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弱水,只取一瓢。對于教育,老法師孔子處最欣賞的就是因材施教,覺得是教學(xué)典范。比如: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由也兼人,故退之;求也退,故進(jìn)之。”
學(xué)習(xí)、踐行著。
只是奉行:播種原則。
只是在播種的時候牢記:我是在行事,而不是在布施。所以,我做事,要讓對方所得:
1、無罪惡感:這是我優(yōu)秀學(xué)員教我的。她說,老師對自己的孩子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都是血肉之軀,焉能無情。但是如何表達(dá)謝意頗費心思,最終得出一個經(jīng)典經(jīng)驗:給予對方心儀的,對方就會生歡喜心,受之無罪惡感。那次她給了老師600元書券,看到老師二話不說,開心珍收起來。她讓我明白:富貴在心,有品之人,不在于賞己,在于度人。
2、無羞恥心:嗟來之食,不在于食物有毒,而在于人格受辱。我親眼目睹過回族的葬禮,讓我感知生命的公平。我喜歡簡·愛的經(jīng)典臺詞,讓我知道生命的尊嚴(yán)。因此,我愿意大家在同一高度對話。
3、不起貪念:我的親身經(jīng)歷告訴我,“好心”給人帶來的并不都是好事。我看到過人從拒絕幫助—接受難過—受之應(yīng)該—得之坦然—無之吵然的生命蛻變過程。我看到過一只藏獒從絕望中生、從寵愛中死的生命歷程故事。殘酷讓我知道,對方無錯,問題在于我們錯誤的給予。
我希望,人人得之坦然,心中不欠,因為那是贏得、應(yīng)得,因為他們曾經(jīng)付出過。
當(dāng)然,付出的過程,就有了五味雜陳的不同體驗。
昨天,和家長朋友電話中,還談到了這個問題,當(dāng)聽了我一個長長的真實故事后,家長朋友的體會是,“雖然無法用語言來準(zhǔn)確表述聽后感,但是能體悟出我如此做的良苦用心,因為真正能幫助人的是自己,惟有自己?!蔽抑皇侨∑滟Y源助燃而已。
相鄰博客
- 家教技能026:我教兒子學(xué)算術(shù)(原創(chuàng)) [2007-03-06 21:03:00]
- 本色個案005:1年級學(xué)生行為習(xí)慣指導(dǎo)(原創(chuàng)) [2007-03-07 12:18:00]
- 恭喜閃閃:家族添丁,人旺財旺! [2007-03-08 09:03:00]
- 拍馬屁的藝術(shù)——致男同胞(原創(chuàng)) [2007-03-08 22:0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