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年級的兒子最近在數(shù)學課上學習了圓角分,但是只是略懂而已。也或許正是因為如此,兒子對于花錢這種行為躍躍欲試,直到一天我在廚房里做飯,回到房間看到他在藏什么東西,我就覺得兒子肯定有什么東西在瞞著我。這時的我裝作沒看到他藏東西的行為,就說:兒子,你是媽媽最親近的人了,開始你在媽媽肚子里,離媽媽最近了,我們是不是最好的朋友啊?兒子說是。"我們已經(jīng)是最好的朋友了,有好東西是不是該一起分享呢?”我特意離兒子很近地坐著對他說。我等了一會兒,只見他慢慢地低著頭在后褲兜里捂著一塊橡皮,我一看是變形金剛的呢,黃色的,應該就是那個大黃蜂。我當時就說:兒子,你很喜歡這塊橡皮,是么? 他頭也不抬地點了點頭。后來我一想,不對啊,他什么時候去買的呢?在哪拿的錢呢?在哪里買的呢?拿了多少錢去的呢?自己還是和別人一起去的?會不會還背著我買了別的呢?一連串的問號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這時怒火中燒。廚房里還熬著飯呢,趕緊跑到廚房里繼續(xù)準備晚飯,沒過一會兒跑到兒子面前對他說:兒子,你這樣做太讓我傷心和失望了,你的行為很讓我失望,你為什么拿錢不告訴我一聲呢?我會到廚房里繼續(xù)炒菜,然后想起了剛才面對兒子的一幕又一幕,想到了自己小時候也曾拿過錢偷偷買東西,買回來就說是別人的。我們小時候,是因為家庭不富裕,爸媽很控制花錢。可以說自己就沒有花過,看到別人買東西,也很眼饞。我就在想,是不是控制錢的問題上出了差錯?還是他想嘗試下花錢的滋味呢?(這次7元竟然只買了兩塊橡皮)花錢自己也嘗試過,不過之前每次都是支付的錢和標價一樣的多。
晚飯后,我就獨自忙自己的事情,心理上有些不愿搭理兒子,還大聲對他說:你這樣做,你的行為太令我傷心了!兒子自然嚇得不敢有任何反抗,只是獨自在寫著自己的作業(yè)。只見自己寫完之后,孤零零地去準備被子去睡覺,我就在這時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因為拿錢被媽媽說是“偷錢行為”的那種孤獨和無助感,猶如過電影般在我的腦海里出現(xiàn)。這時我才意識到兒子的內(nèi)心該是多么孤獨無助??!于是去看他,兒子抽抽噎噎地對我說;mama,我錯了,放聲大哭,并摟著我的脖子繼續(xù)說;mama.以后我再也不會這樣做了!我摟緊兒子說:媽媽相信兒子,做錯事情不可怕,錯的是不敢去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不去改正。
是啊,在孩子身上,我不喜歡他的“私自拿錢”,我擔心他會偷錢,想起了童年的自己,自己何嘗沒有私自拿過呢?在別人眼里這或許就是一種偷竊行為。后來我把我的擔心告訴了他,他沒有任何言語的回應,只見他低下了頭,眼睛又濕潤。我相信我的兒子已經(jīng)成長了。 我也何嘗不是呢?不要第一時間用自己的思維去判斷孩子,更不要用錯誤的定位去評價孩子。我反思了很多、、、、、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