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結(jié)業(yè)感言 李翠嬌
帶著對老師和同學們的不舍,也帶著滿滿的收獲,這一期又到了結(jié)業(yè)的時候了!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學習了家庭教育后的收獲與改變!
1、之前認為給孩子吃好穿好有時間玩,就是愛他,于是把他毅然而然的交給老師(寄午)交給外公外婆,卻發(fā)現(xiàn)孩子并不快樂;學習之后才發(fā)現(xiàn),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于是取消了寄午,外公外婆也因為其他因素沒來,孩子就我和老公輪流帶。一學期下來,孩子笑聲多了,笑容燦爛了,在幼兒園各方面也進步了。愛如他所是而非你所想!
2、學習前帶孩子去公園玩或在“陪伴”時,總是孩子玩孩子的,自己則在看手機,經(jīng)常都是孩子跑過來說“媽媽,你別看手機了,看我會反著玩滑滑梯了”“媽媽,你別玩手機了,我學會爬單杠了”“媽媽,你別看手機了,我今天學了首歌,想唱給你聽”“媽媽,你別看手機了,猜猜晚上我去新翠公園碰到幾個同學了”“媽媽,你別看手機了,看我在沙堆里挖了好大一個坑”……第五期上了陳小梅老師的《陪伴孩子,盛開幸福之花》并閱讀了《不輸》第25卷第121頁《手機是橫亙在親子間的一座山》,我和老公決定一起把這座“山”搬掉;陪伴孩子的時候不玩手機(除了生意上必須接打的電話),孩子玩時和他有互動,孩子某方面進步了給他及時的表揚或給他一個贊賞的眼神;一次次的堅持,覺得手機已經(jīng)不那么重要了,而和孩子一起玩收獲到的快樂卻是你意想不到的!
3、學習了江老師的《不要剝奪孩子在家務中成長的機會》,才知道要舍得用孩子,讓他適當?shù)膮⑴c家務。一年多下來,看到了孩子的成長,繼續(xù)堅持中!在《不輸》中有一篇說不能把孩子做家務跟他的零花錢掛鉤,比如說“你倒垃圾給你多少錢;你掃地給你多少錢”等方式教育孩子,這樣會給孩子一種錯誤的信息,認為給錢了才做,不給錢就可以不做;我之前是給孩子積分的方式(做幾件事情積幾分),可能跟給他錢的方式大同小異,于是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慢慢的不用這種方式了,而是告訴他“你是家里的成員,幫忙做事情是應該的”,他也慢慢習慣并經(jīng)常主動做事情。
4、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媽媽理解爸爸”,和諧的家庭氣氛是孩子成長中最肥沃的土壤;和老公一起學習了家庭教育,一起改變了很多,所以孩子自然而然也改變了:有時睡得晚,早上孩子爸爸說“你再睡會,我送完孩子再去買菜(其實他也挺晚才睡的)”,孩子自己迅速的穿衣服刷牙,然后進來說“媽媽,你好好睡哦,我去上學了”并親了我一下,這種感覺真的好幸福;當然愛是相互的,下午我會讓孩子爸爸先回家午休我值班(有客人沒走的話),然后我送孩子上學;孩子爸爸偶爾喜歡玩玩游戲,有時連午休時間都還玩,多數(shù)時候我會叫他回家睡覺,不回去我就會說他,多數(shù)時候也引起他的不滿;盧老師的《換位思考--夫妻和諧之道》其中一點就說到,愛他就要給他空間,或許他此時覺得玩游戲更能放松(平時做事情挺累的),而不是你所想的午睡;所以中午比較清閑的時候我就讓他玩,而不打擾他,你會發(fā)現(xiàn)到午休時間他自己回來了!
5、學習了盧老師的藝術(shù)溝通十二招,真是收益多多呀!孩子不想吃飯的時候,會找出好多理由,經(jīng)常會把你氣的夠嗆!多數(shù)時候我會用上童言童趣法,比如說:桌上有土豆絲(他說他喜歡圓的土豆),絲瓜湯(他說絲瓜切片了就不是絲瓜了),鴨翅膀(他說怎么不是雞翅膀),我說我現(xiàn)在是土豆絲“主人,你不認識我了,我之前太胖了,經(jīng)過運動終于廋下來了,你試試看,我是不是變得更美味了”,他笑著說“好啊,我試試看”然后土豆和飯大口開吃了,我又說“主人,我是雞翅膀,今天不小心跑到鴨圈里了,變成了肥美的鴨翅膀,你試試看是不是更美味了”“好啊”他又拿了一塊翅膀吃了起“來,“主人,我是美味的絲瓜湯呀!你試試”“好啊”,就這樣這一口那一口的,一餐飯在愉快中享用玩!這個方法我經(jīng)常用,只要你花點心思,把故事編得有趣,他也百試不厭!其它多種方法也經(jīng)常用,很好用哦!
收獲了太多太多,在這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學習家庭教育不是為了教出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而是希望通過學習改變自己,尊循孩子的自然成長規(guī)律,給孩子一個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再次感謝綠洲家長學校的各位老師,謝謝你們無私的奉獻,才有我們好的改變!
李翠嬌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