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父母的,總想讓孩子生活得快樂,這是人之常情。可是如果作父母的父母一味地為了滿足孩子的快樂,或者說讓自己生活在孩子快樂而快樂的氣氛里,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愛孩子,就要讓自己心里苦一點。
孟母三遷,一個婦道人家,所受的顛沛流離的形體之苦自不必說,她還要忍受因此帶來的流言蜚語之苦,要忍受因此而生的對孟子成長有利與否的擔心之苦,更還要承受因孩子苦而自己更苦的愛子之苦。事實證明,孟母所受之苦是值得的,岳母刺字的故事也因此家喻戶曉。
這樣的父母古有,今亦有之。有一位家財百萬的母親。她患了癌癥,臨死前為了教給兒子生存和競爭的能力,她毅然將兒子忍痛逐出家門,讓其漂泊流浪自己打工活命。在面臨饑餓威脅的時候,在面臨暴力和危險的時候,兒子向母親求助,她斷然拒絕了兒子的請求。然而,每一次,她的心都在流血,因為她將不久于人世,她多么希望在世時給兒子更多的母愛,可是她寧愿在心里讓自己受苦,也不愿讓兒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受更多的苦。就這樣,在她的激將和“逼迫”下,兒子終于掌握了過硬的生存技能。在她架鶴西去的時候,兒子滿懷感激地接過了她留下的家業(yè),并將那份家業(yè)打理得井井有條。試想,沒有她當時忍受的那份心靈之苦,何來兒子的成材?柔道金牌得主唐琳的母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忍不住淚流滿面地說:“那時候,看到她練得渾身是傷,經常痛得睡不著覺,我就在背地里悄悄地流淚。有時甚至想讓她半途而廢算了,可一想到這樣會誤了孩子的前程,便咬咬牙只得將痛苦壓在心里?!辈浑y想象,如果母親因為忍受不了那時的心理之痛而半途拆回了女兒,又怎么能造就今天的奧運冠軍?
是呀,孩子是父母的親骨肉,誰不疼,誰不愛,可是父母如果不肯忍受孩子成長歷程中所必須經歷的痛苦,并強打笑顏給他們加油鼓勁,孩子何來忍受成長痛苦的決心和勇氣?是呀,忍為父為母心理上的一時之苦,方鑄孩子一生的幸福和歡樂。(李桂芳 051031)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愛,在人生的春天播種 [2005-11-08 22:51:00]
- 愛的另一種表達 [2005-11-08 22:54:00]
- 愛因斯坦--我們學習的永遠典范 [2005-11-08 23:02:00]
- 把好奇引向創(chuàng)新 [2005-11-08 23:0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