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說:“我剛給孩子買了個電動小汽車,可沒兩天卻發(fā)現已經被孩子拆成一堆零件了”;也有的家長說:“我給寶寶買的洋娃娃,本來穿著漂亮的裙子,寶寶卻把她的裙子給脫了,胳膊也扭了”;另一位家長反映:“寶寶把鏡子打破了,他竟然努力地用膠水去粘,想讓鏡子 “ 破鏡重圓…… ” 。
對于上述家長反映的孩子的 “ 破壞行為 ” ,專家提醒說,千萬不要粗暴地干涉孩子的探索欲。這樣的 “ 破壞性 ” 其實是值得鼓勵的。專家還說,把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拆開,是孩子學習探索的一種表現,他們不是故意去破壞一個東西,而是因為他對這個東西感興趣,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如很多男孩喜歡把玩具拆開,去看車子里面到底是什么,車子為什么會動等,他是沉浸在了自己喜歡的事物里面,并努力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尋找答案。
專家認為,對于孩子這樣的 “ 破壞 ” ,家長首先要對孩子有寬容的心態(tài),因為破壞的過程就是個學習的過程。不要嚴厲地批評孩子,也千萬不要說 “ 不許再把玩具拆了,不然下次就不給你買了 ” 等這樣警告和威脅的話。因為家長的批評和威脅很可能會扼殺孩子可貴的探索精神。
其次,家長應該盡可能地鼓勵并且參與進來,因為孩子 “ 破壞 ” 的過程,是一個手、眼都在活動的過程,能夠促進他們思維的發(fā)展。鼓勵孩子適當地 “ 破壞 ” ,就是在鼓勵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對更多事物的探索興趣。所以,當家長看見孩子把機器人拆了,應該蹲下來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 “ 機器人里面是什么啊,怎么會動的啦? ” ……引導、幫助孩子尋找結果,然后再跟孩子一起把拆開的玩具恢復原樣。這樣才能讓孩子在 “ 破壞 ”――― 探究 ――― 重建中獲得心理的滿足。
專家認為,家長們在鼓勵孩子 “ 破壞 ” 的行為之余,還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孩子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多提些問題讓他們去猜、去想,比如,鬧鐘滴滴答答地走,家長可以問,鬧鐘為什么會響,為什么會走呢?皮球為什么一拍就跳很高,如果把氣放了,還能跳那么高嗎?要在問題提出后,主動帶領他們從 “ 破壞 ” 中尋找答案。
相鄰博客
- 父親的放手 [2007-02-25 19:44:00]
- 尊重和利導學生的個性 [2007-02-25 19:44:00]
- 咨詢:從學會欣賞孩子開始 [2007-02-25 20:15:00]
- 家長如何讓孩子喜歡畫畫 [2007-02-25 20:1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