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上學了,因為沒有早教(除了最后半年在幼兒園接受過 “珠心學”教育),所以一切從零開始。
我堅奉:將應試教育交
所以我著重抓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學習習慣養(yǎng)成:1、每天回家,洗手;
2、請孩子取出“回家作業(yè)記事本”(憑良心講,真的象天書一樣,因為那時兒子還不會寫字,拼音也寫不全,上課也聽不全,記得一塌糊涂,只好讓盡量兒子回憶);
3、寫字姿勢和要求講一遍;
4、作業(yè)要求:快——準——字寫好;
5、獨立做作業(yè);
4、不懂集中最后一起問。
我的“督導”方法:
1、觀察(寫字姿勢、作業(yè)情況)
2、發(fā)現問題:兒子做算術答案準確率很高,但是速度很慢(后經詢問:速算為班級倒數2名)
3、糾正方法:第一天,10道算術題,拿表在旁邊,告訴兒子我們來個測試,看看能不能在5分鐘時間內完成?
(超時。實話告知。然后教兒子一題做完,馬上做下題。)
第二天,10道算術題,拿表在旁邊,告訴兒子我們繼續(xù)測試,看看能不能在5分鐘時間內完成?
(與昨天差不多。告訴兒子有進步。然后告訴兒子如果遇到不會做的,先跳過。最后還過來做。)
第三天,10道算術題,拿表在旁邊,告訴兒子我們再來測試,看看能不能在5分鐘時間內完成?
(進步。表揚兒子方法對,有進步了。然后將昨天的方法用熟。)
第四天,10道算術題,拿表在旁邊,告訴兒子我們再來測試,看看能不能在3分鐘時間內完成?
(進步。表揚兒子厲害。然后告訴兒子做數學要會:寫第一題的答案時,眼睛要看下面一題的題目了,依次類推……)
第五天:10道算術題,拿表在旁邊,告訴兒子我們再來測試,看看能不能在2分鐘時間內完成?
(進步。將第四天的方法用熟。)
4、告訴正確學習方法:重在上課聽講。
一個半月后,兒子養(yǎng)成了學習習慣,從此,自己獨立執(zhí)行。
“督導”職責由天天監(jiān)督為作業(yè)指導,因為每天要簽名。著重關注錯題,分析錯誤原因:我的字典里沒有“粗心”二字——深深明白,“粗心”說出輕巧,后患無窮——家長僥幸,孩子借口,都是自欺欺人的不當行為。因為所有失敗者都有一個特質,就是會找借口、將責任外推。杜絕錯誤,從關注小細節(jié)做起。
我從來不以分數論英雄。一般我更關注扣分的原因。這歸功于我特有的教育功力:我能透過分數看出孩子的錯誤根源所在。然后對癥下藥。自然效果不凡。
結果,兒子速算成為班級第2名,更可喜的是,兒子自此喜歡上算術課了。展示出數學天賦。與奧數、中華杯結緣、相伴。
相鄰博客
- 家庭教育的特點(草稿) [2007-03-05 21:09:00]
- 兒子“督導”(原創(chuàng)) [2007-03-06 11:31:00]
- 恭喜閃閃:家族添丁,人旺財旺! [2007-03-08 09:03:00]
- 孔子經典(黃慧賢) [2008-01-30 15:3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