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奇,你在干什么呀?”母親說著,走進(jìn)了兒子的小房間。原來,奇奇正在從口袋里往外掏雜七雜八的東西,什么粉筆頭、橡皮擦、玻璃球、螺絲帽、果核、瓶蓋及彩紙等。母親頓時火了:“哪里來的這些臟東西?怪不得你的衣服只有一天好穿,原來在撿這種破爛!”說著,母親一把擄過雜物,徑直往外走,把它扔進(jìn)了垃圾桶,盡管奇奇死死地拖住母親的褲子,但終究無能為力,最后只好放聲大哭以示抗議。此次后,母親滿以為兒子不會再去撿這些東西了。誰知,三天后,奇奇的口袋又裝滿了雜七雜八的東西,只不過換了一些品種而已,多了像廢鑰匙、眼鏡腿、破軟盤、斷鋼筆之類。母親見后,自然又想把它扔進(jìn)垃圾桶,可這次,奇奇聰明了,他早早地把它藏了起來。母親警告說:“以后再撿這些東西,我就不要你回家了,你就跟著大街上那些要飯的人去吧!”奇奇當(dāng)然知道這是母親嚇唬他,以后,只要喜歡的,他照撿不誤。于是,母親只好訴諸武力,掀開褲子,在小屁股上扇上幾記。扇過之后,孩子能不撿了嗎?恐怕難說。
像奇奇這樣愛拾撿和收藏破爛的幼兒恐怕并不在個別,據(jù)有關(guān)教育專家統(tǒng)計,在4-10歲的兒童中,大多數(shù)人都有這種愛好和習(xí)慣,有的還非常投入。這種行為,從衛(wèi)生的角度講,當(dāng)然是不好的,它容易使孩子感染病菌和劃破皮膚,影響身體健康,但是不是就應(yīng)該堅決封殺呢?專家認(rèn)為:不!那么,家長應(yīng)該怎么對待孩子的這種行為呢?
對策一,要充分認(rèn)識到這是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種表現(xiàn)。那些小雜物,因?yàn)橹庇^、形象、方便、容易得到。于是就開始拾撿和收藏。正是通過這些東西,他們對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正是通過對這些雜物的玩耍,孩子的感官變得敏銳起來,動手能力變得強(qiáng)起來。可以說,這些雜物,在孩子的眼里是珠寶,對孩子的成長來說,也確實(shí)起了一般珠寶所不能起的作用。如果家長強(qiáng)行禁止,無疑是對孩子思維的扼殺。
對策二,要給予必要的引導(dǎo)。一是要求孩子對自己喜歡的雜物清洗和擦拭。二是要求孩子對雜物進(jìn)行分類,不要亂七八糟放在一起。分類可以按材料分:比如塑料的一類、金屬的一類、玻璃的一類;也可以按用途分,比如可寫的、可看的、可玩的等,也可按顏色分。分類過程實(shí)際上就是一個思維的鍛煉過程。三是要求孩子對雜物作簡單的回答,以擴(kuò)大和加深孩子對雜物的了解。任何一件雜物,都包含著豐富的知識和信息。父母可經(jīng)常選擇一些孩子容易理解的雜物,提幾個問題,讓孩子去思考。比如對一個六角形的螺絲帽,可這樣問:為什么要有這么多角?經(jīng)常問問,能培養(yǎng)孩子善于思考的良好習(xí)慣。
對策三,可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雜物讓孩子永久地保存起來。孩提時代是人生最快樂、最值得回憶的一個時期。家長可提醒孩子保存一些有代表性的耐藏的東西,如反映時代特色的孩子特別喜歡的飲料罐、塑料手槍、玻璃彈子等,也可代為孩子保存,以便作為今后回憶的線索。(文/朱華賢4-8)
相鄰博客
- 學(xué)會利用時間 [2005-08-10 17:37:00]
- 看著孩子做作業(yè),不好 [2005-08-10 17:40:00]
- 多敘說利于成長 [2005-08-10 17:41:00]
- 多數(shù)家庭花錢多 但缺“軟投資” [2005-12-31 08:5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