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山西晚報教育周刊
本期話題:丫丫的自私讓我傷心落淚!
丫丫媽媽:女兒丫丫今年馬上就要6歲了。有一天,她病了,說想吃葡萄,我騎上車子跑遍了大街小巷才買到?;丶蚁锤蓛裟媒o她吃,給她前,我順手拿起一顆葡萄想嘗嘗甜不甜,沒想到,丫丫馬上哭了起來,一問才知道,她說:“那是我的葡萄,你為什么吃?”剎那間,我的眼淚流了下來,孩子怎么會這樣自私呢?
誰動了丫丫的“奶酪”?
本期嘉賓:趙雨林
自私是一種本能,是一種自我保護,是一種下意識的反應。在我看來,自私是很“中性”的。只是不知道什么時候起,自私似乎被打上了不良品質(zhì)的烙印,好像和貪婪一類的品性緊緊結(jié)合在一起了,其實不然。今天我們雖然不是要和丫丫媽媽分析自私,但是我們還是要把自私的問題搞清楚,才能確定丫丫到底是怎么把媽媽弄哭了。
大多數(shù)人認為,自私就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將自己的利益和意愿放到第一位,很少考慮和顧及別人的感受,甚至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以侵占或傷害他人的方式來實現(xiàn)。很多人總是簡單、錯誤地為,只要自己的利益被侵害,就把對方稱為自私!這是片面的,同時也是自私的。我以為這樣看待自私雖然無可厚非,不過如果不能正確看待自私的問題,自私就會從“只求利己”逐漸演變?yōu)椤皳p人利己”,還沒有任何的難堪和罪惡感。
丫丫還是個孩子,他只是單純地覺得葡萄是自己的,別人吃就不對。因為是她要求吃葡萄,而媽媽并沒有要求吃葡萄,所以媽媽雖然是付款人,但孩子并不認為付款人一定應該有這樣的特權(quán)動丫丫的“奶酪”。認定孩子自私只是我們家長的自以為是。試想,您送別人一件禮物,你應該體驗或用這個東西嗎?
但不管怎么說,丫丫的表現(xiàn)是不可取的。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表現(xiàn)冷漠、自私,眼里沒有別人只有自己!而家長有沒有想過自己做的如何呢?原因很簡單,就是過分溺愛、嬌縱的結(jié)果。所以我想強調(diào)的是:丫丫只是在無心中傷了媽媽的心。我們也覺得媽媽很可憐,但丫丫的做法只能反襯出這位母親做得不夠好!
那么如何避免呢?
1、不要簡單過分滿足孩子。溺愛和嬌慣只能讓孩子惟我獨尊,只以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出發(fā),只以自我為中心,不會也不愿意去考慮別人的想法和感受。
2、對孩子提出作為家庭成員的義務要求。作為家庭成員,孩子有義務去做一些事情。而我們家長往往怕耽誤孩子學習不讓做;覺得孩子小做不了事情;覺得孩子做不好,還不如自己做省心,這些做法只能助長孩子的嬌奢之氣。
3、應該給孩子做出表率。比如要讓孩子看到,家長對待長輩的規(guī)矩和習慣,并要求孩子一起身體力行;比如家長如何處理與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的交往等等。
同時,家長還應該教給孩子如何與小朋友一起玩耍和交際,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領悟“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感動,牢記“單打獨斗,寸步難行”的合作意識。有時候我們家長對待那些問路人都沒有一點耐心,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更會覺得事不關己,何必操心。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相鄰博客
-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轉(zhuǎn)載(三八)--新發(fā)現(xiàn)3 [2007-03-22 15:10:00]
-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轉(zhuǎn)載(三九)--張亞勤6 [2007-03-22 15:15:00]
- 宣泄需求長期漠視 "死亡筆記"風靡校園 [2007-03-23 12:03:00]
- 教育時評:學生租“爹”見老師究竟忽悠了誰 [2007-03-23 12:1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