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某校日前在一堂家庭教育課進行測試時發(fā)現(xiàn):家長對自己孩子的缺點普遍能一口氣說上十幾條,可一提到優(yōu)點卻支支吾吾,大多只說出一兩條。專家建議,家長對孩子期望值不應不切實際,以免給孩子造成巨大精神壓力,乃至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市教科院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專家樂善耀說,當時有近百名家長上課。當問及“誰能說出孩子10個缺點”時,有20多名家長舉手發(fā)言,有的還不假思索舉出十幾條;但問及孩子10個優(yōu)點時,幾乎難倒全場。有三四名家長勉強答出一兩條,其余的苦思冥想,一條都答不出。專家指出,測試結(jié)果并非個別現(xiàn)象,六七成中學生的家長對孩子不滿,最不滿意的就是學習成績。
一位六年級學生的家長說,他女兒考進班內(nèi)前10名,興高采烈地哼歌,但他提醒孩子不要沾沾自喜。理由是班內(nèi)前10名在年級中就排到近百名了,這個成績?nèi)绾文芸歼M好高中?孩子聽后覺得很委屈。專家指出,不少家長看不到孩子的進步,而總喜歡拿自己孩子的某個方面與更優(yōu)秀的孩子比,結(jié)果越比越不滿意,使孩子的壓力與日俱增。
不滿意的根源,是家長過高的期望值。某中學高二小王同學的母親告訴筆者,她所有精力都花在兒子身上,兒子一有進步,她就認為是自己的心血有了結(jié)果。可她又總覺得兒子不夠努力,沒達到她的要求。現(xiàn)在,本來聽話的兒子心理逆反,母子間基本無法溝通。
樂善耀指出,父母對孩子不滿意,可能引發(fā)孩子的心理問題。不少孩子用逆反來“抗壓”,但承受能力畢竟有限,壓力過大又找不到釋放渠道,就容易出問題。家長若只用學習成績好壞來評價孩子,使成績成為“不可承受之重”,其他能力即便再強也得不到肯定,容易使孩子消極失望,個別中小學生甚至有可能采用自殺等極端方式。
專家呼吁,家長要改變觀念:好孩子的標準是既要學習好,又要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家長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鼓勵孩子的點滴成長,學會溝通和平等交流,應避免使用刺激性語言,以免對孩子造成傷害。
(來源:解放日報 )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早期刺激和嬰兒的智能開發(fā) [2005-12-18 07:55:00]
- 親子關(guān)系重在“恒久經(jīng)營” [2005-12-18 08:00:00]
- 做醫(yī)治孩子心靈創(chuàng)傷的情緒醫(yī)生 [2005-12-18 08:07:00]
- “我們討厭在飯桌上挨訓” [2005-12-18 08:0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