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智子太奶奶入葬的日子,便鼓動他同去,目的有二:一是了解從告別到入墓整個習(xí)俗流程,希望他能從傳統(tǒng)中革新;二是加強“我身后事”的囑咐,讓他明白生命的真諦(用肉體換精神、用有限換永恒)和真義(讓家人更幸福和輕松,無論活著還是死去)。
當(dāng)然,這些對于現(xiàn)在的智子而言,是太厚重的話題了,只要尋機灌輸就可。因此,只是強調(diào)了第一點外,還用一個好處“誘惑”他:寫作文有素材了。
因為,我們彼此馴服,所以,雖然都累,但還是早早爬起。到專車上,一路隨車窗外的風(fēng)景移動,我說了“人的生命只是三刻鐘”的秘密、華政刑偵學(xué)習(xí)的科目、政治使良知蘇醒的真實故事(6。4)、讓我成為桃樹肥料的理由……
下車,行進在路上,智子不停的嘮叨著:這是迷信啦、浪費啦……直到看到清明宣傳牌,才明白,原來傳統(tǒng)意義上的清明節(jié)是有著禮儀、祭先、傳承……等等內(nèi)容,并且有放風(fēng)箏、斗雞……等等民俗活動的。(智子問,什么是斗雞?呵呵。)我只是感悟,我們是承前啟后的一代,真正科學(xué)的一代將從我們的下一代開始,因為,科學(xué)需要開明為先。我們這一代家長應(yīng)該是可以成為開明家長的。
到了墓地,在等待的時候,我們四處瀏覽了一圈??吹搅诵屡f變遷和生活水準的提高縮影。智子也從原來的“沒有意思”變成了“就這么一次,應(yīng)該好點”論斷,我則就此告訴智子,堅定自己信念、抵擋(環(huán)境)誘惑的道理。
祭掃過程中,無意回頭,看到一位中年女子,提著一只紙袋,點蠟燭、取香、點香、裝錫箔……非常干練、沒有多余的動作。忙用手肘示意智子快看。結(jié)果,智子觀后,懷疑她是不是別人請來的專業(yè)祭掃工作者。我則感嘆:這個女兒是養(yǎng)到了。從頭到尾,幾乎是幫我們上了堂祭掃先人的現(xiàn)代文明禮儀課。來時三個蘋果、三個橘子、三個包子、一盒青團、一束花、二支蠟燭、八支香、二支煙、二袋現(xiàn)裝的錫箔。去時,只留下鮮花一束。帶走一紙袋吃的和一塑料袋垃圾。靜靜的來,恬靜的做,淡然且坦然;靜靜的走,從容和自然。
智子說,唯一的遺憾是,她留下了一根竹簽——沒有放進垃圾袋里。
為了驗證我們的猜測:是來看爸爸的?是國外學(xué)習(xí)、工作或者生活過的?所以,我們特意去看了這個墓碑,果然看到了先父……,而從二個外孫的名字上可以看到日本、臺灣人的特色……
很多生命中的老師,不需要認識,也無需語言,做即自然,觀之享受。這個女子,用實例再次佐證了:世界上的事情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決定事情本質(zhì)的區(qū)別是行事人的不同。
感恩老天,每次當(dāng)我想注入孩子新的教育的時候,都會成全我,給予孩子的第一次都是真的、震撼的。
相鄰博客
- 沒有假如(黃慧賢) [2008-01-03 21:57:00]
- 咨詢107:憤青少年為那般?(黃慧賢) [2008-01-04 20:08:00]
- 成功人士共同的特質(zhì)(黃慧賢) [2008-04-03 21:14:00]
- 給寶貝(黃慧賢) [2008-04-05 15:0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