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天,一位學員朋友在啟迪教育二群里分享了一篇文章《眼神的力量:含情脈脈地注視》,我讀后,深有感觸。當我讀到一年不跟爸爸說話的女兒跟爸爸說的第一句話竟是"你是不是有神經病啊"時,情不自禁地笑了,但笑過之后又感到無比的辛酸,盡管女兒的話很不禮貌,爸爸還是非常激動,并立即跟我們的家庭教育專家聯(lián)系,請教緩和親子關系的方法。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真的不容易。盡管我們家長對孩子的愛是不打折扣的,但有時不經意間就把孩子越推越遠了。我記得,大兒子上初一時,一次期中考試成績不理想,語文試卷又寫得亂糟糟地,一時火冒三丈,在教學樓一樓的大廳里打了兒子一巴掌,盡管兒子沒有像文中的女兒一樣不跟我說話,但當時兒子表情發(fā)木,他的學習成績也沒見好轉,反而變得厭學。他與我的關系又能好到哪里去?孩子厭學的原因有很多,而父母不當的管理方式定會對孩子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我還記得,有一次兒子跟我說:"上物理課時,我正在算著題,物理老師走過去冷不丁地問我'算得怎么樣了',嚇我一跳。"當時我沒有理解孩子感受,反而站在老師角度(我了解他的物理老師,是一個認真優(yōu)秀的老師。)對兒子說:"你在第一桌,老師通過你了解課程進展情況很正常。"也許是我不注意與兒子的溝通技巧吧,盡管我的話不錯,卻沒有收到很好的溝通效果,只記得兒子當時跟我強調:"她這么一問我都不知算到哪了"??傊瑑鹤訉ξ锢砝蠋煷驍嗨鲱}這一行為很不滿。而此后,兒子對我很少談論他班級的情況,而我對他的班級里的事情也知之甚少。相反,和我兒子同班的一名女生,卻常常對她媽媽(我的同事)談論班里的情況,兩相對照之下更顯得我教育孩子的失敗。目前在大兒子眼里,我是一個愛說教,愛講大道理的人。他關心我,幫我分擔家務,但卻說不上喜歡我。而我仔細斟酌與兒子的感情,在學習家庭教育后,好像也是在刻意地去看大兒子的優(yōu)點,對他的學習狀況,對他的書寫,對他不穩(wěn)定的情緒,卻是感到壓抑和不滿的時候比較多。接納孩子,無條件地愛孩子,真正實施起來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相互的,作為不惑之年的我,與兒子相比,更具理性和自我控制力,為了孩子能更快樂更健康地成長,我應該學會與人溝通的技巧,增進親子關系,努力做到接納孩子的一切,正確面對孩子存在的問題,用對方法,與兒子形成良好的親子關系。加強學習,少對孩子說教,有技巧地與兒子溝通,盡量降低育人錯誤率,做一個孩子喜歡、自己滿意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