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化產(chǎn)業(yè)高速發(fā)展的今天,社會、家庭、學校寄予孩子們的要求更高,希望更大。而家長們卻把這一切誤解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關鍵就是盡其所能為孩子創(chuàng)造學習條件,孩子學得越多越好。于是,讓孩子整天都在學習中度過,連雙休日也被安排得滿滿的,以致使很多天賦極佳的孩子失去了求知的欲望。目睹這樣的現(xiàn)實,我們有責任為孩子們營造一種輕松、民主、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用我們的愛心去重塑孩子們健康的心靈,讓他們敞開心扉,自主探究,健康成長,彰顯個性。
【關鍵詞】:愛心 心靈 氛圍 激勵
一、問題的提出
在當今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里,人們?yōu)榱苏痉€(wěn)腳跟,拼命學習、拼命工作。也使許多家長認識到了學習對孩子的重要性。為了能讓孩子長大后有一份理想、體面的職業(yè),家長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孩子的身上。就這樣,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教師為了追求高分,不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學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臉上本該寫滿稚氣的孩子,背負起了成年人的沉重期望。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北師大教育系曾在全國做了“中小學生學習與發(fā)展”大型調(diào)查,結果統(tǒng)計出,因“喜歡學習”而上學的小學生僅有百分之八點四、初中生僅有百分之十點七,高中生僅有百分之四點三;而學生們最喜歡的學習方式依次為做實驗、使用電腦、閱讀課外書,而認為最有效的應試學習方式則依次是聽課、作業(yè)、課外練習,但后者恰恰是造成他們厭學的重要因素。
試想,一天的學校生活結束后,孩子們回到家還要伏案對付那似乎永遠也做不完的習題,電視中精彩的節(jié)目對他們來說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于是,有些孩子承受不住學習壓力,開始厭學,甚至逃學、拒學;有些孩子還借以自殺的方式來逃避煩惱。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孩子的脆弱?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孩子的叛逆?為什么在不愁吃、不愁穿的情況下,總是喊苦、喊累,希望有個星期八?為什么孩子與老師、家長之間的溝通變得如此困難?……現(xiàn)就小學生厭學心理形成的因素及矯正策略作一膚淺的探討。
二、形成厭學心理的因素
1.家庭教育
1.1家長的期望過高
不是說:十個手指伸出來都有長短嗎,何況我們的孩子呢,由于心理素質(zhì)、學習能力的不同,過高的要求反而會適得其反。家長只有根據(jù)孩子的實際能力和水平,提出適當?shù)囊?,去讓孩子“跳一跳,摘到果子”。如果期望過高,只會使孩子覺得自己無論怎樣努力也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漸漸的就會失去自信,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會產(chǎn)生質(zhì)疑,自卑、壓抑、孤獨、敏感……都將給孩子的心靈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的厭學。
班中的小波就曾對父母揚言道:“你們再逼我,我就從六樓跳下去?!毙』壅f:“你們不要逼我了,否則我要離家出走?!敝T如此類的話,既體現(xiàn)了孩子的厭學情緒到達了沸點,也造成了孩子的反彈、反叛。事后,我了解到,這兩位學生由于長期形成不良的聽課習慣,思想無法集中,作業(yè)也無法獨立完成,拖拉、不做時有發(fā)生。老師無力顧及,家長沒有能力輔導,可又喜歡和其他孩子去比較,因此,采用了簡單、粗暴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的心靈能不受到傷害嗎?上述兩句話就是他們的宣泄之言啊!
1.2家長的漠不關心
一些家長整日忙于工作,無暇關注孩子;一些家長溺愛孩子,對孩子的不良學習行為聽之任之。有的甚至在孩子面前坦言:“你們將來人人都能上大學,可大學畢業(yè)生又怎么樣?還不是找不到工作?書念得不好也無所謂,反正以后自己出錢念大學,憑關系找工作?!?/span>
可孩子必竟是孩子,沒有自控能力,他需要家長的引導和幫助。小昊是可愛、機靈的孩子,本該是個能在各方面有很好發(fā)展的孩子,但由于父母忙于娛樂(開棋牌室),搞副業(yè),忽視了對孩子的學前和學習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故從一年級開始,表現(xiàn)在學習上的能力較弱,當時家長也沒有引起重視,以為男孩子開竅得晚。時間一長,小昊在語文學習上已和同班的小伙伴之間拉下了一大截?!按中摹钡母改钢划敽⒆硬挥眯模蓻]去細細地思索,此時孩子的身心究竟發(fā)生了事么變化?弱勢在哪里?一味地去責怪孩子、打罵孩子,使得孩子一談到學習就變得煩惱,一見到考試就怯場,深怕沒考好,回家又是一頓棍棒。如今,他已得了識字障礙癥,對學習越來越缺乏信心,成績始終在下游徘徊。
父母的放任不管,再加上一些錯誤的觀念,會造成孩子的學習一日不如一日,最終導致厭惡學習。
1.3父母關系的不和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
2.學校教育
2.1不當?shù)慕逃虒W思想
應試教育下,“分數(shù)“的指揮棒在無形中影響著教師,片面地追求分數(shù),重復機械的作業(yè),繁瑣的題海戰(zhàn)術壓得學生抬不起頭來。據(jù)統(tǒng)計,約半數(shù)的六歲至十四歲的城鄉(xiāng)少年兒童學習時間和睡眠時間不符合國家標準,表現(xiàn)為學習超時和睡眠不足。同時,加上教育教學方向與方法不當,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甚至厭學。
2.2沒有正確的輿論導向
部分教師沒有掌握育人的藝術,教育方式過于簡單、直接,不能在學生學習困難時給予及時地心理輔導、真心地幫助鼓勵。使學習困難的孩子產(chǎn)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消極態(tài)度,引發(fā)了其他方面的叛逆甚至有些惡劣的行為。這些行為引起了老師和同學的極大反感,于是,開始孤立他們,冷落他們,不跟他們交往。這種態(tài)度深深地傷害了這些學生,嚴重地挫傷了他們的自尊。
3.學生自身
3.1不良的學習行為
許多厭學的孩子,并非一開始就對學習不感興趣,而是由于在學習方面存在著某一種或多種嚴重的落后,而影響了學習的成效。如,胖胖的小林,思維活躍,是個很有想法的孩子??涩F(xiàn)在呢,上課神游,老師講課的內(nèi)容對他來說,無非是一陣輕風吹過耳旁。談了數(shù)次話,去了多次專家門診,收效甚微。簡單的說,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與其他伙伴格格不入。而后在與小林的父母溝通后,我了解到,一是老來得子,父母的溺愛、錯誤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很隨性,憑興趣去學習。常常看到他在上課時,趴在桌上,天馬行空。二是家長也想了些辦法,結果為了調(diào)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暑期中,經(jīng)常讓孩子上網(wǎng),于是,他迷上了網(wǎng)絡游戲,對他來說,書本上的知識又枯燥又乏味。
此外,兒童如果患有“多動癥”,也會對學習成績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它常見于小學階段的男生。外觀癥狀為多動、不安寧、難以調(diào)節(jié)和控制,課堂上經(jīng)
3.2缺乏學習的動機
學習被動,上課精神不振,毫無參與欲望,自我管理能力極差,即使家長每天花幾個小時督促孩子學習,自始至終奉陪,可孩子仍對學習厭倦,既無效率,也談不上質(zhì)量。
3.3受不良風氣影響
一些娛樂場所的違規(guī)開放,沒有禁止未滿18周歲學生入內(nèi),使一些學生嘗到了游戲的甜頭,再也靜不下心來學習自認為枯燥無味的知識。
形成孩子厭學的局面是多方面的,但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學生成績落后了、厭惡學習了。看到這樣的情況,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的天職就是教好書育好人,所以,對他們的疏導、矯正,我們責無旁貸,義不容辭。
三、矯正厭學的策略
1、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良好的家庭氛圍表現(xiàn)為家長跟孩子的關系應既是長輩又是朋友、伙伴,家長跟他們同游戲、同探索,家長要經(jīng)常聽取孩子的意見以及要求,讓孩子有自己的見解??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γ恳粋€正常的孩子來說,要求學習本來就是一種需要,但學習枯燥無味,必然壓抑孩子的求知欲望,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作為家長應幫助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變枯燥無味的學習為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學習,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間要經(jīng)常進行思想溝通,讓孩子心情放松,覺得學習是一件開心快樂的事。就拿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注意力來說:
首先,應運用多種學習方法,如利用視覺,看書;利用動覺,寫字;利用聽
覺,聽寫。也可把幾門功課的內(nèi)容,交替進行復習。還可利用討論的方式和提問的方式進行學習。
其次,學習時如果注意力分散,可讓孩子做幾次深呼吸或放松訓練,使孩子
精神松弛,克服緊張情緒,重新安下心來學習。
第三,當注意力不集中時,可帶著孩子到室外跑跑步或做做操,10分鐘左
右,使頭腦清楚,提高注意力。
2、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一些孩子產(chǎn)生逃避學習、厭惡學習的原因之一就是受到了老師的冷嘲熱諷、苛刻嚴懲等,從而使他們喪失了學習的熱情。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尊貴生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關注他們的心靈,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敢于和教師溝通,敢于和老師交流。教師也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主動發(fā)展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增強自信心。教師要尊重學生,關注學生,給每一個學生機會,發(fā)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讓他們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和發(fā)展。
3、形成互助的同伴關系
有些學生不愛學習的原因是因為與同伴之間相處不愉快,感覺自己在班級里很孤獨,很無助,很沮喪。由此可見,同伴關系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同伴交往的經(jīng)驗,有利于發(fā)展孩子的自我概念和人格。所以說,良好的同伴關系是架起生生心理健康的橋梁。教師要經(jīng)常組織學生進行同學之間的交流和相互合作的活動,使學生在良好的同伴關系中成長。
4、開展豐富的活動
要想使學生消除對學習的厭倦感、恐懼感,就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造豐富的活動環(huán)境和活動條件,鼓勵他們多參加活動。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研究表明:在活動中學生更能發(fā)揮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更能投入體驗,達到教育效果。為此,活動形式要做到喜聞樂見、豐富多彩。如,開展“手牽手,快樂大放送”、“學好漢語,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數(shù)學真好玩”等活動,并通過成長記錄冊來記錄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現(xiàn),讓孩子在毫無心理壓力下,去真實地流露自己的情感,而且他們在觀察伙伴的活動和自己參與的活動中,間接或直接地得到體驗,從而調(diào)整自己的認識,在自然、輕松、主動、積極的狀態(tài)下,實現(xiàn)身心健康。
5、采用多元評價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中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學習效率。我們要承認學生多元智能的存在,就應該以多種評價手段和方法去衡量不同的學生,讓學生多展示自己的才華。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如: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評出智慧之星、勤奮之星、進步之星等,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和道德情況評出自信小明星、助人小明星等。這樣就幫助孩子找到了自信的感覺,找到了自我,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fā)他們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zhì)。只有當孩子們把學習當作是一種快樂的時候,他們就會全身心的投入了。
總之,厭學的原因是復雜的,厭學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厭學的學生并不是無可救藥的。對于厭學的學生,教師與家長要密切配合,認真分析。找出原因,對癥下藥,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要把尊重與愛撒給每一個學生,從他們的心理需要出發(fā),進行教育和幫助,切實解決好他們的學習心理問題,才能讓每一個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教育的要求,讓每一朵小花都能綻開燦爛的笑臉。
[參考文獻]:
1、《學生心理咨詢案例》主編:施建農(nóng) 蔣長好 中國稅務出版社
2、《學生心理治療》主編:施建農(nóng) 蔣長好 中國稅務出版社
3、《小學生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王耘、葉忠根、林崇德編
4、《家庭教育》第31、32、33期
5、《小學生心理診斷》,山東教育出版社,陳永勝主編,2000版。
6、《情感教學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盧家楣著,1999版。
本博客轉自中華家庭教育網(wǎng),原文地址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