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5歲的明明坐在餐桌前,慢吞吞地吃著早點(diǎn)。媽媽在著急:“明明,快點(diǎn),我要遲到了。再不快,媽媽被開除怎么辦?”
明明好象真的不關(guān)心媽媽似的,仍在慢慢地 “品嘗”那點(diǎn)粥。
“你從生下來就給我找麻煩……” 明明媽媽在嘆氣。
晚上,明明的媽媽生氣地把明明的事告訴爸爸。爸爸更加生氣對明明說:“早知這樣,不如不生你?!?
規(guī)矩對孩子的成長,不但起著約束作用,更會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首先,給孩子立規(guī)矩時,信號要明確。
比如,街上的黃燈亮了,那意味著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誰主動停過? 明明媽媽只是告訴明明, “我要遲到了,你要快點(diǎn)?”怎么快法?什么是快?她并沒有傳達(dá)出來。
第二,立規(guī)矩時,需要明確地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后果。
最好,這個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關(guān)。明明媽媽告訴明明, “我要被開除了。”可是,事實(shí)是,也許她每天都這么說,開除這件事并沒有發(fā)生。如果這樣,就等于說了謊。孩子更不把她的話當(dāng)真。甚至,也許孩子還巴不得她呆在家里呢!我兒子小時候最盼的幾乎就是我不上班,被開除在家?guī)?。所以,明明的媽媽如果估計出一個合理的時間,比如30分鐘,讓明明吃飯,吃不完,就不讓吃。這可能比說“我被開除”要好。
第六,對孩子的懲罰要切實(shí)可行。
明明爸爸的話對明明是個 不切實(shí)際的“威脅”,這個威脅對孩子不起什么警告作用。如果明明的爸爸說: “今晚你別吃肉”(假如明明愛吃肉),那效果會比這么說好得多。
第七,立規(guī)矩的時候最好能把孩子不遵守規(guī)矩的后果明確告訴他。
比如,明明吃飯磨時間,媽媽一起床就要告訴他:30分鐘吃完,否則端走。吃飯中途,可以提醒他一次,告訴還有多長時間。 還可以添加一些額外的條件,比如按時吃完,給點(diǎn)獎勵。不按時吃完,取消某個優(yōu)惠。
第十一,立下的規(guī)矩,無論時間地點(diǎn)場合,都要遵守。
比如在家不許隨地吐痰,在外邊也不許。而不是今天這個樣子,明天那個樣子,在家一套,外邊一套。這樣只會讓孩子糊涂,無所適從。
第十二,所有的規(guī)矩都不僅僅是立給孩子的,而是父母也要嚴(yán)格遵守,以身作則。
比如,要讓孩子規(guī)律進(jìn)食,父母自己就要在飯桌上舉止規(guī)范,不挑食,不浪費(fèi)。要讓孩子懂禮貌,父母自己就要對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使用文明用語。
第十四,有些事情,可以放手讓孩子親自體會一下“放縱”的后果。
兒子三歲后的那個夏天,有一陣子他要求每天吃兩次冰激凌。我對他說冷飲吃多了會不舒服,他不理解。我就依著他每天吃兩次,一個星期過后,他開始咳嗽、流鼻涕,還吐了兩次清水,說他“難受、不舒服”。我告訴他這就是冷飲吃多了的后果。從那以后,他再也沒有要求過一天兩次冷飲,而是主動約束自己,只吃一次。
第十五,有些事情,規(guī)勸不管用,就換一種辦法,不一定正面要求。
比如寶寶愛吃肉,不愛吃青菜。我們勸他吃青菜,告訴他吃青菜的好處,他就是咽不下去,我們也不要求他一定吃。經(jīng)常做一些帶餡兒的食品,比如包子、餃子、餡餅等,以此種方式讓寶寶進(jìn)食青菜。每頓飯的青菜,我們自己吃得津津有味,讓他看著眼饞。有時他會主動要求吃一些,還對我們講道理:“吃了這個菜,我就身體好,不得病。”
相鄰博客
- 讓孩子愛上閱讀(焦天香家長) [2016-09-09 16:27:2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