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產生的,從小學進入中學對孩子是一個飛躍。他們認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獨立活動的愿望變得越來越強烈,他們一方面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家庭。這個時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經驗,不完全恰當?shù)乩斫庾宰?,強烈要求別人把他們看作是成人。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來看待,無微不至的“關懷”,羅羅嗦嗦地“叮嚀”,他就會厭煩,就會覺得傷害了其自尊心,就會產生反抗的心理,就會萌發(fā)對立的情緒。如果父母在同伴和異性面前管教他們,那么,他們的“逆反心理”會更強烈。
難怪此時,許多家長常抱怨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整天不想回家,不愿與家長說心里話,交換想法,做事比較任性。而許多孩子卻說,父母一天到晚嘮嘮叨叨,煩死人了!規(guī)定這不許,那不準,真討厭!顯然,家長和子女在“對著干”。
初中的孩子,隨著接觸范圍的擴大,知識面的增加,內心世界豐富了,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有時與父母的價值觀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對,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就在同齡孩子中尋找共鳴,父母也就變得不那么親近了,此時,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這種心理、生理變化,一味簡單、生硬地管教,就會迫使子女產生反抗情緒和行為。這個時期的孩子,盡管自我意識發(fā)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還差,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他們喜歡與人爭論,但常論據不足;喜歡懷疑,卻又缺乏科學依據;喜歡發(fā)現(xiàn)見解,但又判斷不準;喜歡批評別人,卻又容易片面。家長知道了“心理斷乳”期孩子的這些特點,對待他們就更應避免簡單粗暴,也不能用“哄騙”的方法來對待他們。
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兩種心理狀態(tài):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財產,對子女具有絕對權威;二是父母將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現(xiàn),希望子女能實現(xiàn)自己想實現(xiàn),但沒有實現(xiàn)的理想。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經驗灌輸給孩子,企圖讓孩子按父母的設想去生活。
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獨立。于是矛盾必然產生,反抗行為在所難免。反抗形式多種多樣,有的不與父母交談,有的與父母陽奉陰違,有的離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為此,家長光滿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夠的,家長必須學點心理學知識,尤其是關心少年兒童的心理學。只有這樣,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積極地教育孩子。
家長如何對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長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應了解“心理斷乳”期的實質
“心理斷乳”期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轉折時期。從總體上講,“心理斷乳”期的各種心理現(xiàn)象,反映了少年兒童心理上的進步。從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現(xiàn)獨立意向,這是重大的變化。當父母的要珍視子女的這一時期,正確看待這一時期,采取歡迎的態(tài)度。
為此,對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極面,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循循善誘,進行教育。家長更應看到逆反心理的積極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現(xiàn)的好奇心,是一種渴求認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動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異和思辯的特點,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創(chuàng)造的源泉,家長應留心注意,因勢利導,促其成材。
應善于理解孩子
?。?)家長要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系,并允許孩子也能參與家庭的管理。(2)家長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盡可能支持他們,在其遇到困難、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揚。(3)家長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
子女應理解父母。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們大都視子女的幸福為自己的生命。他們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經驗的總結,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作為子女應經常向父母談談自己的思想和活動內容。當自己的選擇與父母的愿望相違時,要通過商量來解決,要擺出事實,來證明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相鄰博客
- 中國家長易犯的10大錯誤 [2007-04-06 13:51:00]
- 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 [2007-04-06 14:41:00]
- 不要總對孩子說“××比你強” [2007-04-06 14:54:00]
- “留守兒童”和“候鳥父母”的心里話 [2007-04-06 15:54:00]
最近訪客