嘮叨容易引起情緒的逆反
孩子11歲,該懂事了;可叫人不理解的是.他越來越不聽話了。你說東,他偏要西,做父母的說破了嘴也不管用,這到底是為什么?孩子已經(jīng)有了很好的理解能力,對很多問題,只需要你說一遍,甚至不需要你說他就明白了,再說第二遍、第三遍,甚至為發(fā)泄自己的情緒翻來覆去地嘮叨,孩子當然會產(chǎn)生“非暴力不合作”傾向。其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我們的話說的太多了。下面幾種現(xiàn)象經(jīng)常發(fā)生在我們身邊:
一個13歲的女孩講述發(fā)生在她身上的—件事情:小時候,我很愛學習,成績也不錯,可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愛上了看課外書,學習成績就慢慢下降了。放學回家,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少年文藝》或者《故事會》,還有各種各樣的作文選。我當然覺得很內(nèi)疚,作業(yè)還沒做呢!決定看完一篇最放不下的文章就寫作業(yè)。媽媽過來了,一看見我手上的課外書,就有些生氣地說:“還看,還看,還不寫作業(yè)!”我趕緊心虛地回答:“看完這篇就寫,也就10分鐘”。“10分鐘,這可是你說的。”媽媽離開了不到3分鐘,她又過來了,說:“快看完了嗎?不快點寫作業(yè),又要寫到晚上12點了?!蔽覜]有理她,繼續(xù)看我的書,心里有點煩。我聽見媽媽繼續(xù)在客廳里抱怨:“人家的孩子都是一回家就寫作業(yè),你倒好,拿著這書那書瞎看,作業(yè)寫到深夜,時間不夠了就胡亂應(yīng)付,成績當然好不了?!蔽以絹碓綗胂胍彩?,成績越來越差,作業(yè)很難,寫起來很費勁,真泄氣!媽媽還在旁邊嘮叨,書也看不下去了,我開始寫作業(yè),不到10分鐘,就有寫不下去的感覺;偷偷拿出那本書,提心吊膽地又看起來……當然,我又挨了一頓說,結(jié)果是那天的作業(yè)到12點也沒有做完。我們或許可以看出:母子溝通失敗的關(guān)鍵在于母親的過于嘮叨。
分析:孩子說好了10分鐘后就開始寫作業(yè),媽媽應(yīng)該相信他,等到10分鐘過后如果他還沒開始寫,再提醒也不遲。回家了該寫作業(yè),這個道理孩子是懂的。媽媽的提醒讓她有些內(nèi)疚,這種內(nèi)疚感會促使孩子很快改正錯誤??墒?,這個媽媽太心急了,她不停的嘮叨使孩子產(chǎn)生了深深的挫敗感,終于超過了孩子所能忍受的最大限度,使孩子的內(nèi)疚感消失,代之以厭煩和逆反心理。
當孩子不用心而沒考好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復(fù)對一件事做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nèi)疚不安到不耐煩最后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xiàn)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因為孩子一旦受到批評,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fù)心理平靜,受到重復(fù)批評時,他心里會嘀咕怎么老這樣對我?孩子挨批評的心情就無法復(fù)歸平靜,反抗心理就高亢起來。
分析:家長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yīng)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要簡單地重復(fù),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返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放學了,小林覺得今天作業(yè)不多,可以先玩會兒。于是和小明結(jié)伴去兒童公園逛了一圈,爾后又到花鳥市場看寵物,回家一看父母在等他吃飯的焦慮神情,頓時內(nèi)疚起來,忙說:“對不起,我回來遲了。”心想下次再也不去了??砂职謰寢屜駴]聽見似的,爸爸指責他:“太不像話了,放了學就想玩?!眿寢寯?shù)落他:“不好好學習,就知道瘋玩。”而且越罵越來勁。小林想:我就這么一次,怎么說得我一塌糊涂?火起來下次我還去玩。
分析:本來小林是愿接受父母批評的,可沒想父母一個勁地指責、數(shù)落,引起了他的“情緒逆反”。情緒逆反是指孩子本來是愿意接受父母批評的,但由于父母得理不讓人,太嘮叨,引起了孩子的反感情緒,從而向相反的方向發(fā)展。
嘮叨容易引起親子相疏
2000年浙江金華發(fā)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人倫悲劇:“母親希望兒子考上名牌大學出人頭地,從小加壓成績低于97分非打即罵。要考大學了,不準兒子看電視,對兒子不倦地嘮叨排名、排名……兒子又怕又煩,拿起榔頭隨著母親的絮語砸了下去,心中只想著:媽媽,你別再嘮叨了?!边@觸目驚心的事件讓我們深思,俗話說:慈母多敗兒??蛇@則故事里時母親卻是嚴母,深愛孩子,責任心很強,而她的愛竟導(dǎo)致了如此悲慘的結(jié)局,原因何在?
你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嗎?在他內(nèi)心里,會不會以做一只快樂的毛毛蟲為幸福呢?而且,究竟怎樣才算成龍?一定要成名成家嗎?中國父母大多數(shù)都不是不愛自己的子女,卻常常得不到子女愛的回應(yīng)。原因就在于,做家長的并不了解孩子,更談不上懂得孩子,結(jié)果必然造成孩子強烈的逆反心理,導(dǎo)致人間至愛至親的親子雙方陷入一場戰(zhàn)爭,而戰(zhàn)爭的最后,雙方都是輸家;再不就是父母的期望被子女片面理解并無限放大,最終超出其可以承受的權(quán)限并導(dǎo)致心理崩潰。
嘮叨有損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作為父母,往往對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總希望孩子事事順自己的心愿。若有不順心就不停地說教,翻來覆去,便成了嘮叨。嘮叨一般總是職責的多,批評的多,報怨的多,有時甚至諷刺挖苦,孩子當然不愛聽,甚至會感到厭煩、反感。嘮叨沒有明確的目的或要求,見什么說什么,想到哪里說到哪里,讓孩子無所適從。其實,正確的方法應(yīng)該是對孩子的毛病、缺點,找適當?shù)臅r機,認真而親切地指出哪些地方做得不合適,應(yīng)當怎樣做才好。例如,寫完作業(yè)要把自己的桌子收拾干凈,早晨起床后要把自己的被子疊整齊,如此等等。要求明確,并征求他自己同意后,一般至少在頭幾天可以做到。過天老毛病重犯了,也不要指責,訓斥,而是提醒他,并以寬容與信任的態(tài)度說,你今天是否忘了收拾桌子或疊被子了,快去收拾,再補充一句,那天你答應(yīng)了的,相信你以后一定不會再忘。這樣一次兩次,甚或三次四次,孩子一般就會慢慢養(yǎng)成習慣。
相鄰博客
- 讓孩子遠離情緒障礙 [2007-04-03 15:04:00]
- 以同情心對待孩子的情緒 [2007-04-03 15:41:00]
- 家長如何讓孩子喜歡學習?? [2007-04-06 11:50:00]
- 李開復(fù)寫給中國家長的一封信 [2007-04-06 12:4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