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陸續(xù)續(xù)接到幾個母親和我說自己孩子的事。這些孩子都處在青春期,而且都有叛逆的行為。
當孩子處在這個階段的時候,母親可以說是最憂傷的,甚至時時刻刻提心吊膽。每次我聽到這些媽媽講著孩子的事,總是聽到那語言下深深的焦慮、痛苦、失望……還有指責!對,是指責。
在進入中華家庭教育的微信團隊的之后,在后臺總會接收到一些家長的提問,而提問的方式很簡單,我家孩子怎么怎么樣,我該怎么辦?說句實在話,我每次看到這種提問總會有一股無名火,我想如果我那時候能和那些家長當面對話一定會吵起來的。
后來,我開始慢慢平靜去尋找這股火的源頭,個人感覺可歸為幾個方面:
第一,這種話從某些方面來看是在轉移自己的責任。我們可能會無意識的用這個方式表達,從某些角度來說,其實是要避開自己的責任。很具體來說這句話的潛臺詞帶有:我是對的意思。我們在面對自身的一切的時候,就意味要擔負面對自己一切的結果。當我們心里覺得難以承受的時候就會運用這個方法來轉移責任。而我的無名火便來源于父母的不擔當。
第二,這句話從某些角度代表父母的不愿成長。當我們轉移責任的時候一般代表著我們不愿意面對自己,很多父母在青春期和孩子叛逆的對抗其實是在和自己的對抗,而我們一直在想去改變孩子實際上是想去改變自己。
有一個朋友說,改變自己,影響別人。改變別人,累死自己。
我們從表面上看想去改變孩子,希望孩子按我們的希望去發(fā)展,我們?yōu)榱撕⒆拥膶砟茉谏鐣狭⒆?,能過的舒坦一些而憂心忡忡。實際上這一切的希望都是屬于我們內(nèi)心的一種投射,孩子則是一塊畫布。當孩子的一切相對空白的時候,我們所投射到孩子身上的內(nèi)容就越多,當孩子進入青春期要按自己的意愿來拍攝屬于自己的電影的時候,他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便產(chǎn)生了。
將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才是重點。
在長泰參加家庭教育講師班的時候,顧曉鳴老師教我們怎么去讀我們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單從一個家庭教育的概念中有十幾個關鍵詞,每個關鍵詞都需要我們不停的去反思。
讀《不輸在家庭教育上》更是如此,每個《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課后作業(yè),都是屬于我們家長的每一次反思,也就是將家長的注意力回歸到自己身上。
要孩子的心理慢慢成長,必須先由家長懂得自己心里成長走過的路是什么樣的,只有這樣,你才能陪著孩子走過這困難的一段。而現(xiàn)實中很多家長并不知道自己心理成長過程,只能很無奈的說“就是那樣?!薄耙院缶椭懒恕边@樣空泛的話。
甚至也可能他們自己也從來沒有認識過從來沒有成長過,某些方面,他們也和孩子一樣混沌不清,所以沒有辦法明白這里面的每一步該怎么走。所以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而這些基礎便是先講注意力轉回到自己身上。
當我們將注意力轉移回自己身上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好多事似乎都應該可以拿來分析推測。甚至有點捕風抓影,事事都感覺和自己有關。用我同學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想太多了!
這是必然的階段,當我們把自己一直剖析的時候,似乎內(nèi)在之間總有聯(lián)系。說句不好聽的,只要自己愿意扯地球自轉可能都和自己有關系。
當然,我們需要這個過程,但并不是最終的結果。在我們剖析自己的過程中,總會混雜入許多虛假或者說可能目前用不著,不明白的一些信息。在剖析自己面對自己的過程中,每一條的思考都需要我們慢慢去驗證,慢慢去等待,慢慢去挖掘,直至找到最早最原始的“因”。
這個過程非常痛苦,甚至我們頭腦也會無意識去合理化一些東西讓自己重新逃避痛苦,逃避那最原始的心理動機組合的一部分。只有一直保持這份清明,慢慢向前,才能在一切凋零的背后看到亮光。
這一切的一切,只能內(nèi)求,只能求己,一切外在的評價和建議,都只是別人所認為的角度,都只能作為參考。
當你漸漸明白,能看到懂得自己一些潛在的有用的信息的時候,屬于自己的亮光便會慢慢點燃,指引你怎么去看見更多的事,指引你看到你孩子還在你自己當初掙扎的哪個泥潭下掙扎。你才有能力、才能有更多明確的方法去把自己的孩子從泥潭里拉上來。
一切由己生,由己滅。
現(xiàn)在所有的一切均是接受我們的邀請而來,守我們的約定而去。
有些人覺得這個太沉重了。當注意力回歸自身,在自身身上挑剔自己的種種毛病,有些人開始自責,開始將所有的一切引歸自己身上。全是自己的錯!
我覺得該感恩自己而不是責怪。因為自己經(jīng)歷了這些,慢慢成為了現(xiàn)在的自己。每一個選擇,在看到結果后雖然后悔,雖然不安,雖然不甘,但拋開結果回頭看看當初的自己,正是因為他的選擇,你才完整經(jīng)歷過了這條路。
而他沒選擇的,在過去,在現(xiàn)在,在以后,這份經(jīng)歷你永遠都不會再有。
即使在未來一個相同的選擇擺在你的面前,這個選擇也不是當初的選擇,這個你也不是當初的你。所有的選擇并沒有對錯之分,當你是自己選擇的時候,你將自己承受選擇下所有苦難和痛苦。當你的選擇來自別人的時候,你就可能對別人的干預發(fā)起攻擊,或者選擇后結果不理想的時候,即將所有歸因轉移到別人身上。無論是哪一種,該過去總是過去,留下傷口的總要我們慢慢去原諒,治愈。
我們將注意力回歸于自身并不是為了責怪自己,而是讓自己更明白,自己所走的每一步,都存在屬于自己的意義。感謝那些過去的我造就了今天的我。
當然,當我們用這種方式學習,成長的時候,它是一條不歸路。它讓你在心中樹立了一個像燈塔一樣的指引,像高壓線一樣的界限,你看到了便是看到了,永遠不再遺忘不再回歸到混沌的狀態(tài)。它也會讓你懂的每一步屬于自己的意義,促進自身的成長。成長的路千千萬,這只是其中一條,你懂了便是懂了,走過了便是過了。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