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分享
中二班莊夢瑤媽媽:郝春飛
現(xiàn)象:在幼兒園里,會見到個別的小朋友,見到別的小朋友的東西就想搶,自己的食物和玩具卻是一點也不想與別人分享!——寶寶很小氣,不懂得分享!
由于“萬千寵愛于一身”,我們的孩子們是越來越“小氣”了。從表面上看,是孩子氣的表現(xiàn),但從本質(zhì)看,這種不懂得分享的行為習慣,會讓孩子變得自私,不利于孩子優(yōu)秀品質(zhì)的塑造。
那么我們該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分享呢?我認為
首先,以平等態(tài)度對待孩子,不專寵不溺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要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家庭成員,孩子是很重要的,但不應(yīng)該享受凌架于所有家庭成員的專權(quán),該給孩子的自然要給,不應(yīng)該給的就沒必要什么都寵著,只有這樣,孩子們才不會自私。
其次,用行動證明分享是快樂的。
日常生活中要引導(dǎo)孩子將他的食物和玩具分給家人或別的小朋友,并且要讓他知道,分享食物或玩具,會讓大家快樂。如,孩子在吃或者在玩玩具,父母可以要求參與其中,并且表現(xiàn)得非常高興,也要向他表示感謝。長此以往,孩子們會明白,與他人分享食物和玩具是快樂的事情。寶寶學會分享的最好方式就是模仿。媽媽可以嘗試和寶寶分享自己的冰淇淋,讓寶寶戴自己的圍巾、發(fā)卡、帽子,穿爸爸的鞋子、戴爸爸的手套等,當然也要讓寶寶拿一些東西出來分享,如一起玩他(她)的玩具、一起看他(她)的故事書。重要的是要讓寶寶親眼看到媽媽給自己東西或者拿走他(她)的東西,讓他(她)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和家人分享,進而學會與其他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玩具、食品等。
再次,不要懲罰寶寶。
不要對寶寶期望過高,認識寶寶的成長必經(jīng)階段,并且平靜地接受這樣的事實,或許對媽媽更有幫助。當寶寶不肯分享的時候,如果媽媽加以懲罰或者強迫寶寶去分享,那么只會讓寶寶對媽媽和參與分享的伙伴產(chǎn)生怨恨,進而產(chǎn)生更多的不安全感,并不會讓他(她)因此變得慷慨。
最后、幫助寶寶理解情緒。
當寶寶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時,父母要視情況及時向?qū)殞氉龀鼋忉?,幫助?span>(她)理解分享時所遇到的問題。比如別的小朋友把屬于自己的布娃娃從寶寶手里搶回去了,媽媽可以說:“她太喜歡她的布娃娃了,她現(xiàn)在就想抱著她的布娃娃。”如果寶寶不肯把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媽媽要表示理解。
當然孩子的成長是有一個漸進的過程的,我認為在孩子還太小的時候,不要刻意地把他“訓(xùn)練”成“愛分享”,那反而是大人沒有保護好孩子,破壞了孩子照顧好自己的能力,破壞了孩子分享的主動性和愉悅感,更玷污了孩子純潔的愛的表示。所以我們要因勢利導(dǎo)、順其自然。
相鄰博客
- 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感恩 [2016-11-08 09:50:27]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