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拜訪一位朋友,發(fā)現(xiàn)他正在與兒子搶吃一塊巧克力,朋友先是跟兒子講道理,讓兒子分一半給他,兒子不干,朋友生氣,兒子最后乖乖地分了一半給他。我感到奇怪,朋友是不喜歡吃巧克力的人,怎么今天破例了;再說,朋友家境寬裕,也不至于缺少多買塊巧克力的錢??吹轿乙活^霧水,朋友解釋說:“我不愛吃巧克力,但我想讓孩子從小學會回報?!?br /> “讓孩子從小學會回報,”這句話說得真好!的確,回報意識對孩子的成長有著相當?shù)闹匾?。第一,它可以使孩子由回報父母變成回報他人和社會,從而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人如果對父母都吝于付出,我們是無法指望他向他人和社會奉獻愛心的。相反,一個從小懂得回報父母的人,等于接受了一項長期的為他人著想的訓練,這種“訓練”時間長了,回報成為習慣。第二,他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寬闊的胸襟,一個沒有回報意識的人,不可能真正忍讓別人,他們說話,做事只有一個出發(fā)點:我能得到什么。只有那些懂得為他人奉獻的人才可能具備一種博大的胸懷,因為他們恨少想到需要得到什么,自然也就不會過分計較自己會失去什么,因此對他人的行為也就過多了幾分理解和合作。第三,它還會成為孩子成才的原動力心里只裝著自己的人,也可能在寫學業(yè)上發(fā)奮,但這種動力不會持久,達到目的之后,他們就會改弦易轍;總想為別人做點什么的人才會真正追求卓越,因為他們知道,一個人越出類拔萃,對社會的貢獻越大,自己生命的意義也越能得到體現(xiàn).
然而,生活中相當一部分父母不懂得這一點,他們對孩子無限地付出,卻從不要求孩子回報什么,孩子因此變得自私,長大之后,常常與社會的道德,法律規(guī)范發(fā)生沖突。
教會孩子回報,這是父母育兒職責中不能漏掉的一課,也是孩子日后被社會接納的基礎(chǔ)。(高山03-5)
相鄰博客
- 多給孩子點表揚 [2005-08-17 17:23:00]
- “對每一個美分珍愛有加” [2005-08-17 17:25:00]
- 濱濱怎么哭了 [2005-08-17 17:26:00]
- 用鼓勵和尊重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2006-01-05 21:0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