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過家庭教育的人,都知道家庭教育有個天然權威性的特點。日常生活中,這個特點常常被我們家長自覺或不自覺地用來管理和教導我們的孩子,特別是當孩子小的時候。權威性從名詞解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些東西,如百度說:權威一詞源于拉丁文auctoritas,含有尊嚴、權力和力量的意思,指人類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具有威望和支配作用的力量(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212843.html?fr=ala0)。而漢典則稱:權威是指權力,威勢;或者是一種使人信從的力量和威望;或者是在某種范圍里最有地位的人和事物。
(http://www.zdic.net/cd/ci/6/ZdicE6Zdic9DZdic83285676.htm)
原來,權威,更多的體現(xiàn)家長的一種力量感、懾服性,讓孩子心生敬意,有敬畏心。
一般來講,有權威性的家長,容易在孩子的心目中建立起家長的威信,孩子比較容易信服家長,愿意聽從家長的指令或建議,對于家長的管教會比較配合。反之,沒有權威性的家長,孩子不受管束影響,行事大膽出格,合作性較差,不大適應集體生活。過強權威性的家長,往往因為獨裁,孩子或被激奮、成為攻擊性的人,或被壓抑、成為退縮性的人。
如此說來,權威性是老天賜給家長的一個家庭教育利器,只是時間和度的把握,是一種技能。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智能的開發(fā),知識的增進,特別是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的時候,家長的權威性必須要逐漸地向威信、影響力轉化。家長威信最遲在孩子讀小學高年級的時候,而影響力最遲在孩子讀高中的時候。
所謂威信,是指名望和信譽。所謂影響力,是指自己對于他人的無聲感召力。
可見,我們家長也不是好當?shù)?,我們在教育孩子成人成材的同時,我們自己也是要越來越有出息的。
首先,我們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我們自己也是要做的。比如,我們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其實我們自己也是要好好工作,天天上進的;我們要求孩子每門學科都成績出色,最好進入重點院校深造。其實我們自己也是要工作出色,不斷晉級的;我們要求孩子搞好師生關系,不和不良學子交往。其實我們自己也是要與人為善,沒有不良習慣或惡習的。
其次,我們希望孩子成就的事情,我們自己也是要努力的。比如,我們希望孩子出人頭地,成為成功人士。其實我們自己也是要不斷通過進修、改造,加入成功者行列的。最低限度的,我們可以成為托起孩子這顆太陽的人。
現(xiàn)在家庭教育咨詢指導工作中,對于這個問題,遇到的最多問題是:孩子小時候,家長沒有權威性;孩子讀書的時候,家長沒有威信;孩子成長的時候,家長沒有影響力。
最可怕的是,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我們這些家長還急于去教育孩子,不愿意真正靜下心來系統(tǒng)的學習家庭教育知識、好好的檢討自己以往的過失,脫胎換骨后,與孩子交朋友,互幫互學,共同成長。
很多家長說,怕自己學習太慢了,孩子教育被耽誤了。很多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不是一夜變壞的。這如同人的腳爛了一樣,要治療好,必須先剔除壞肉,再敷上新藥,等它慢慢的新肉長好。都說孩子是家長的一塊肉,所以,要剔除壞肉的,不僅僅只有孩子。相反的母子連心,當家長剔自己肉的時候,孩子那里已經(jīng)在接受心靈的洗滌了。
家長為什么不舍得在自己身上投資學習呢?或者是不舍得花時間來好好的對照學習來反省自己呢?因為,剖析自己、認識自己,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需要勇氣和智慧。
相鄰博客
- 其實分數(shù)只是一個參考而已(黃慧賢) [2010-04-26 10:27:00]
- 孩子與家長(黃慧賢) [2010-04-27 21:14:00]
- 參加家長會(黃慧賢) [2010-04-29 22:27:00]
- 身體第一(黃慧賢) [2010-04-30 19:5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