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親子,是個問題
[案例一]
葉明的丈夫在女兒三歲時過世了,她發(fā)誓要給孩子雙倍的愛。在隨后的整整十年中,照顧孩子成了葉明生活中的第一件大事。從早晨安排起床、穿衣、吃飯,到收拾書包、準備文具、為學校做貢獻等,只要是女兒提出問題,葉明立馬就會接手解決,并且樂此不疲。怕孩子難于接受,她從不在孩子面前提起過世的丈夫。就這樣呵護著女兒到了初中,葉明發(fā)現(xiàn)女兒變得挑三揀四,容易發(fā)脾氣,母女溝通出現(xiàn)了嚴重的問題。葉明覺得“我為孩子做了一切,她怎么這樣不領(lǐng)情還挑剔我?”女兒覺得媽媽嘮嘮叨叨,什么事都得由她管,常常提到爸爸就落淚。
專家觀點:補償心理干擾了孩子形成界限
葉明找到湯蘭時,湯蘭只問了她兩個問題:“你能替代爸爸多少?”“你做的事都是誰的事?”
是呀,爸爸雖然不在了,但在孩子心中永遠有爸爸的位置,回避提起他只會讓孩子感覺到缺憾,而沒有調(diào)動起孩子正面的力量。當我們平靜地思念離去的親人,會讓親人在心中支持著孩子而讓孩子接受現(xiàn)實并產(chǎn)生做得更好的信心。
單親的父母最要注意的是“你做的事都是誰的事”,這是培養(yǎng)孩子建立自我界限的關(guān)鍵問題。界限是一個人的心理空間,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形成了界限,她就有明顯的自主能力,會負責任,會定目標并努力達成。而界限的形成需要父母給予孩子自我選擇的空間——孩子選擇的效果好,她會有成就感,欣賞自己的能力并產(chǎn)生自信、自愛和自尊;孩子選擇的效果不好,她也會積累經(jīng)驗,學會為結(jié)果負責,培養(yǎng)正直誠信的品質(zhì)。
葉明做的事情,許多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呵護得太緊,結(jié)果是剝奪了孩子的空間。沒有界限的孩子缺乏自信,怎么可能快樂溝通呢?
經(jīng)過半年的調(diào)整,葉明的女兒擔起了自己的責任,就連找家教補課的事都是自己決定,母女倆人都變得很輕松、快樂。——當孩子懂得不再去抱怨時,就不會產(chǎn)生“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慨嘆。
[案例二]
小龍是鼎狐心靈智能開發(fā)研究院“奔騰少年”班的學員,16歲的他充滿了憂郁,學習難以集中精力,因為內(nèi)心有很強的無力感所以常常很煩躁。他的爸爸在他5歲時車禍身亡,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五個人心肝寶貝似的照顧他,可他告訴輔導老師:“老師,我要窒息了,常常有要瘋掉的感覺?!?/span>
在一個感知位置平衡法的技巧訓練中,小龍面對想象中的媽媽哭了——內(nèi)心的無力、委屈、壓抑、憤怒的感覺緣于全家人常對他說的那句很重很重的話——“媽媽是為了你才不再結(jié)婚的!”
這是愛嗎?還是一份情感訛詐?讓一個5歲的孩子背負著“媽媽犧牲了一生的幸福來照顧我”的負擔,這個孩子會有力量、會有自我、會快樂嗎?
專家觀點:難于走出婚姻創(chuàng)傷加大了孩子的負擔
往往單親家長不是經(jīng)歷了喪偶之痛,就是經(jīng)歷了情感的創(chuàng)傷,這兩點都是令人極端痛苦的經(jīng)歷,而這些對未成年的孩子傷害性更大。生活還要繼續(xù),你是怎樣調(diào)整好你的內(nèi)心同時支持著你的孩子走向未來呢?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傷害,還把自己的情感寄托給孩子,這份壓力足以毀了孩子的一生。
親子關(guān)系中提倡和孩子交朋友,是要求家長像尊重朋友那樣去尊重孩子,而不是可以完全像對成年朋友那樣把自己的煩惱講給孩子聽。父母永遠是父母,孩子本身就愿意犧牲自己攪入大人的是非中,大人更不可以把自己都理不清的愛恨情仇灌輸給孩子,那是太大的負擔。孩子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要成就的事業(yè),只要讓他做自己就好了,家長處理不好情感關(guān)系走不出低谷是家長自己的信念和能力問題,不要以“為了孩子”做借口,他們承受不起。
[案例三]
上小學的嘟嘟的父母離婚了,爸爸再婚后碰到需要為嘟嘟支付學費等費用時,總是希望嘟嘟對阿姨說聲“謝謝”,也常常要求嘟嘟給阿姨打電話。當然也有嘟嘟與阿姨溝通不好的時候,本來就已經(jīng)很煩惱的嘟嘟還要忍受爸爸的責罵,為此嘟嘟幾乎都不想念書、不想要爸爸的錢,學習成績當然會下降??蛇@又成了被責罵的理由,如此的惡性循環(huán)讓嘟嘟極端困擾。爸爸罵嘟嘟最常用的一句話是“你怎么這么不懂事!”
專家觀點:要求孩子接受再婚伴侶增添了孩子的困擾
到底是孩子不懂事還是大人不懂事呢?在孩子心中,爸爸、媽媽和自己構(gòu)成了一個鐵定的三角,那里有孩子對父母與生俱來的原愛做連接,就算出生就被拋棄的孩子,內(nèi)心還是對自己的親生父母有深深的原愛。夫妻不相愛了那份關(guān)系可以拆,但孩子與父親和母親的關(guān)系是沒法拆的。所以,硬讓孩子去接受你愛的人是不公平的,他們可以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去彼此認可,但絕不是可以安排與要求的。就像孩子在心里永遠給你留一個位置一樣,他會為了對媽媽的忠誠而拒絕愛那個阿姨,同樣也會維護對爸爸的忠誠。家長需要理解這份愛。
當然也有孩子特別喜歡爸爸或媽媽的新配偶的情況出現(xiàn),這是孩子內(nèi)心的討好或憤怒、怨恨的表現(xiàn),單親家長千萬不要以為這是證明“你對他錯”而心有寬慰,這仍是孩子的心理問題的體現(xiàn),需要加以重視。
給單親父母的建議:
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種愉快的家庭氛圍。孩子是無辜的,單親父母沒有理由讓他們感不到幸。學會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使孩子不論在燦爛的陽光下,還是在急風暴雨里都能健康成長。
根據(jù)孩子的特點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愛好,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使孩子盡快地從失去父愛或母愛的痛苦中走出來,逐漸養(yǎng)成開朗自信的性格。
不要因為孩子失去父愛或母愛就格外地嬌慣他,要放心大膽地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了解家庭的各種情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從小就知道自己對家庭也負有一定的責任,使他們長大成人后能自覺擔負起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
單親的經(jīng)歷可能是暫時的,自己的心靈創(chuàng)傷也可以用時間來撫平,但這段時光,無論長短,都是孩子生命中難以抹去的一頁。避免將傷痛的經(jīng)歷和情緒傳染給他們,比保證他們吃飽穿暖更重要。
相鄰博客
- 小孩也能累出頸椎病 [2007-03-16 13:23:00]
- 為孩子的情緒導航 [2007-03-16 14:53:00]
- 12歲女生自縊“隱性壓力”幼小心靈怎能承受? [2007-03-16 17:01:00]
- 扛不起過重的愛 隱性壓力中國孩子的另一種危機 [2007-03-16 17:0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