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還沒有出世,父母應該先要考慮清楚:能不能承擔起撫養(yǎng)孩子、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因為,孩子無法選擇父母,而父母完全可以選擇要不要孩子。既然選擇了給予孩子的生命,就應該讓孩子生活無憂、健康快樂。如果父母自己還沒有長大成熟;如果父母一方還沒有做好準備;如果父母雙方感情還在磨合中;如果……那么請選擇等待,因為對孩子負責,也是給自己幸福的保障。
如果孩子出世未滿3歲,父母特別是母親應該陪伴在孩子的身邊:科學已經論證,孩子對世界和人的認知起源于出生,特別是情感、性格和人格的建構關鍵期在0-3歲。要使孩子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就當給予孩子完整的愛。給予孩子母乳喂養(yǎng)、給予孩子換洗尿片、給予孩子溫柔的撫摸、給予孩子吶吶細語、給予孩子甜美的搖籃曲、給予孩子親切的笑臉、給予孩子深情的注視……相信,這些父母特別是媽媽,都給的起,那么就傾情給予吧!因為,將來會有一個健康、活潑、開朗、聰明的孩子伴隨父母的左右。不要輕易將幼小的孩子托付給老人和保姆,哪怕他們是父母的至親,哪怕他們是教育專家、育兒高手,因為親情無法移植、不可替代。特別是獨生子女,少時飽受長輩的溺愛,柔弱了才能,享受了孤獨?,F(xiàn)在有個自己的貝貝,正好能開發(fā)自己的智能,享受自己的親情。有付出,才會有得到。將來黃昏之年,有兒女圍繞膝旁,就是一幅人間美圖。所以,不要再讓長輩輕易的剝奪自己的幸福。不然,真的就成為最孤獨的獨生子女族了。
如果孩子上幼兒園,父母應該教會孩子與人交往:走出家園,就是天地。就要學會接受社會的規(guī)則,就要懂得待人處世的基本道理。這時期的父母要榜樣示范:讀經書、愛讀書、玩游戲、行方圓、講誠信……父母是老鷹,要能帶兒女飛翔。
如果孩子上小學,父母要給予孩子責任:孩子終于能有一方天地,增進自己的智能、展示自己的才能了。所以父母要教會孩子珍惜這個機會,讓孩子覺得上學是幸福、作業(yè)是義務、自理是責任。這個時期的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身邊,要手把手的教,耐心的輔導,直至孩子羽毛豐滿,在肯定和鼓勵的激勵下,展翅高飛。這個時期,做是硬道理。給予孩子越多動手動腦的機會,孩子就越強。馬太效應是這個時期孩子成長的最好寫照。
如果孩子上中學,父母要給予孩子信任:孩子終于和父母并駕齊驅,甚至超越父母了。這個時期的父母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身后,做堅強的后盾,給予力量和支持。這個時期的父母如果覺得孩子不順眼,要先翻看自己以前的育兒日記,檢討一下自己的教養(yǎng)過失;這個時期的父母如果覺得孩子無法溝通,要先學習青春期心理學、現(xiàn)代家長教育經;這個時期的父母一定要記得:說教無用、打罵只能離間親子關系。這個時期的父母要學會和孩子比賽,看誰學的多、知識活化度高。誰能與時俱進,誰就是強者。
如果孩子上高中或者職校,父母要給予孩子理想和追求目標:學業(yè)高度不代表廣闊和快樂。要讓孩子一生幸福,必須給予高遠。動腦重要,動手更可貴;成績重要,成長更可貴;身體重要,心理更可貴;學業(yè)重要,能力更可貴;同學朋友重要,良師益友更可貴;父母重要,志報國家更可貴。
如果孩子上大學或者工作,父母要給予孩子真誠的祝福:人最幸福的事情,莫過于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yè),圓自己心中的目標。用自己的經驗啟智開悟,用自己的財富導航開拓,用欣賞的眼光祝福孩子前行,記得囑咐孩子:如果命運與您開了個玩笑,家永遠是您幸福的港灣。
如果孩子成家立業(yè),父母要給予孩子尊重:生命的意義在于生生不息,相信追求卓越是人的本能和必然。
相鄰博客
- 論嫉妒(原創(chuàng)) [2007-07-03 07:52:00]
- 理想的軌跡(原創(chuàng)) [2007-07-03 08:55:00]
- 建立自信心的方法(黃慧賢) [2007-07-05 13:02:00]
- 助人先修己(黃慧賢) [2007-07-05 13:2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