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嬰幼兒生理心理發(fā)展”這一章節(jié),特別是“幼兒發(fā)展的第一逆反期”,讓我想起了一個好友小時候的故事。
如果你是70末或者80后的一代人,又正好生活在北方的農(nóng)村,應(yīng)該熟悉這個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每到臨近春節(jié),會有炸爆米花,米花以及米棒的手藝人帶著手搖轉(zhuǎn)爐或者機器(柴油機帶動),帶著碳塊,白糖,裝爆米花的長袋子等家伙來到這個村莊。那個時候,家家戶戶的孩子能吃上白饅頭已經(jīng)不錯,沒有多余的零食給孩子打牙祭。于是,當扎爆米花或者米棒的手藝人在村里轉(zhuǎn)上一圈,喊上幾嗓子“炸爆米花(米棒)啰”,家家戶戶的孩子已經(jīng)按捺不住,央求自己的家人趕緊帶上玉米或者大米(家里條件好的是用大米),還有裝爆米花或者米棒的袋子去排隊。
那個時候我的好友不過3、4歲的樣子,我們就叫他的小名小玉吧。隨著機器的轟鳴聲,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米棒出爐了。小玉趕緊挑了一根最長的米棒,當做”金箍棒“然后自封自己為美猴王,開始舞槍弄棒。旁邊的七大姑八大姨開始逗他。這時,有個嬸子不小心碰了一下金箍棒,隨著一聲清脆的響聲,“金箍棒“斷了。小玉立馬哇哇大哭,嬸子一見趕緊補上一根長的米棒以作補償。但是小玉就是不要,就要原來的那根。一時間,小玉的哭聲響徹整個村子中心的空地。任憑怎么勸,小玉哭的嘴唇發(fā)烏,差點背過氣去,還是堅持要原來的那根。
我的好友此次一哭成名,他被貼上了”九頭牛都拉不回來的執(zhí)拗“標簽聞名全村。他的父母也這樣認為,遇到他不聽話的時候,就說”你這個孩子怎么這么拗“?
曾經(jīng)的我聽聞這個故事,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感想。學(xué)完 ”幼兒發(fā)展的第一逆反期“ ,我才明白,我的好友當時正好處在這個特殊的階段。一個偶然的特殊事件,家人的不理解,一直讓他青少年期間背負”九頭牛都拉不回來的執(zhí)拗“標簽。幸運的是,我的好友已經(jīng)通過自己的努力化解了這些影響。
反觀我自己,我在面對“幼兒發(fā)展的第一逆反期”很多事情上也有很高的錯誤率,比如孩子在搭不成積木時自己很苦惱的時候,我總是大聲地批評,讓她冷靜。比如孩子在說”不“時,總是試圖和她講道理。
需要反思的地方還很多,我還能抓住她的第一逆反期的尾巴,真誠地跟我的孩子說聲:對不起,媽媽錯了。請讓我和你一起成長。
相鄰博客
- 人才早期教育的內(nèi)容 [2016-06-24 20:53:07]
- 閔行指導(dǎo)師6月18日線下活動感悟 [2016-06-24 21:43:39]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