表委員談家教】 劉長銘:請鼓勵你的孩子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 [2015-03-06 15:46:48]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