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你的兒子愉快地溝通并不是很難的一件事情,"沒有時間"、"沒有話題"……只是父母為自己的懶惰和不用心所找的理由。因此,想與兒子感情更深一步的父母們,請與孩子盡情溝通吧!
方法二:陪兒子渡過難關(guān)
遇到困難時,男孩與女孩的表現(xiàn)是大不相同的。在困難面前,大多數(shù)的女孩都會哭泣著投入父母的懷抱,等待父母為她們解決問題;而男孩則更多地會思考如何去戰(zhàn)勝困難。雖然男孩和女孩的思維方式不同,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孩子遇到困難,往往是他們最難過的時刻。
因此,當男孩真正遇到"難關(guān)"時,父母的陪伴和鼓勵就會成為他惟一的精神動力。
一個屢屢受挫的小男孩說:"當全世界都放棄了我,連我自己都要放棄自己的時候,父母還一直陪在我身邊鼓勵我,那一刻我就有一個想法:'為了我的父母,我也絕不放棄自己。'"
每位做父母的都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孩子。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讓父母的愛默默地陪在他身邊,既能讓孩子重獲斗志,又是增進孩子與父母之間感情的好方法。
方法三:與兒子共同挑戰(zhàn)一件很難做到的事
一位小有成就的企業(yè)家在提起他最難忘的一件事時說:"和父親一塊游泳的那件事,令我終身難忘。"這時,他總會跟人講起他小時候的這段往事:
我們家旁邊不遠處有一個池塘,我很小的時候就跟父親學游泳。6歲那年,有一天,父親拿了個游泳圈,對我說:"來,我們橫渡這條池塘。我也沒有游過這么遠,我們父子倆來個比賽,怎么樣?"說實話,當時我很害怕,但一想到能與父親一起挑戰(zhàn),我就莫名地興奮,于是我很爽快地答應(yīng)了。
但是,當我們游到大約池塘中間的位置時,我便感覺渾身乏力,身子直往下沉,我看得出,父親的動作也不像剛才那樣輕松了。我們父子對望了一眼,父親用盡量放松的語氣對我說:"加油!"我也點了點頭回應(yīng)父親。我知道,我們都沒有退路了,于是我埋頭向前游幾下,抬頭吸一口氣,再向前游。最后我把吃奶的力氣都使出來了,終于,在我和父親的相互鼓勵中,我們都游到了彼岸。
爬上岸后,我和父親擊了一下掌慶祝成功,然后就都癱軟在了池塘邊的草地上……從那一天起,我再也沒反抗過父親。
挑戰(zhàn)對于男孩來講本就是一件樂事,父母與男孩一塊挑戰(zhàn)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不論結(jié)果如何,在挑戰(zhàn)的過程中,親子之間的互動、相互的鼓勵,都會給男孩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對于上面提到的這位企業(yè)家來說,也許難忘的并不是游泳這件事,而是他與父親一塊躺在池塘邊草地上的那種感覺。那時,他與父親之間的關(guān)系就不僅僅是父子,還是朋友……從而,父子之間便有了尊重、體諒、信任,以及更多更多……
細節(jié)15
"尊重"讓男孩快樂成長
當小男孩慢慢長大后,他們漸漸也會有自己的"秘密"。雖然男孩不會像女孩那樣,有自己親密的"小姐妹",可以互訴心里話,但男孩卻有自己的表達方式,他會把"秘密"寫進日記里。但也正因如此,男孩們新的煩惱又開始了--
小超走在上學的路上,忽然想起昨天晚上忘記把作業(yè)本放進書包里了,于是急忙往家跑。當他掏出鑰匙打開家門,看到媽媽正從自己房間里走出來,臉上帶著不自然的表情。小超走進房間去拿作業(yè)本,一推門就愣住了,他看到自己書桌的幾個抽屜全部敞開著,自己的日記本、從小收藏的各種玩具手槍、同學們送的生日禮物亂七八糟地堆在桌子上。
小超非常生氣地質(zhì)問媽媽:"你為什么翻我的抽屜?"
沒想到媽媽卻比他還生氣:"怎么了?我當媽媽的看看兒子的東西還有錯嗎?"
"可是你應(yīng)該經(jīng)過我的允許才能看!"小超也毫不示弱。
"小孩子有什么允許不允許?別忘了我是你媽媽,好了,快去上學吧!"媽媽毫不在乎地對小超說。
后來,小超把書桌的抽屜都上了鎖,就連日記本都換成了帶鎖的。
生活中,這種家長不尊重孩子隱私的現(xiàn)象并不在少數(shù)。在大人看來,這些都是些小事,"連生命都是我給的,何況你抽屜里的東西、你的日記本!"可對孩子來說,大人的這些行為,都是對他們的不信任、不尊重,而且嚴重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
其實,在大多數(shù)孩子的"秘密"中,很少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更多的是孩子的一些思考和一些心里話。
心理學家表示,兒童期的孩子有秘密,說明孩子有著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智商高,主意多。這樣的孩子往往是"孩子頭",他常常會編造出一些"小秘密",以吸引同齡的伙伴。而少年期的孩子有秘密,則說明他正從幼稚走向成熟,善思考,有獨立見解,自尊心也在增強。尤其對于男孩來說,他們當"頭"的欲望、成就的欲望、自尊心等,都要比女孩更強烈一些。所以,父母應(yīng)該允許他有"秘密",并為他有"秘密"高興才對。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父母對男孩隱私的不當處理,釀成了很多大家都不愿看到的悲?。?br />
因為父母偷看他的日記,小男子漢從此對父母不再信任;
因為父母拿偷聽他打電話不當回事,小男子漢一氣之下離家出走;
因為父母不尊重他的隱私并誤解他,小男子漢便開始懷疑人存在的價值,甚至產(chǎn)生了輕生的念頭……
人人都有自己的隱私,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只有尊重孩子,允許孩子有自己的"隱私世界",才能讓你的小男子漢快樂成長。
當你用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去尊重孩子時,孩子也同樣會尊重你,從而把你當成他的好朋友。當他們遇到什么事情或者心中有秘密的時候,才有可能主動向你談起。所以,父母應(yīng)該知道:你越尊重孩子的隱私,你與孩子的距離也就越近。
孩子的隱私,父母應(yīng)該尊重。同樣,小男子漢的人格、自尊心、求知欲望、探索欲望……父母也應(yīng)該尊重。家長只有與小男子漢建立一種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關(guān)系,小男子漢身上所包含的巨大能量,才能被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出來,才能更有利于你的小男子漢健康、快樂、速度地成長。
給父母的建議
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男孩對你不再那樣親近,做父母的不要擔心;小男子漢有了"秘密",做父母的也不要著急……用你尊重的態(tài)度去贏得孩子的信任吧!只有你尊重孩子,孩子才會更尊重你;也只有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方法一:尊重小男子漢的自尊心
中國有句俗話,叫"出門教子",意思是說,在外面、當著外人的面教育孩子。這種教育方法科學嗎?
很多家長從來不給孩子留面子,常常在大庭廣眾之下訓斥、指責孩子;也有很多家長常常當著別人的面,嘮叨孩子曾經(jīng)做過的錯事,使他感到難堪。
其實,這種教育方式存在嚴重的錯誤。孩子是有自尊心的,尤其是男孩的自尊心普遍更為強烈一些,如果家長常在孩子的同伴面前或外人面前數(shù)落孩子的不是、責罵懲罰孩子,使孩子在同伴中抬不起頭、沒有地位,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目的,反而會大大刺傷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憎恨、敵對和緊張情緒,促使孩子養(yǎng)成報復、自卑等不健康心理。
那么,如何尊重小男子漢的自尊心呢?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除了不要當眾教訓孩子之外,家長還要時刻都記得:小男子漢脆弱的自尊心需要你時刻保護。
一個不足10歲的小男孩放學后獨自到一片樹林里玩耍。天黑了,這個孩子還沒有走出樹林,他怕遭到野獸襲擊,就爬到一棵大樹上躲了起來。父親見孩子很晚還沒回家,就沿孩子放學回家的路去尋找,在一片樹林里,借著天空那微弱的星光,父親隱約看見兒子正躲在一棵大樹的樹杈上。父親沒有馬上喊兒子下來,而是假裝沒有看見,吹著口哨在離兒子藏身的大樹不遠處溜達。兒子聽到父親的口哨聲好像遇到了救星,馬上從大樹上溜下來,吃驚地問:"爸爸,你怎么知道我在這片樹林里呢?"
"我是獨自散步,沒想到正碰上你在樹上玩耍呢。走,我們一起回家吧!"父親若無其事地說。
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父親。男孩放學后因為貪玩而忘了回家,父親本應(yīng)該責備他,但這位父親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憑借自己的智慧巧妙地掩蓋了孩子的恐懼心理,維護了孩子的自尊。
人們常說,樹怕傷根,人怕傷心。自尊心、自信心是小男子漢成長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上的基石,也是他們發(fā)展的內(nèi)在動力。如果家長經(jīng)常有意或者無意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那么孩子的心靈就會受到打擊和摧殘,就會失去向善發(fā)展的動力和精神支柱。因此,不管什么情況下傷害或者詆毀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愚蠢行為。
方法二:尊重小男子漢的獨立人格
孩子年齡再小,也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很多教育專家也認為,尊重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沒有尊重,就談不上教育。而事實也正是如此,孩子尤其是男孩往往不喜歡那些動輒便打罵他的父母,而喜歡那些尊重他的人格、但又不失權(quán)威的父母。
一個男孩要參加同學的生日Party,他的家長考慮了一會對他說:"你知道家里的作息時間是晚上10時熄燈,你如果10時前能回家,是可以去的。"
這類父母是最明智的,因為他們知道,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人,他有權(quán)利決定去參加同學的生日Party。但從孩子的安全因素等方面考慮,家長的這種回答又不會使孩子超出紀律約束的范圍。
方法三:給小男子漢一片自由發(fā)展的天空
好動、貪玩、好奇等是男孩的天性,然而有些家長卻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wù)就是學習,其他一切與學習無關(guān)的事物,尤其是"玩",都是"旁門左道"。
然而,一直這樣瘋狂地讓孩子學習,孩子的學習成績就能好嗎?
一個剛剛上小學的男孩說:"爸爸媽媽一天到晚就是讓我學習、學習,現(xiàn)在,一聽到'學習'兩個字,我就會頭痛。"
事實也證明,家長一刻不停地讓孩子學習,只會使孩子的抵觸情緒超過對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孩子厭學。
一位優(yōu)秀的留美博士回憶他的成長歷程時說,是母親的恰當教育才使他取得了今天的成績,因為她的母親從他小時候就對他說:"你是一個有能力的孩子,上學以后,拿出70%的精力認真學習,學出樣來;拿出30%的精力好好玩兒,玩出水平來,你就是一個好學生。"
長期被繩子束縛著的鳥兒永遠也飛不高,尊重孩子,就要給他一片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因此,家長不要總是把孩子拴起來學習,解開繩索,孩子才能既快樂地學習,又快樂地成長。
方法四:尊重孩子但不遷就孩子
一個小男孩,在商店里注視了一輛帶鐵軌的玩具小火車很久后,告訴他的爸爸他很喜歡這輛火車,爸爸對他說:"這火車太貴了,爸爸沒那么多錢買,我們到別處去看看好嗎?"孩子想了想說:"那好吧,不過我不想去看別的車了。爸爸,等你有了錢再幫我買,好不好?"說著跟爸爸走開了。
周圍人都對這個懂事的小孩贊不絕口,有人問他的爸爸:"你是如何讓孩子這么懂事的呢?"
這位爸爸的回答很簡單:"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們之間就相互尊重,孩子對的,我尊重他的意見;孩子錯了,我決不會遷就他,會找理由說服他,要求他也尊重我,這是習慣。"
多好的習慣!這習慣使孩子從小就學會了講道理。反過來,如果不尊重孩子,不管孩子提的要求合不合理,都一味地肯定、或一味地否定,那么,孩子長大后不是變得蠻橫無理,就是變得畏首畏尾、膽小如鼠。所以只有父母真正做到尊重孩子,但又不遷就孩子,才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長。
細節(jié)16
父親傳輸給男孩男子漢氣概
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由父親帶大的男孩,或者從小與父親接觸比較多的男孩往往表現(xiàn)出很多優(yōu)勢,如性格開朗、頭腦靈活、身體健壯、充滿活力。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教育學家表示,這是由于父親的教育方式、父親的影響使這些男孩更為健康地成長。
在一般家庭中,媽媽總在扮演老師的角色,告訴孩子什么是應(yīng)該做的,什么是不應(yīng)該做的;要求幼兒聽話、不淘氣、做乖孩子;總是喜歡讓孩子做畫畫、看書、搭積木等安靜的活動;即便是帶孩子游戲或外出活動,也要訂下規(guī)矩,給予各種指導。受母親思維方式和教養(yǎng)方式的影響,那些不離媽媽左右的男孩總是重復、模仿母親的言行,變得乖巧、順從、循規(guī)蹈矩,缺乏獨立性和探索的精神。
但是,如果父親也參與到男孩的教育中來,他的男子漢硬派作風,往往會在其教養(yǎng)方式中注入了陽剛之氣。父親知識面寬廣,常常會灌輸給男孩一些書本以外的知識;父親會鼓勵男孩遇事自己動手、大膽嘗試;父親對男孩的壞毛病不遷就,不妥協(xié);父親總是以朋友和"大孩子"的姿態(tài),與男孩一起無拘無束地玩耍。
小男孩博博最喜歡和爸爸一起玩打槍的游戲。這不,父子倆兒一人一桿"槍",一個當"好人",一個當"壞蛋",嘟嘟嘟,嗒嗒嗒,雙方交火,各不相讓,你"打"傷了我的腿,我"擊"中了你的胳膊。直到最后父子倆滾成一團,累得大汗淋漓,筋疲力盡。
他還喜歡與爸爸一塊踢足球、放風箏、抓小蟲、堆雪人……每次玩得既輕松又盡興。
媽媽問博博:"媽媽也和你做游戲呀,你為什么更喜歡和爸爸玩呢?"
"因為和爸爸一起玩,不用怕弄臟衣服,也不怕滿頭大汗。"博博說出了實話。
可以說博博說出了小男孩們的心聲,與爸爸一起玩,沒有太多的顧慮,玩得開心,也玩得盡興。更為重要的是,在游戲的過程中,爸爸教會了他們什么叫做骨氣、什么叫做膽量、什么叫堅強、什么叫男子漢氣概……
有心理學專家研究證明,男孩與父親接觸的機會越多,在一起的時間越長,他們就越勇敢、堅強、豁達、樂觀。因為父親不會像母親那樣對孩子百般寵愛,父愛主要表現(xiàn)在冷靜地面對孩子的優(yōu)缺點,教會他們應(yīng)付和解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給他們堅定的意志和聰慧的頭腦。而且,父親與男孩的游戲方式多是動態(tài)的、較激烈、富有對抗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這有利于男孩強身健體和培養(yǎng)思維的敏捷性、創(chuàng)造性。
美國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男人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這是父親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強的目的性,他們一般會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孩子某些方面的品質(zhì),注意發(fā)展孩子某些方面的才能,而母親恰恰缺少這些。(來源:昆山論壇)
相鄰博客
- 做男孩父母,更需高智商(3—4) [2009-01-12 20:41:00]
- 做男孩父母,更需高智商(5—6) [2009-01-12 20:52:00]
- 做男孩父母,更需高智商(9—10) [2009-01-14 18:16:00]
- 男孩一生,最重要的13個引導(1—2) [2009-01-14 18:1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