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網(wǎng)絡(luò):
自閉癥兒童由于感官訊息處理的困難,常造成他們的學習方式有異于一般兒童,他們可能在某些發(fā)展上表現(xiàn)特別優(yōu)異,而在某些發(fā)展則明顯有困難,這就是自閉癥兒童常被稱為「零碎的天才」;了解自閉癥的學習特質(zhì),才能幫助自閉癥跨越學習困難的鴻溝,其學習特質(zhì)包括:
1.感官覺知的問題:
由于自閉癥兒童對于感官刺激多呈現(xiàn)選擇性反應(yīng),常過度偏好某些感覺,對某些感覺刺激又過渡排斥,例如:有些孩子過度偏好觸覺,碰到什么東西都要摸,而有些孩子一緊張就會開始跺腳、轉(zhuǎn)圈圈來安定其神經(jīng)。
2. 認知學習策略問題:
自閉癥兒童常使用過于偏窄的學習管道來學習,而非多感官學習。一般的人是用多重感官在學習的,例如不僅看到投影片上的字也可聽到講者的聲音,但有些人則看了就聽不到,聽了就看不到,這不僅是自閉癥的孩子會這樣,一般的人也可能會有這種情形。
3.過于依賴記憶策略:
記憶能力特佳是自閉癥兒童給人印象深刻的一部份,但是過渡使用記憶策略而不求慎解,會影響其學習,例如有些孩子很會背九九乘法但是不會計算;有些孩子很會背唐詩三百首,但是他們不了解意思。
4.語言溝通問題:
將近有1/2的自閉癥孩子沒有口語溝通能力;有口語的個案也常呈現(xiàn)以「非慣性語言」的溝通特質(zhì);所謂的非慣性語言指的是利用可區(qū)辨的語句或是語詞表達,但是跟社會所能接受的溝通慣例不同,一般人難以理解他的意思。
~自閉癥的非慣性語言常用四種方式表現(xiàn)~
A.仿說:
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立即式的仿說,例如你問他,他立刻模仿,可能模仿整句也可能只重復(fù)后面幾個字;還有延宕式的仿說,可能在學校聽到的話,回到家后才會說。
B引喻式的語言:
例如「你很兇嗎?你不兇我要吐口水喔」,這種語句的功能常是用來抗議、表示拒絕的,或為了要求的、表示需要的。
C.不停地問問題:
這類型比較少見,其溝通目的在尋求注意或要求傳遞訊息。
D.固著性的談話:
像宣告式的語言,例如「東西放好不可以掉下來,小心喔!小心喔!」一直重復(fù)地說。
非慣性的語言是不容易改掉的,除非他們在溝通理解上面有所進步。比較重要的是,老師和家長們要了解孩子在使用非慣性語言時的真正溝通意圖及目的,而滿足其溝通需求。孩子在使用非慣性語言時都有不同的功能,使用非慣性語言的自閉癥個案,他們的認知層次都比較高,比較好,也就是常聽到的高功能自閉癥。
5. 社會性互動問題:
1.感官覺知的問題:
由于自閉癥兒童對于感官刺激多呈現(xiàn)選擇性反應(yīng),常過度偏好某些感覺,對某些感覺刺激又過渡排斥,例如:有些孩子過度偏好觸覺,碰到什么東西都要摸,而有些孩子一緊張就會開始跺腳、轉(zhuǎn)圈圈來安定其神經(jīng)。
2. 認知學習策略問題:
自閉癥兒童常使用過于偏窄的學習管道來學習,而非多感官學習。一般的人是用多重感官在學習的,例如不僅看到投影片上的字也可聽到講者的聲音,但有些人則看了就聽不到,聽了就看不到,這不僅是自閉癥的孩子會這樣,一般的人也可能會有這種情形。
3.過于依賴記憶策略:
記憶能力特佳是自閉癥兒童給人印象深刻的一部份,但是過渡使用記憶策略而不求慎解,會影響其學習,例如有些孩子很會背九九乘法但是不會計算;有些孩子很會背唐詩三百首,但是他們不了解意思。
4.語言溝通問題:
將近有1/2的自閉癥孩子沒有口語溝通能力;有口語的個案也常呈現(xiàn)以「非慣性語言」的溝通特質(zhì);所謂的非慣性語言指的是利用可區(qū)辨的語句或是語詞表達,但是跟社會所能接受的溝通慣例不同,一般人難以理解他的意思。
~自閉癥的非慣性語言常用四種方式表現(xiàn)~
A.仿說:
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立即式的仿說,例如你問他,他立刻模仿,可能模仿整句也可能只重復(fù)后面幾個字;還有延宕式的仿說,可能在學校聽到的話,回到家后才會說。
B引喻式的語言:
例如「你很兇嗎?你不兇我要吐口水喔」,這種語句的功能常是用來抗議、表示拒絕的,或為了要求的、表示需要的。
C.不停地問問題:
這類型比較少見,其溝通目的在尋求注意或要求傳遞訊息。
D.固著性的談話:
像宣告式的語言,例如「東西放好不可以掉下來,小心喔!小心喔!」一直重復(fù)地說。
非慣性的語言是不容易改掉的,除非他們在溝通理解上面有所進步。比較重要的是,老師和家長們要了解孩子在使用非慣性語言時的真正溝通意圖及目的,而滿足其溝通需求。孩子在使用非慣性語言時都有不同的功能,使用非慣性語言的自閉癥個案,他們的認知層次都比較高,比較好,也就是常聽到的高功能自閉癥。
5. 社會性互動問題:
自閉癥兒童之互動動機弱、互動方式別人無法理解、無法解讀互動情境。例如,他正在生氣時我們過去拉他的手,我們的意思可能是要安慰他,但是他的經(jīng)驗可能是有人伸手過來就是要握手,他可能就會伸出手來握手這就是自閉癥解毒互動訊息困難情形,他們常誤解別人的互動意義。
6.有自我刺激行為:
6.有自我刺激行為:
也許是為了滿足他的感官需求或是游戲特質(zhì)仍停留于感官性游戲階段,自閉癥個案常有自我刺激行為。當然,自我刺激行為的出現(xiàn),也可能是因為個案無法理解外界訊息、無法融入環(huán)境或太無聊有關(guān);有些個案需藉自我刺激來誘發(fā)神經(jīng)反應(yīng)或安定神經(jīng)。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自閉癥的診斷 [2007-02-21 20:22:00]
- 自閉癥兒童的行為模式 [2007-02-21 20:25:00]
- 咨詢0005:我被人看不起,怎么才能變壞!(原創(chuàng)) [2007-02-22 10:52:00]
- 咨詢0006:孩子從小學六年到一年級心態(tài)變化?(原創(chuàng)) [2007-02-22 11:0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