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電視中有一則新聞:一個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yǎng)大,兒子大學畢業(yè)后很快就有了工作。
可是,他每每干不到一個月就辭職,總是抱怨工作任務(wù)繁重,早上要早起,晚上要加班,太苦,太累,受不了。
兩年了,兒子心安理得地賦閑在家,要么上網(wǎng)打打游戲,要么用媽媽不多的工資去社會上消遣時日。
對于媽媽的指責,他振振有詞地說:“如果你不能養(yǎng)活我一輩子,為什么從小對我那么嬌慣?”
這個節(jié)目播出后,很多家長陷入了深思,自己家里有沒有這種潛在的危機?……
小時候,老人們跟我們說:“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a>
就是說,孩子在小時候,吃一點苦、遭遇一些困難,是好事,如果我們怕孩子吃苦,而承擔孩子的責任,雖然免掉了孩子的哭鬧和糾纏,卻剝奪了孩子培養(yǎng)良好品格和發(fā)展自我能力的機會,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
現(xiàn)在的孩子大都很聰明,但他們大部分最后都沒能獲得意料中的成功,原因就在于他們?nèi)狈σ庵玖?,缺乏堅持到底的精神?/span>
兒童和少年時期是人生的基礎(chǔ)階段,父母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一些條件,對孩子開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
例如孩子學走路時,不要總是扶著她,有心的父母可以發(fā)現(xiàn),那些總是由父母扶著練習走路的孩子學會走路所花的時間比那些自己去練習走的孩子所花的時間要長。
孩子到了五六歲,就要讓他掃地擦桌子,并告訴他如何節(jié)省用電,還可以教他們整理自己的房間;
孩子上學,告訴他們一些簡單的安全知識,要他們自己走路上學,放學自己回來,要他節(jié)約文具的開支;
孩子上中學,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費,錢就這么多,超支了只能挨餓。
孩子十五歲左右,要他在家里或到外面打工,鍛煉自己,接觸社會,培養(yǎng)吃苦精神。
在家里,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掃自己的房間,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學習上,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心理上要獨立。
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礎(chǔ)。
在家里,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掃自己的房間,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學習上,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心理上要獨立。
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礎(chǔ)。
4、能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來自一件件沒有妥協(xié)退讓的小事情
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勵、誘導(dǎo)和鞭策。要求孩子堅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堅持與困難作斗爭。
對孩子的吃苦教育,要講究方式方法,“虎媽”、“狼爸”、“鷹爸”不足學。
父母需先估量孩子吃苦之力而后才行吃苦之教;需尊重孩子意愿而不強迫命令;需身體力行發(fā)揮榜樣的作用而不能只動嘴不動手。
人生漫長的路要靠他(她)自己走,困難也得靠他(她)自己解決。尤其是男孩,對一個未來的男人來說,吃苦耐勞是他的立世之本,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他注定難以面對日益競爭的社會競爭。
讓孩子吃點苦,受點折騰,是為他們將來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穩(wěn)順暢作加油充氣、儲能蓄勢的準備,讓他們踏入社會后,在風雨人生中,充分實現(xiàn)自身價值。
相鄰博客
- 孩子成長的10個方面不能靠老師 [2016-01-19 18:37:17]
- 每天給孩子一句鼓勵的話 [2016-01-19 18:58:20]
- 別讓孩子過度依賴電視機 [2016-01-19 19:02:39]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