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讀書,胸懷壯志,博古通今,意在實用。他說:“白上探玄古,中觀人世,下察交道?!?《送戴十五歸衡岳序》)上下相接,一氣貫通,這需要多大的魄力! 他又說:“懷經濟之才,撫巢由之節(jié),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為宋中丞自薦表》)觀其一生所為,此言并非虛構。大概詩人的桂冠,不像如今這祥值錢。李白雖在少年時代,便已寫得一手好詩,但并不標榜自己將來想做個什么詩人,而是口口聲聲,要探討社會,要研究人生,要有經濟之才,然后憑借自己的本事,去輔佐明主,改變世俗,振興社謖。李白這種恩想,深受前賢先哲的影響。如屈原非常憎恨當時污濁的世道,苦心焦思,希望改革。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他作《史書》的目的,是“欲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崩畎柞辔涫ホE,繼承他們的高風亮節(jié)。
讀書是件苦事,也是件樂事。李白在《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詩中寫道:“觀書散遺帙,探古窮至妙。片言茍會心,掩卷忽而笑”。從這些詩句中間,可以看出,李白是如何認真鉆研,具有一種不達“妙境”絕不罷休的頑強精神。作者與讀者的思想能交流,能給你新知,道你之所未道,能令你驚喜;……難怪陶淵明“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了?!把诰矶Α币擦T,“欣然忘食”也罷,都是讀書的快樂。
讀書的方法很重要,必須講究,但這點因人而異,又不拘于一途?!翱酌髋麜?,每觀于大意?!?《送孟贊府兄還都序》)這是李白對諸葛氏的贊語?!坝^其大意”,并非草草,而是分清輕重、主次,求其精義,得其神蘊,不在細枝末節(jié)上糾纏,然后融會貫通,結合實情,再加創(chuàng)造。李白說自己:“嘗覽千載百家之書”,想亦是效仿諸葛氏之法。也有飽學之士,兀兀窮年,苦吟不綴,咬文嚼字,背誦如流,但毫無創(chuàng)造,頂多是個書篇而已。何足道哉?
提起李白,人們便想到天才。誠然,他生性聰敏,異于常人。但“天才”是不可以模仿,而他的勤奮刻苦,講究方法,講究實效的學習精神,則是可以學習的。
相鄰博客
- 莫把教學當“副業(yè)” [2007-03-17 21:27:00]
- 首屆中國家庭文化建設高級研修班在京開幕 [2007-03-18 14:28:00]
- 中國家長的身上藏著十把刀(圖) [2007-03-18 14:41:00]
- 父親的愛 粗糙卻很溫暖 [2007-03-18 14:5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