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調(diào)查報告稱,在我國約3.4億的18歲以下青少年中,大約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突出表現(xiàn)為人際關系、情緒穩(wěn)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其中,中小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為21.6%至32%,大學生心理行為障礙率占16%—25.4%,并且有上升趨勢。
存在決定意識。心理是人的頭腦反映客觀現(xiàn)實的過程,也是人的思想、感情等內(nèi)心活動。心理素質(zhì)是一個人的重要素質(zhì),它決定人的行為取向。3000萬青少年心理異常,這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也不是一個小問題。如何通過心理教育,幫助他們排除種種心理障礙,使他們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是個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學校是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但是,目前學校尤其是中小學,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心理教育還沒有擺上應有的位置,具體表現(xiàn)在“四無”上,即無現(xiàn)成教材、無教學計劃、無課時安排、無檢查考核。一些學校雖然也開設了心理咨詢活動室,但問津者寥寥無幾,效果也欠理想。由于升學壓力太大,導致不少學生發(fā)生情緒障礙,有的思想抑郁,有的心理異常,有的情緒不穩(wěn),有的行為失控,個別的甚至走向極端。種種跡象表明,打開一扇門,讓心理教育走進課堂,是時候了。
心理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心理教育在學生個性的形成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生沒有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往往也就沒有良好的道德素質(zhì),不僅學習受影響,也影響未來的發(fā)展,影響立志成才。馬加爵自蹈死地,西南某大學一周內(nèi)有三名大學生跳樓自殺,均與他們的心理素質(zhì)有關。不錯,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成才必須先成人,人尚且做不好,也就成不了才。即使成了“才”,恐怕也是個“歪才”。
心病還需“心”來治。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往往積以時日,有其一定的思想背景和原因。只有通過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實施正確的心理疏導,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才能有效地使他們排除心中的塊壘,放下包袱,輕裝前進。因此,務必不能放松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學校不僅要騰出一定的時間給學生上心理課,還要配置心理健康教師。
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就是關注民族的未來。誰來為青少年心理導航?學校有責,家庭有責,全社會有責。讓我們攜手并肩,共同為青少年心理導航,使他們揚起理想的風帆,成功地駛向希望的彼岸!
【作者:沈仰佑】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雞翅”下的“熊”鷹難高飛 [2005-11-24 11:22:00]
- 上海:17歲少年連打4晚《傳奇》后“一睡不醒” [2006-03-14 17:38:00]
- 上海:皮膚開裂嚇寶寶2歲以下兒童不宜看電視 [2006-03-14 17:42:00]
- 北京:兒童做廣告是童工行為 11名委員建議叫停 [2006-03-15 13:0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