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現(xiàn)“教育荒廢” 近七成小學生不快樂(圖) 【編輯:吳歆】 |
2006年09月18日 14:18 |
中新網9月18日電 據(jù)揚子晚報報道,孩子最煩惱和最矛盾的事情是什么?中國兒童教育的癥結到底在哪里?17日,2006年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少兒分論壇在南京舉行。論壇上,來自南京的小學生們大聲說出他們的心聲:學習不快樂!教育專家指出,盡管學生的學習負擔越來越繁重,但真正的教育卻被荒廢了,因為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yǎng)健康人格。 調查:69%小學生表示學習不快樂 論壇上南京市夫子廟小學學生代表現(xiàn)場向大家公布了一組調查數(shù)據(jù),該校對120名小學生進行了調查:“學習快樂嗎?”有69%的同學回答是不快樂;“你怎樣安排自己的雙休日時間?”有57%的同學回答是“上培訓班、補習班”,有32%的同學回答是“做作業(yè)”,表示能自由支配自己時間的學生只有11%。參加調查的學生普遍表示面對家長和學校感到有壓力。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介紹,美國心理學家琳達·卡姆拉斯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3歲美國孩子的微笑要比中國孩子多55.6%,美國孩子比中國孩子更快樂。 癥結:把孩子當成一場賭注 “中國兒童教育的癥結集中地體現(xiàn)在大包大攬和高期望值上,而這兩點又都可以歸為父母對孩子的過度關注和寵愛?!敝袊嗌倌暄芯恐行母敝魅?、研究員孫云曉說。這番話引發(fā)了大家的思考。 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周曉紅認為,現(xiàn)在家長給孩子們施加的壓力過大,或許他們小時候,多半也有成名的熱望,現(xiàn)在就把自己沒有實現(xiàn)的愿望強加到孩子身上,這種心態(tài)值得商榷。曾經有一個調查數(shù)字顯示:孩子喜歡看新聞聯(lián)播和少兒節(jié)目的比例很大,但是周教授認為,孩子自己喜歡看新聞聯(lián)播還好,如果是父母灌輸給孩子從小要關心時政則是一種悲哀,給孩子灌輸太多和他們年齡不符的東西勢必給孩子造成過多的壓力。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延長班、繁重的課業(yè)使得孩子沒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父母甚至不敢給自己孩子哪怕每天一個小時的自由時間,原因是孩子們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如果其他孩子每天的學習時間是十個小時,那么自己的孩子也要學習十個小時才行,除非自己的孩子智商比別的孩子高10%,但是這種假設成立的幾率微乎其微。 父母完全把孩子的將來當作一場賭博,而父母和老師則成為這場賭博的幫兇。教育專家們呼吁給孩子減壓,已經提出很多年了,但事實上卻是壓力越減越重。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家長們就開始為孩子設計美好而光輝的未來了,孩子作為父母生命的延續(xù),擔負起父母改造人類的希望。然而不考慮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興趣愛好而強加意愿,結果不是扼殺了孩子的天分就是使原本可以優(yōu)秀的他們變得平凡甚至平庸。給孩子指定適當?shù)哪繕耸┘右欢ǖ膲毫κ呛玫?,但要給孩子足夠的發(fā)展空間。 反思:真正的教育被荒廢了 孫云曉認為目前中國出現(xiàn)了“教育荒廢”的嚴重現(xiàn)象,盡管學生的學習負擔越來越繁重,但真正的教育卻被荒廢了,因為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yǎng)健康人格。在許多人看來,今天的中國人對兒童教育的重視程度似乎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國做的系列調查研究,91.7%的中小學生父母希望孩子獲得大專以上學歷,其中54.9%的父母希望孩子讀到博士學位。另外,83.6%的中學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試成績要在前15名,這樣的期望和要求使得大多數(shù)父母非常重視和關心孩子的學習,經常輔導、檢查功課,布置額外的作業(yè)。調查發(fā)現(xiàn),65.0%的中小學生父母給孩子布置過學校以外的作業(yè),其中,88.4%的小學生父母給孩子布置過額外的作業(yè),50.9%的中學生父母給孩子布置過額外的作業(yè)。 這是有利于兒童身心協(xié)調健康發(fā)展的教育嗎?這是在捍衛(wèi)童年還是在摧殘童年?可怕的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已經成為摧殘童年的宣言。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越來越嚴重,游戲少了,作業(yè)多了,考試頻繁,幼兒也出現(xiàn)了恐慌。中國的教育在高速發(fā)展,但在應試教育的高壓之下,許多地方的教育也出現(xiàn)了高度扭曲,這已經成為對青少年一代的最大傷害,也是中華民族發(fā)展的第一隱患。我在全國各地的調研中發(fā)現(xiàn),相當多的中小學生父母經常對孩子說:“只要你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边@句話非常值得警惕和令人深思,因為它反映出一個明知錯誤而為之的國民共識。 對策:要充分尊重孩子權利 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關穎認為:應該把未成年人看作積極主動的權利主體,是現(xiàn)代社會保護未成年人權利的基點。只有在充分尊重未成年人權利主體地位的前提下,才能使對他們的保護有利于他們的發(fā)展,最終達到其獨立于社會的目的。成年人對未成年人權利的漠視,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發(fā)展,也成為家庭教育失誤最根本的原因。 關穎說,在中國許多對家庭教育問題進行分析的論述中,都談及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所抨擊的是父母們付出過多、替代過多,養(yǎng)成了孩子的依賴性等。事實上,如果站在保護未成年人權利的立場上分析,這種表面上的“過度保護”所掩蓋的是父母們對孩子權利的剝奪。在一些父母的潛意識中,親子是一體的。一方面有著強烈的“替代成就感”,把自己和家庭的未來寄希望于孩子的同時,也把社會競爭的壓力轉嫁給了孩子;另一方面,自覺自愿地包攬了本應孩子自己做而父母可能為孩子做的事情,把自己的付出作為孩子成長的一部分而不是為孩子自身的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使得孩子在生活實踐中充分發(fā)展其全部體能、智能和社會性參與的權利受到限制。父母對孩子權利剝奪的結果是,扼殺了未成年人作為權利主體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他們由在家庭中缺乏獨立的機會開始,逐漸弱化了在現(xiàn)實社會生存與發(fā)展的能力。甚至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自立于社會的人——這是家庭教育的最大失敗。父母不僅要尊重孩子的權利,也要把喚醒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挖掘他們發(fā)展的潛能作為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
|
相鄰博客
-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轉載(三十)--張益肇2 [2007-03-22 14:13:00]
-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轉載(三一)--張亞勤5 [2007-03-22 14:18:00]
- 讓“洞穴之光”照亮教育“問題孩子”的路 [2007-03-22 16:05:00]
- 劉紹禹先生的教育兒童的十七條原則 [2007-03-22 16:2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