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2007貫徹《綱要》走進南京”幼教展示活動在江蘇省省級機關(guān)第一幼兒園啟動。160名來自北京、浙江、福建、新疆等6省10市的幼教專家,將在5天時間里對南京的幼教教學(xué)成果進行觀摩交流。而昨天一堂讓孩子和家長換位思考的展示課令在場的很多家長感到震撼,驚嘆道,自己對孩子的“包辦教育”可能會親手毀掉孩子本該健全的情感。
在觀摩課上,江蘇省一幼一名大班的學(xué)生和家長成了展示主角,他們要通過閱讀《逃家小兔》活動進行換位感受。讓記者吃驚的是,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家長們都不依不饒地緊跟孩子左右,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保護。在課堂上,孩子表達了各種“逃跑”的愿望,有孩子說想變成小鳥,而家長就要立刻變成大樹供其棲息;孩子說想變成珊瑚,家長就要變成大海來寬容;孩子想逃回家,爸爸表示自己愿意變成孩子的玩具……課后,6歲的小柏樹告訴記者,媽媽總是很愛他,什么都會給他,通過這次活動,他知道媽媽很愛她,總在她身邊,以后吃什么也要想著媽媽。而柏樹的媽媽則告訴記者,她今天才發(fā)現(xiàn)孩子也需要自由,寶寶希望能變成小鳥,讓她感受到家庭太多的愛會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變得自私和嬌縱。
省一幼園長顧麗萍告訴記者,現(xiàn)在家庭教育中“錯愛”情況非常普遍,獨生子女普遍享受著一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他們在餐桌上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而不會顧及是否與別人分享;他們在超市里為了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可以對成人無休無止地哭鬧;他們在游戲活動中,為了得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可能會出手傷害同伴;他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不知如何解決時,只會一味地呼喚成人……針對孩子們出現(xiàn)的這種狀況,我們不能只看到孩子們所反映出來的自私、要強、依賴等一個方面的問題;而必須從另一個方面,看到問題的核心所在:家長過度溺愛,剝奪了孩子們鍛煉的機會。對于孩子的情感教育,只是成人的一味付出。作為成人,過多地注重了滿足于孩子的生理需求,而沒有滿足于孩子們的心理需求,因此家長更應(yīng)該靜心去觀察,學(xué)會給孩子理智的愛,“如果孩子不愿意去吃飯,可以選擇讓孩子暫時性挨餓。因為一味地順從與遷就,只會讓孩子變得嬌縱與自私?!惫矎d幼兒園的薛青園長也表達了共同的觀點。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怎樣與孩子溝通[2] [2006-11-04 21:41:00]
- 怎樣與孩子溝通[3] [2006-11-04 21:42:00]
- 兒童不宜進行的三種運動 [2006-11-06 17:08:00]
- “巧妙”拒絕孩子不可取 [2006-11-06 17:0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