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開放指數(shù):怎樣激發(fā)自己的想象力
王堅的核心技術(shù)將改變世界,我真的沒有想到他這么了不起。
——張亞勤
王堅來到微軟亞洲研究院之前的簡歷中,有一連串輝煌的頭銜:“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浙江大學心理學系主任”、“浙江大學工業(yè)心理學國家專業(yè)實驗室主任”、“中國人類工效學會理事”,還提到,“他曾經(jīng)主持完成了數(shù)十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八六三計劃、國家各部委以及與摩托羅拉和英特爾合作的項目?!痹趤淼轿④浿蟮?年中,他的頭銜少多了,只不過是個主任研究員,還是一個研究小組的主持者,但他成為十幾項國際專利的發(fā)明者。他還是“數(shù)字筆”的創(chuàng)始人和一張照片的擁有者。前者看上去和普通的圓珠筆沒有什么不同,但卻被張亞勤稱作“劃時代的發(fā)明”;后者拍攝到他和比爾·蓋茨在一起討論“數(shù)字筆”的情景。畫面上,比爾把他的眼鏡摘下來,用牙齒咬著眼睛架,神情專注,仔細打量面前這個神奇的小東西,看上去完全被迷住了。
這支“筆”在開始的時候相當笨拙,還很粗糙?!拔叶疾缓靡馑寄媒o比爾看”,他笑著說。但他還是拿去給比爾·蓋茨看了。比爾大感興趣,要他繼續(xù)干,還說無論他需要多少錢都沒有問題。兩年以后,“數(shù)字筆”煥然一新,再次擺到微軟公司高級主管的會議上,那位“世界上最聰明和最富有的人”一眼看出其中奧妙,當即跳將起來,興奮得把腳上的鞋都脫了,一躍而起,跳到椅子上。
“個人計算機歷史的第一個25年,是從比爾·蓋茨開始的;第二個25年,有可能要從王堅開始了。”王堅的同事這樣說。
大多數(shù)人都把這話當作一句玩笑,但至少比爾·蓋茨是認真的,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張亞勤也是認真的。他在談到“王堅的核心技術(shù)將改變世界,我真的沒有想到他這么了不起”時,一點開玩笑的意思都沒有。還有王堅的8歲的女兒也是認真的,她在那張照片的下面一筆一劃地寫了幾個字:“比爾叔叔和爸爸?!笨磥砻绹渡虡I(yè)周刊》也注意到一些重要的事實,所以它的有關(guān)王堅的一篇采訪筆記說,王堅“雖然不懂英文,卻是比爾·蓋茨的技術(shù)顧問?!边@話前半句錯了,后半句不是夸張。
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的最初兩年里,發(fā)表了90多篇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論文,獲得了70多項國際專利,還把至少12項新技術(shù)轉(zhuǎn)移到公司的產(chǎn)品中。在那以后的三年里,他們把研究人員增加了一倍多,又發(fā)表了大約800篇論文,獲得130多項國際專利,還把幾十項新技術(shù)轉(zhuǎn)移到公司的產(chǎn)品中。這一切超出研究院的創(chuàng)建者李開復(fù)和里克·雷斯特的想象,超過了比爾·蓋茨的想象,也超過了全世界所有同行的想象。在這數(shù)百項成功當中,王堅的“數(shù)字筆”也許是最令人激動的發(fā)明之一。
當你擁有一支“數(shù)字筆”的時候,計算機就完全不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了,它只是一支筆和一張紙。這支筆是黑色的,看上去很像你現(xiàn)在手上的普通圓珠筆,而這張紙是真正的普通書寫紙,它可以是單張的,也可以是一疊。你用這支筆在紙上隨意書寫,就像計算機時代之前你的工作習慣一樣,可是你寫下的任何東西,都將直接進入一臺遠距離的電腦終端,變成電腦可以處理的信息。顯然,你仍在使用電腦,但你的面前已經(jīng)沒有主機和顯示器,沒有鍵盤和鼠標,也沒有“視窗”軟件操作系統(tǒng)。
王堅把他的“數(shù)字筆”視為珍寶,但是他也說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在從事改變歷史的工作,他只是說:“我喜歡想天上的事情?!?br />
王堅生長在杭州西子湖畔,卻有北方人的臉盤和身材,總是頂著一頭亂發(fā),衣服皺皺巴巴,脖子前伸,走路一顛一顛的,你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一點奇異的光彩。少年時代的老師如若知道他今天的成就,準會跌破眼鏡。
事實上,王堅從小學到中學都很難說是老師心目中的那種好學生。他的功課平平,從沒得過什么名次,從不參加什么競賽,甚至沒有進過什么好學校,沒有讀“重點高中”,也沒有讀“名牌大學”,直到博士畢業(yè)之后,他的母校杭州大學被并入浙江大學,讓他終于和“名?!闭戳诉叀2贿^,他一直不認為自己和這所大學的榮耀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
“我都不好意思告訴人家我是哪個學校的?!彼χf。這話聽上去是謙虛,其實了解他的經(jīng)歷的人都明白,那正是他的獨到之處。
他15歲那年第一次表現(xiàn)出來的獨到之處,就是“自己做了一個很大的決定”:不去讀“重點高中”。
進入“重點高中”是我們國家大多數(shù)初中學生的夢想,不知道為什么,王堅就是沒有這個沖動。他的成績本來屬于中等,在重點高中的第一輪考試中落選,但他通過了第二輪擴大招生的考試,并被一所“重點高中”錄取。
那是非常難忘的一天,全家人都陷入一場情感上的大跌宕。兒子能夠進入“重點高中”,就意味著一只腳已經(jīng)踏進大學。對媽媽來說,這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但是兒子忽然說,他不想去讀那所“重點高中”。媽媽先是驚訝,接著失望,后來漸漸平靜下來,決定尊重兒子的選擇。
“你可要想好了,”媽媽把最壞的前景告訴兒子,“如果將來考不上大學,那就要下鄉(xiāng)了?!?br />
王堅選擇留在自己原來的學校里讀高中。這學校就在他家門口,是杭州城里一所很普通的學校。但他喜歡它:“它有很長的歷史,校風也好,只不過升學率不高,感覺上不如‘重點學?!敲达L光?!?
——張亞勤
王堅來到微軟亞洲研究院之前的簡歷中,有一連串輝煌的頭銜:“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浙江大學心理學系主任”、“浙江大學工業(yè)心理學國家專業(yè)實驗室主任”、“中國人類工效學會理事”,還提到,“他曾經(jīng)主持完成了數(shù)十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八六三計劃、國家各部委以及與摩托羅拉和英特爾合作的項目?!痹趤淼轿④浿蟮?年中,他的頭銜少多了,只不過是個主任研究員,還是一個研究小組的主持者,但他成為十幾項國際專利的發(fā)明者。他還是“數(shù)字筆”的創(chuàng)始人和一張照片的擁有者。前者看上去和普通的圓珠筆沒有什么不同,但卻被張亞勤稱作“劃時代的發(fā)明”;后者拍攝到他和比爾·蓋茨在一起討論“數(shù)字筆”的情景。畫面上,比爾把他的眼鏡摘下來,用牙齒咬著眼睛架,神情專注,仔細打量面前這個神奇的小東西,看上去完全被迷住了。
這支“筆”在開始的時候相當笨拙,還很粗糙?!拔叶疾缓靡馑寄媒o比爾看”,他笑著說。但他還是拿去給比爾·蓋茨看了。比爾大感興趣,要他繼續(xù)干,還說無論他需要多少錢都沒有問題。兩年以后,“數(shù)字筆”煥然一新,再次擺到微軟公司高級主管的會議上,那位“世界上最聰明和最富有的人”一眼看出其中奧妙,當即跳將起來,興奮得把腳上的鞋都脫了,一躍而起,跳到椅子上。
“個人計算機歷史的第一個25年,是從比爾·蓋茨開始的;第二個25年,有可能要從王堅開始了。”王堅的同事這樣說。
大多數(shù)人都把這話當作一句玩笑,但至少比爾·蓋茨是認真的,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張亞勤也是認真的。他在談到“王堅的核心技術(shù)將改變世界,我真的沒有想到他這么了不起”時,一點開玩笑的意思都沒有。還有王堅的8歲的女兒也是認真的,她在那張照片的下面一筆一劃地寫了幾個字:“比爾叔叔和爸爸?!笨磥砻绹渡虡I(yè)周刊》也注意到一些重要的事實,所以它的有關(guān)王堅的一篇采訪筆記說,王堅“雖然不懂英文,卻是比爾·蓋茨的技術(shù)顧問?!边@話前半句錯了,后半句不是夸張。
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立的最初兩年里,發(fā)表了90多篇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論文,獲得了70多項國際專利,還把至少12項新技術(shù)轉(zhuǎn)移到公司的產(chǎn)品中。在那以后的三年里,他們把研究人員增加了一倍多,又發(fā)表了大約800篇論文,獲得130多項國際專利,還把幾十項新技術(shù)轉(zhuǎn)移到公司的產(chǎn)品中。這一切超出研究院的創(chuàng)建者李開復(fù)和里克·雷斯特的想象,超過了比爾·蓋茨的想象,也超過了全世界所有同行的想象。在這數(shù)百項成功當中,王堅的“數(shù)字筆”也許是最令人激動的發(fā)明之一。
當你擁有一支“數(shù)字筆”的時候,計算機就完全不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了,它只是一支筆和一張紙。這支筆是黑色的,看上去很像你現(xiàn)在手上的普通圓珠筆,而這張紙是真正的普通書寫紙,它可以是單張的,也可以是一疊。你用這支筆在紙上隨意書寫,就像計算機時代之前你的工作習慣一樣,可是你寫下的任何東西,都將直接進入一臺遠距離的電腦終端,變成電腦可以處理的信息。顯然,你仍在使用電腦,但你的面前已經(jīng)沒有主機和顯示器,沒有鍵盤和鼠標,也沒有“視窗”軟件操作系統(tǒng)。
王堅把他的“數(shù)字筆”視為珍寶,但是他也說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在從事改變歷史的工作,他只是說:“我喜歡想天上的事情?!?br />
王堅生長在杭州西子湖畔,卻有北方人的臉盤和身材,總是頂著一頭亂發(fā),衣服皺皺巴巴,脖子前伸,走路一顛一顛的,你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一點奇異的光彩。少年時代的老師如若知道他今天的成就,準會跌破眼鏡。
事實上,王堅從小學到中學都很難說是老師心目中的那種好學生。他的功課平平,從沒得過什么名次,從不參加什么競賽,甚至沒有進過什么好學校,沒有讀“重點高中”,也沒有讀“名牌大學”,直到博士畢業(yè)之后,他的母校杭州大學被并入浙江大學,讓他終于和“名?!闭戳诉叀2贿^,他一直不認為自己和這所大學的榮耀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
“我都不好意思告訴人家我是哪個學校的?!彼χf。這話聽上去是謙虛,其實了解他的經(jīng)歷的人都明白,那正是他的獨到之處。
他15歲那年第一次表現(xiàn)出來的獨到之處,就是“自己做了一個很大的決定”:不去讀“重點高中”。
進入“重點高中”是我們國家大多數(shù)初中學生的夢想,不知道為什么,王堅就是沒有這個沖動。他的成績本來屬于中等,在重點高中的第一輪考試中落選,但他通過了第二輪擴大招生的考試,并被一所“重點高中”錄取。
那是非常難忘的一天,全家人都陷入一場情感上的大跌宕。兒子能夠進入“重點高中”,就意味著一只腳已經(jīng)踏進大學。對媽媽來說,這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但是兒子忽然說,他不想去讀那所“重點高中”。媽媽先是驚訝,接著失望,后來漸漸平靜下來,決定尊重兒子的選擇。
“你可要想好了,”媽媽把最壞的前景告訴兒子,“如果將來考不上大學,那就要下鄉(xiāng)了?!?br />
王堅選擇留在自己原來的學校里讀高中。這學校就在他家門口,是杭州城里一所很普通的學校。但他喜歡它:“它有很長的歷史,校風也好,只不過升學率不高,感覺上不如‘重點學?!敲达L光?!?
直到很多年以后,王堅還能記得那一天家里發(fā)生的事情:“這是我第一次自己做主,又是那么大的一個決定。家里人都有些不高興。我媽心里可能不同意,但是我特別感謝她尊重了我的選擇。”可是日后想起這件事的時候,他還有點后怕:“現(xiàn)在很難想象,我會做出那樣的決定,其實我的壓力也挺大的,如果后來考不上大學,那可真的慘了?!?br />
今天我們回頭來看這件事,很難說王堅的決定有什么特別動機,也許是因為那時候剛剛恢復(fù)高考,無論孩子還是父母,都還沒有意識到“重點學?!钡囊饬x,但更有可能是這孩子的性格中那種不愿“隨大溜”的意志發(fā)生了作用。
我這人好像和別的人不太一樣。讀書的時候我很輕松,我不在意成績、名次之類的東西,不在乎是不是名牌學校,也不在乎別人對我的成績、名次或者學校怎么看。我在小學的學習成績其實挺差的,每次考試之后媽媽不罵我就算不錯了,還記得有一次分數(shù)太差了,只好去找老師作檢討。我曾經(jīng)當過班長,但那也不是因為成績好。初中畢業(yè)那年,大家都在爭奪“重點高中”,我第一次感覺到分數(shù)的壓力,后來想一想,其實也是可上可不上。
上了高中以后,王堅迷上辦報。那是一張油印小報,他自任主編,實際上把記者編輯美術(shù)設(shè)計甚至印刷工人的事情全都做了。自采自編,自己刻鋼板,自己印報紙,他為此花了很多時間,但卻樂在其中。他在這樣一種心情中度過了三年。高考之前的幾個月里,老師天天給學生分析形勢,掐著手指計算出,全班50個同學中能考上大學的人也就七八個。王堅一看成績單,明白自己不在老師的名單里,因為他只能排到20名之后。那一刻他忽然明白,“當初不上重點高中是一個多么嚴重的問題?!?br />
別人遇到這種情況,要么心急如焚,要么破罐破摔,只有王堅依然我行我素。高考在即,同學們都在日夜苦讀迎接挑戰(zhàn),他卻依然和他的小報難解難分。老師對他說:“再不把報紙停下來,你就完了?!彼胂胍彩牵瑳Q定讓他的報紙有個光明的結(jié)尾。于是坐下來,用全部感情來寫他的最后一篇文章。他的語文老師后來說,這是他整個中學期間寫得最好的一篇文章。
文章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天,他和幾個同學一起去爬杭州城外的一座山,這是當?shù)刈罡叩囊蛔?,偏遠荒涼。眾少年攀登到半山腰上,天黑了,周圍升起恐懼的氣氛,而且越來越濃,誰也不敢預(yù)料前邊有什么。有人開始懷疑自己的行進路線,猶豫著不敢繼續(xù)前進。但是王堅相信道路沒有錯誤,目標就在前邊,那是山頂上的一座廟宇。于是大家彼此鼓勵,滿懷信心繼續(xù)前進,終于找到那座廟。大家一陣歡呼,既興奮又疲倦,紛紛倒在滿地竹葉上,和衣而睡。就在這時,茫茫夜色中出現(xiàn)一個和尚。和尚遞過一盞油燈,燈光如豆,在黑暗里燃起一片光明。
這是王堅給他的中學同學講的最后一個故事。講完了,他才想起,現(xiàn)在他的目標不是山上的廟宇,而是大學。盡管老師的排名表上沒有他,但他覺得那盞油燈依然在前面引導(dǎo)著他。
高考的結(jié)果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好,也超過了他自己的估計。這個一向排在20位之后的學生,居然考了全班第三,真是前所未有。不過,這成績?nèi)匀徊粔蚝?,比他希望去的浙江大學分數(shù)線還少30分。結(jié)果杭州大學心理學系錄取了他。這不是重點大學,但他仍然很高興,覺得自己運氣好,因為班里很多同學平時的學習成績總是比他好,卻都沒有考上大學。
他在杭州大學完成了本科學業(yè),然后繼續(xù)讀碩士和博士。他有很多次機會換到更好的學校去,1984年考研究生時是一次,但他仍然選擇杭州大學;1986年考博士生時,又是一次,他還是選擇杭州大學;1989年出國進修,是第三次,他又回到杭州大學,做了一個教師。過了很多年,他的學校與浙江大學合并,成為浙江大學的一部分,他終于有了一個名牌大學的頭銜,還成了心理學系的主任和教授,這是多少人渴望的“牌子”啊,居然像天上掉餡餅似的,掉到他的手里。但是,就像我們在《追隨智慧》里面曾經(jīng)敘述過的,他不喜歡學校擴張之后那種大而化之、不做實事的風氣,他放棄了他的名牌大學的光環(huán),辭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的職務(wù),跑到北京,在微軟研究院里做了一個普通的研究員。
王堅的很多行為讓旁人無法理解,連老師也感到奇怪。比如大多數(shù)學生的分數(shù)都會跟著考試的難度起伏,他卻是個例外。有一次考試,題很難,全班50個同學只有三人及格,他是70多分。不久之后又一次考試,題很容易,大部分同學都是90多分,他還是70多分。老師望著這學生有些奇怪,問他為什么,他自己也無法解釋,只是說:
有些人考了很高的分數(shù),卻有可能并沒有學到什么東西。我相信我學過的東西,一定是學會了,我不會把我沒學到的東西放在肚子里,不會有這樣的事情。我根本不需要在考試中證明我自己的能力。不需要通過排名來證明自己比別人強。
大學畢業(yè)了,他想報考研究生。他是文科學生,按照考試規(guī)則,必須選考一門理科課程。別的考生遇到這種情況,一定會選擇自己擅長的內(nèi)容,而他竟選擇了自己最差的高等數(shù)學。
今天我們回頭來看這件事,很難說王堅的決定有什么特別動機,也許是因為那時候剛剛恢復(fù)高考,無論孩子還是父母,都還沒有意識到“重點學?!钡囊饬x,但更有可能是這孩子的性格中那種不愿“隨大溜”的意志發(fā)生了作用。
我這人好像和別的人不太一樣。讀書的時候我很輕松,我不在意成績、名次之類的東西,不在乎是不是名牌學校,也不在乎別人對我的成績、名次或者學校怎么看。我在小學的學習成績其實挺差的,每次考試之后媽媽不罵我就算不錯了,還記得有一次分數(shù)太差了,只好去找老師作檢討。我曾經(jīng)當過班長,但那也不是因為成績好。初中畢業(yè)那年,大家都在爭奪“重點高中”,我第一次感覺到分數(shù)的壓力,后來想一想,其實也是可上可不上。
上了高中以后,王堅迷上辦報。那是一張油印小報,他自任主編,實際上把記者編輯美術(shù)設(shè)計甚至印刷工人的事情全都做了。自采自編,自己刻鋼板,自己印報紙,他為此花了很多時間,但卻樂在其中。他在這樣一種心情中度過了三年。高考之前的幾個月里,老師天天給學生分析形勢,掐著手指計算出,全班50個同學中能考上大學的人也就七八個。王堅一看成績單,明白自己不在老師的名單里,因為他只能排到20名之后。那一刻他忽然明白,“當初不上重點高中是一個多么嚴重的問題?!?br />
別人遇到這種情況,要么心急如焚,要么破罐破摔,只有王堅依然我行我素。高考在即,同學們都在日夜苦讀迎接挑戰(zhàn),他卻依然和他的小報難解難分。老師對他說:“再不把報紙停下來,你就完了?!彼胂胍彩牵瑳Q定讓他的報紙有個光明的結(jié)尾。于是坐下來,用全部感情來寫他的最后一篇文章。他的語文老師后來說,這是他整個中學期間寫得最好的一篇文章。
文章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天,他和幾個同學一起去爬杭州城外的一座山,這是當?shù)刈罡叩囊蛔?,偏遠荒涼。眾少年攀登到半山腰上,天黑了,周圍升起恐懼的氣氛,而且越來越濃,誰也不敢預(yù)料前邊有什么。有人開始懷疑自己的行進路線,猶豫著不敢繼續(xù)前進。但是王堅相信道路沒有錯誤,目標就在前邊,那是山頂上的一座廟宇。于是大家彼此鼓勵,滿懷信心繼續(xù)前進,終于找到那座廟。大家一陣歡呼,既興奮又疲倦,紛紛倒在滿地竹葉上,和衣而睡。就在這時,茫茫夜色中出現(xiàn)一個和尚。和尚遞過一盞油燈,燈光如豆,在黑暗里燃起一片光明。
這是王堅給他的中學同學講的最后一個故事。講完了,他才想起,現(xiàn)在他的目標不是山上的廟宇,而是大學。盡管老師的排名表上沒有他,但他覺得那盞油燈依然在前面引導(dǎo)著他。
高考的結(jié)果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好,也超過了他自己的估計。這個一向排在20位之后的學生,居然考了全班第三,真是前所未有。不過,這成績?nèi)匀徊粔蚝?,比他希望去的浙江大學分數(shù)線還少30分。結(jié)果杭州大學心理學系錄取了他。這不是重點大學,但他仍然很高興,覺得自己運氣好,因為班里很多同學平時的學習成績總是比他好,卻都沒有考上大學。
他在杭州大學完成了本科學業(yè),然后繼續(xù)讀碩士和博士。他有很多次機會換到更好的學校去,1984年考研究生時是一次,但他仍然選擇杭州大學;1986年考博士生時,又是一次,他還是選擇杭州大學;1989年出國進修,是第三次,他又回到杭州大學,做了一個教師。過了很多年,他的學校與浙江大學合并,成為浙江大學的一部分,他終于有了一個名牌大學的頭銜,還成了心理學系的主任和教授,這是多少人渴望的“牌子”啊,居然像天上掉餡餅似的,掉到他的手里。但是,就像我們在《追隨智慧》里面曾經(jīng)敘述過的,他不喜歡學校擴張之后那種大而化之、不做實事的風氣,他放棄了他的名牌大學的光環(huán),辭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的職務(wù),跑到北京,在微軟研究院里做了一個普通的研究員。
王堅的很多行為讓旁人無法理解,連老師也感到奇怪。比如大多數(shù)學生的分數(shù)都會跟著考試的難度起伏,他卻是個例外。有一次考試,題很難,全班50個同學只有三人及格,他是70多分。不久之后又一次考試,題很容易,大部分同學都是90多分,他還是70多分。老師望著這學生有些奇怪,問他為什么,他自己也無法解釋,只是說:
有些人考了很高的分數(shù),卻有可能并沒有學到什么東西。我相信我學過的東西,一定是學會了,我不會把我沒學到的東西放在肚子里,不會有這樣的事情。我根本不需要在考試中證明我自己的能力。不需要通過排名來證明自己比別人強。
大學畢業(yè)了,他想報考研究生。他是文科學生,按照考試規(guī)則,必須選考一門理科課程。別的考生遇到這種情況,一定會選擇自己擅長的內(nèi)容,而他竟選擇了自己最差的高等數(shù)學。
他填好報名表,回家一看數(shù)學參考題,居然全都不會。這個一向不為考試發(fā)愁的學生,現(xiàn)在也不免著急。距離考試還剩三個月,他一算時間,決定采取超常規(guī)手段。他向?qū)W校團總支書記借了一間宿舍,把門一鎖,每天不干別的,只做數(shù)學題。
那時候他正在爭取入黨,黨組織的領(lǐng)導(dǎo)來批評他,說“一個爭取入黨的積極分子怎么能天天把自己關(guān)在一個小屋子里呢?”但是他顧不了這些,依然沉浸在數(shù)學世界中,拒絕任何人來打擾他。
“我只是覺得應(yīng)該去學學數(shù)學,不然以后沒有機會學了,可能還想挑戰(zhàn)一次自我?!彼髞磉@樣形容自己的那一次經(jīng)歷。“沒想到我差點就把自己給毀了。”
結(jié)果他沒有毀掉他的研究生,事實上他的考試成績相當不錯,可能是那屆考生中最好的。不過,為了這次孤注一擲的行動,他的入黨真的被推遲了。
看來,這個學生不僅“完全不跟考試的指揮棒走”,還“完全不跟大多數(shù)人的標準走”。這樣的學生極為少見,還很容易被人低估。只有一個老師發(fā)現(xiàn)事有蹊蹺,漸漸對這個學生刮目相看。
“王堅這個人,”那老師有一次這樣說,“如果將來有所成就,那就在于他的獨立性和想象力?!?br />
直到今天,每當突發(fā)奇想的時候,或者遇到困難的時候,王堅還能回想起他學生時代的那種種情節(jié),不禁感慨萬千:“一個人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他受教育的環(huán)境是有關(guān)系的。我相信想象力每個人都是有的,會不會隨著環(huán)境而改變,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本質(zhì)上還是,你敢不敢讓你的大腦走到那里去?”
這故事寫到這里,我們已有可能列出“大腦開放指數(shù)”的公式如下:
大腦開放指數(shù)=想象力×獨立性
那時候他正在爭取入黨,黨組織的領(lǐng)導(dǎo)來批評他,說“一個爭取入黨的積極分子怎么能天天把自己關(guān)在一個小屋子里呢?”但是他顧不了這些,依然沉浸在數(shù)學世界中,拒絕任何人來打擾他。
“我只是覺得應(yīng)該去學學數(shù)學,不然以后沒有機會學了,可能還想挑戰(zhàn)一次自我?!彼髞磉@樣形容自己的那一次經(jīng)歷。“沒想到我差點就把自己給毀了。”
結(jié)果他沒有毀掉他的研究生,事實上他的考試成績相當不錯,可能是那屆考生中最好的。不過,為了這次孤注一擲的行動,他的入黨真的被推遲了。
看來,這個學生不僅“完全不跟考試的指揮棒走”,還“完全不跟大多數(shù)人的標準走”。這樣的學生極為少見,還很容易被人低估。只有一個老師發(fā)現(xiàn)事有蹊蹺,漸漸對這個學生刮目相看。
“王堅這個人,”那老師有一次這樣說,“如果將來有所成就,那就在于他的獨立性和想象力?!?br />
直到今天,每當突發(fā)奇想的時候,或者遇到困難的時候,王堅還能回想起他學生時代的那種種情節(jié),不禁感慨萬千:“一個人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他受教育的環(huán)境是有關(guān)系的。我相信想象力每個人都是有的,會不會隨著環(huán)境而改變,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本質(zhì)上還是,你敢不敢讓你的大腦走到那里去?”
這故事寫到這里,我們已有可能列出“大腦開放指數(shù)”的公式如下:
大腦開放指數(shù)=想象力×獨立性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轉(zhuǎn)載(六十) [2007-03-27 12:06:00]
- 成長更重要轉(zhuǎn)載(六四)--智力的折扣 [2007-03-27 13:15:00]
- 成長更重要轉(zhuǎn)載(六五)--大腦集中指數(shù) [2007-03-27 13:19:00]
- 成長更重要轉(zhuǎn)載(六七)--大腦主動指數(shù) [2007-03-27 13:4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